老知青吧 关注:2,344贴子:156,665
  • 4回复贴,共1

知青们写的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牵挂》在克山农场引起强烈反响
“情因物生,物以情传。面对历史,人的心灵会会摆脱世间的纷争和繁冗的俗事而得到净化……痛并快乐着。生命不光有悲痛和惆怅,还有快乐和希望……感悟牵挂。那种感觉永远都不会在记忆中消失,那便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牵挂。”6月1日,当黑龙江克山农场第五管理区留守老知青刘景华收到寄自上海,由返城知青们自己出资,自己编撰,自己提字,反应当年在三十二连下乡生产、生活的《牵挂》一书时,激动地把书拿给家人、朋友们看。
    这本书全名为《回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十四团32连——牵挂》,共计314页23万字,收录了如今已经返回上海、北京、天津、鸡西、鹤岗等地的《兵团纪实》、《那段日子》、《我当老师的故事》、《东北的“大烟泡”》、《青春的小苹果》、《克山的土豆》、《打慢件》、《香喷喷的病号饭》等文章128篇,各种反应当年生产生活的照片337幅。
此书的作者们当年虽然大多数只有初中、高中文化,但生活远比文学更具震憾力。如今已经白发苍苍的他们用饱蘸真情的文字,用原生态的的手法记载了知青们当年在艰5环境下奋斗、进取的生产、生活足迹,吏记载了他们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那些反映当时生产的《铲地》、《掰包米》、《积肥》、《修水库》、《上山采伐的日子》、《我当粮食员》等文章读来让人为他们艰苦的环境下劳动酸涩痛心的同时,更对知青们当年的奉献精神顿生敬意,而那些反映生活乐趣的《大难不死》、《五“狼”吃鸡》、《放猪的趣事》、《鸡蛋宴》、《小板凳的故事》、《雨夜咏叹调》、《夜晚梦与白日梦》时忍俊不禁,对知青们以苦为乐的精神感到鼓舞。
此书的出资者蔡健为上海知青,现在上海市某建委检测中心就职。他坚持不透露出书金额,他说,他之所以出资出书,是想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曾经为第二故乡奉献青春年华的人们,更让那些知青以及知青的后代们记住曾经洒过汗水的第二故乡,关注那里的发展,在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再为那里做贡献。
此书仅邮寄回克山110本。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本书的费用至少需10万元左右。而此书的编辑天津知青王公惠、张则年在蔡健、朱文良等人的感召、组织下,历时近一年时间收集、整理、修改,编辑成书。原上海知青、现湖北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徐悦民为本书题字。
本书在该场引起极大反响,农场一结相关老知青、老工人、老干部们自己爱不释手的同时,还把它当作一本活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教科书,推荐给亲戚朋友看,引导自己的家人看,掀起了一股新的读书热潮。



1楼2010-01-27 20:47回复
    以上我是在09年6月4日的《老年日报》上见到的。可惜的是没有拜读着原书啊。


    2楼2010-01-27 20:51
    回复
      2025-08-26 22:05: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4楼
      我在50吧建议过,在老知青吧再建议一下:把吧里一年来好的文章或诗歌、图画收集整理,每年搞一个“老知青吧年报荟萃”,既有意义,也不是很费事,因为稿件现成,印不印都行,挂在主页自己下载都可以。只是需要有人出力去做,如果稿件不足也可以再出命题约稿补充。
      谢谢!


      5楼2010-01-29 0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