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小力列举了“客观事物永恒运行规律”——唯物主义辩证法无数不能解释的现象,量当今国内学术水平,估计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传人到至今还一个都没能解释出来。小力姑且放你们一马,不劳烦您们硕大的脑袋再思考唯物主义辩证法出了什么问题了,且听我一一解释。
哲学在高中政治课教材里上给哲学的定义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句话大致没错,只是普罗大众听了大概会犯模糊。哲学里的“世界”,不是地理上的世界,更好的说法是是:宇(空间)宙(时间),而世界观就是人类对整个宇宙本质的猜想和解释。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think the whole”,把存在的事物统统当做一个整体,再探索这个体系里的规律。
其实哲学本身就超出了人类实证的范围之外,验证它靠的只是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可是用逻辑推理,很可能推导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来,这里且举一例:
请论证:上帝能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求证:上帝可以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已知:上帝是万能的
论证:假设上帝创造出一块石头,他举不起来,那么上帝就有他不能做到的事情,这跟已知前提矛盾。
结论:上帝可以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求证: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已知:上帝是万能的
论证:假设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不能举起的石头,那么上帝就有他不能做到的事情,这跟已知前提矛盾。
结论: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在这里,两个完全相反的命题,都能通过逻辑的论证,这岂不是对逻辑的颠覆?假设我们能看见上帝,那就可以请求上帝自己实证一番,看看他能否创造一块他不举起来的石头。可是我们不能看见上帝,因此不能用实证来判断命题,只能通过逻辑来推论。其实,形而上学研究的命题,同样无法用实证验证,只能用逻辑推论。
说到底,人类的理性能够在形而下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即使出现与逻辑推理相违背的情况,可是几乎都能用实证解决问题,如:古典物理学危机,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可是一到了形而上学,实证法不可能得到运用,比如说:人类无法设计出一个实验来证明“世界是否存在”、“感知是否可靠等问题”。
因此,哲学某些研究领域根本是理性边界以外的事物,思索它有可能创造出截然相反的推论出来。因为这超出人类的认识范围,这些主张根本就无法验证,无所谓对错可言。例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对世界的解释,可是人类永远无法判断孰是孰非。这两个流派一直争论到世界末日,都无法辩倒对方。
在我看来,哲学的学术价值在于它的理论美感,而并非科学价值,只在乎理论的复杂精妙程度,不存在正确或者错误的问题。我就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因为唯心主义比较符合我的审美思路。在我看来,只有感觉细腻,思维深邃的人才能想到那些精妙的道理来。而头脑简单,习惯直线思维的大老粗则适合一望则穿的唯物主义。
可是,我不能就因为唯心主义理论精美,就判断简单明了的唯物主义错误。就如同我不能说莎士比亚的剧本是正确的,郭德纲的相声就是错误的;只有我女朋友才是女的,华师的某些丑女不是女人一般。
所以,哲学家的本分工作,就是乖乖待在图书馆,满足于解释世界,供闲人玩赏点评。如果哪个哥儿们耐不住寂寞,以为自己发现了“客观事物永恒运行规律”,要入侵科学等世俗领域,就必然失去其超脱性质(不可验证性),变成了世俗间的谬误。其实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用无法判断真伪的理论去判决世间一切问题的正误,甚至狂妄地自称为“压倒一切科学”“取代逻辑思维”“指导三大革命”的高等思维方式,最终结果就是中世纪黑暗重现人间。
小力不妨再说清楚点,好让唯物主义辩证法硕大的脑袋们更清晰地明白这个道理:所谓世界观,就是人类对世界大而无当,不可证实的猜想,因而它没有指导人类活动的作用,也没有预见能力。例如“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这种信念对人类活动毫无指导意义,相信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也许能让你的生活更踏实,改变你的人生态度,但绝无可能使你获得某种大智慧或者某种预见能力。“感官可靠(或者不可靠)”之类的屁话也是如此。
哲学在高中政治课教材里上给哲学的定义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句话大致没错,只是普罗大众听了大概会犯模糊。哲学里的“世界”,不是地理上的世界,更好的说法是是:宇(空间)宙(时间),而世界观就是人类对整个宇宙本质的猜想和解释。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think the whole”,把存在的事物统统当做一个整体,再探索这个体系里的规律。
其实哲学本身就超出了人类实证的范围之外,验证它靠的只是逻辑推理的正确性。可是用逻辑推理,很可能推导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来,这里且举一例:
请论证:上帝能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求证:上帝可以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已知:上帝是万能的
论证:假设上帝创造出一块石头,他举不起来,那么上帝就有他不能做到的事情,这跟已知前提矛盾。
结论:上帝可以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求证: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已知:上帝是万能的
论证:假设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不能举起的石头,那么上帝就有他不能做到的事情,这跟已知前提矛盾。
结论:上帝不能创造出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
在这里,两个完全相反的命题,都能通过逻辑的论证,这岂不是对逻辑的颠覆?假设我们能看见上帝,那就可以请求上帝自己实证一番,看看他能否创造一块他不举起来的石头。可是我们不能看见上帝,因此不能用实证来判断命题,只能通过逻辑来推论。其实,形而上学研究的命题,同样无法用实证验证,只能用逻辑推论。
说到底,人类的理性能够在形而下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即使出现与逻辑推理相违背的情况,可是几乎都能用实证解决问题,如:古典物理学危机,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可是一到了形而上学,实证法不可能得到运用,比如说:人类无法设计出一个实验来证明“世界是否存在”、“感知是否可靠等问题”。
因此,哲学某些研究领域根本是理性边界以外的事物,思索它有可能创造出截然相反的推论出来。因为这超出人类的认识范围,这些主张根本就无法验证,无所谓对错可言。例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对世界的解释,可是人类永远无法判断孰是孰非。这两个流派一直争论到世界末日,都无法辩倒对方。
在我看来,哲学的学术价值在于它的理论美感,而并非科学价值,只在乎理论的复杂精妙程度,不存在正确或者错误的问题。我就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因为唯心主义比较符合我的审美思路。在我看来,只有感觉细腻,思维深邃的人才能想到那些精妙的道理来。而头脑简单,习惯直线思维的大老粗则适合一望则穿的唯物主义。
可是,我不能就因为唯心主义理论精美,就判断简单明了的唯物主义错误。就如同我不能说莎士比亚的剧本是正确的,郭德纲的相声就是错误的;只有我女朋友才是女的,华师的某些丑女不是女人一般。
所以,哲学家的本分工作,就是乖乖待在图书馆,满足于解释世界,供闲人玩赏点评。如果哪个哥儿们耐不住寂寞,以为自己发现了“客观事物永恒运行规律”,要入侵科学等世俗领域,就必然失去其超脱性质(不可验证性),变成了世俗间的谬误。其实这本身就不符合逻辑:用无法判断真伪的理论去判决世间一切问题的正误,甚至狂妄地自称为“压倒一切科学”“取代逻辑思维”“指导三大革命”的高等思维方式,最终结果就是中世纪黑暗重现人间。
小力不妨再说清楚点,好让唯物主义辩证法硕大的脑袋们更清晰地明白这个道理:所谓世界观,就是人类对世界大而无当,不可证实的猜想,因而它没有指导人类活动的作用,也没有预见能力。例如“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这种信念对人类活动毫无指导意义,相信上帝存在(或者不存在)也许能让你的生活更踏实,改变你的人生态度,但绝无可能使你获得某种大智慧或者某种预见能力。“感官可靠(或者不可靠)”之类的屁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