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吧 关注:40,172贴子:348,940
  • 0回复贴,共1

改善的进行曲之三:准确认识和把握抽动症状及其演变规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期工作繁忙,更新速度有些放慢,希望大家能多多理解和支持,你们的认可和受益是我写下去的最大动力。我的系列文章多是我自己对抽动症的系统思考和总结,这些想法主要来源于我对自家孩子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的经验认识、体会和启发,然后再把它应用于其他抽动症患者孩子身上,看看能不能解释和适用于其他孩子的病情,写出来分享的都是那些能说明和概况大部分孩子病情的思考和总结,当然也部分吸收了其他人分享的成功经验,最后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我一直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尽量不过多地受其他成功治疗经验的影响,目的是为大家提供治疗抽动症的不同认识和不同视角,真理往往会越辩越明,最终大家都向它靠近,也就是殊途同归,只有不同声音的配合才会有最美的合唱。抽动症是社会的大问题,也是抽动症患者家庭的克星,需要大家共同出力,才能帮助孩子和家庭减轻痛苦,尽快地走出疾病泥潭。
在对待症状方面,我一直主张忽视它。但不论怎么强调,家长们好像还是很难不去关注它,孩子的抽动症状就像指挥棒,大家的心情会随着它不断起伏。孩子的症状少一些,家长就放松一些,孩子的症状多一些,家长就会焦虑紧张,孩子有了新的症状,家长马上会警惕起来,担心孩子向坏的方向发展,到处向别的家长打听、询问,看看有没有自己孩子类似的情况。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有抽动的症状,马上想办法把它摁下去,不管是药物控制还是强行压制,到处寻医问药,折腾孩子,他们把症状当成洪水猛兽,只要看到症状,他们就无法心安。还有些家长,发现一段时间内孩子没有了症状,就认为孩子已经彻底的好了,然后,对孩子又开始肆无忌惮,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情绪对待孩子,不久,孩子又一次复发,失望感随之而来,反怪罪于抽动症的顽固。我想多数家长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且长期处于这种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再加上抽动症又不是一时半会能好的,长期下去,不仅家长们自己身心疲惫,焦急无奈,而且孩子也在承受家长的各种折腾,身心备受折磨。之所以会如此,在我看来,真正的原因还是家长们没有正确认识抽动的症状,没有准确把握抽动症状的变化规律。
听到孩子身体哭泣的声音了吗?
在人体健康的情况下,身心总体上是一致的,也是平衡的,人有怎样的心情或情绪,身体就会有所表现,高兴了就会笑,伤心了就会哭。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天真无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这也是孩子应有的状态。遗憾的是,在长期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那些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并不是这样。他们当中,有些孩子,伤心的时候,由于害怕家长,想哭却不敢哭出来;有些孩子,胆小怕事,遇到一些人和事就会害怕,而且情绪长期没有发泄出来;有些孩子,自己有想法,想去做事情,又怕做错,总是受制于家长的控制;还有些孩子,非常敏感,他们能够感受到家长的情绪,考虑到家长的感受,经常压抑自己,讨好家长。不论哪种情况,都是身心不一致的表现,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孩子的身心不平衡,最终诱发身体的抽动,以此释放身体内在的紧张感和不适感。不要说是孩子,就是对我们成人来说,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也会憋出内伤,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对孩子来说,身体的抽动本身就是身心失衡后自发调节的外在表现,并不算是一种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疾病,事实上,它不过是一种无声的提醒和呐喊,“孩子的身体很委屈,它需要发泄自己”。难道你还没有被唤醒吗?
如果不相信,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抽动动作,难道没有发现,孩子几乎所有的抽动动作都与孩子非常委屈而抽泣或哭闹时表现出来的动作相关吗?从大多数孩子的表现出来的症状来看,主要的抽动症状有眨眼睛、耸肩膀、抽肚子、喉咙发声、张嘴巴、转眼珠、抽鼻子,抽面孔等,当然还有一些少数人具有的其他症状,这里我就不列举了。大家想象一下,孩子委屈抽泣或哭闹的样子,是不是都会有这些动作呢?我们知道,小孩子有了各种不开心的情绪,主要靠哭闹发泄。不过,在生活中,我们家长多数时候并不会让孩子尽情地哭闹,反而会给孩子很多的威胁和劝阻,禁止和停止孩子的哭闹,把孩子的哭闹当成孩子不听话、讨人厌的代名词。尤其是那些非常敏感的孩子,各种坏情绪又非常多,在不宽松的家庭环境下,又总是发泄和释放不出来这些负面的情绪,长期积压之后,身体承受不住压力了,就出现了抽动的症状。抽动就是长期该哭而没有哭出来的压抑情绪,是身体抑制不住的释放和无声的哭泣。各位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去进一步的控制和压制孩子的抽动,那我们该有多狠的心?我只能说,生病不可怕,症状也不可怕,不了解真相才是最可怕的!
抽动症状的大爆发是怎么来的?
每个抽动症的孩子都会经历病情的最严重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大爆发时期。就我家儿子而言,他最严重的时候就是刚发现他有抽动症的时候,其实在发现孩子患有抽动症之前,孩子就有眨眼睛,做鬼脸的现象,当然并没有注意,也不认为这是什么毛病,以为是孩子的坏习惯。所以,家人看到后总是叮嘱和告诉孩子不要总是眨眼睛,不要总是弄不好看的样子。坦率讲,那时大家的心理还是非常放松的,孩子和家长都没怎么在意。当孩子一直没有恢复,而且还有加重的趋势后,我们才开始紧张起来,全家人也都盯着孩子的抽动症状,家里人一慌,再加上大家的目光都注意到他身上后,孩子应该能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异常,身体表现出较强的不适感,随之,孩子就一下严重起来,各种症状慢慢都发了出来。那时候,我们的心情也一下子落到谷底。幸运的是,我们全家人调整的非常快,当我注重改变自己后,家庭环境一下就宽松下来了,孩子的心情也好了很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就进入了平稳期,只是有偶尔的小动作,已经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外人也不会轻易发现孩子有什么异常。后面的时间,虽然有加重的情况,但总体上都不能算作大爆发。
我了解到,许多孩子不止有一次大爆发,有些孩子有多次的大爆发出现,而且每次都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孩子每一次出现大爆发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原因并去除它,那么,所谓的大爆发就不会再出现了。一般出现大爆发的诱因有这样三种情况:一是孩子发现抽动之后,继续对抽动的症状进行围堵和控制,不论是自我强行控制还是药物控制,到了堵不住的时候,抽动症状就出现了大爆发;二是孩子持续的接受外部激烈刺激,主要包括打骂和恐惧的外部刺激,也就是那些让孩子非常害怕、担心和生气的事情,大量的外部刺激让孩子短时间内无法承受,最后只能通过大爆发来缓解;三是孩子的身心变得更加脆弱的时候,这里既有身体原因,也有心理原因。就身体而言,如果有各种疾病让身体如果变差,身体的承受力随之降低,遇到不正常的情绪,身体无法正常排解,引起抽动爆发;就心理来说,如果孩子的心理状况一直比较差,家长没有注重沟通、疏导和关爱,孩子心里的疙瘩一直无法解开,其内心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心理状况越来越差,即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给孩子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持续的情绪挤压也会造成身体抽动的爆发。
不论哪种情况,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出现大爆发的情况。因为,孩子总是出现大爆发,一方面说明孩子的身心状况非常不好,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家长做得还不够,我们没有正确认识抽动症,没有把孩子带到能够走向康复的道路上。所以,每当孩子遇到抽动大爆发的情况,家长都应及时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够好。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抽动大爆发的?我想,只要你认真去体会,去总结,一定能够找到深层次原因的,找到后就尽力去除它。
抽动症状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消失的?
根据我对抽动症的认识和治疗的经验,只要坚持走在正确的治疗道路上,抽动的症状终有一天会消失的,不同的是过程持续的长短。同时,从症状出现到爆发,从爆发到消失的一系列过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大家只要把握了这个规律,就知道怎么应对抽动的症状了。一般来看,只要家庭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孩子能生活在正常的家庭和学习环境之中,在孩子前期的症状不是非常严重且经历过一次大爆发之后,孩子就算进入了平稳期,如果没有强烈的外部刺激和重大的身体疾病,抽动的症状就像水面上的波澜一样,虽然有所起伏,总归恢复平静,消失的无影无踪,也许中间会有所反复,但改变不了大的趋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前期症状比较严重,主要原因应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治疗方式,给孩子到处看病吃药,使孩子出现了加重的情况。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首先孩子要把药物慢慢停下来,需要强调的是停药也有所讲究,不能马上停,应该给身体一定的缓冲期;停药之后,孩子基本上会面临较为严重的抽动症爆发期,持续的时间会因人而异,而且进入平稳期的难度也会相对加大,但家长只要坚持和调整好心态,孩子肯定会顺利进入平稳期的。不过,进入平稳期后,如果家长和孩子调整的不是很好,多数情况还会面临一两次、甚至几次的爆发期,心态调整的越好,爆发的次数也会越少,而且每次爆发的严重程度较上一次会有所减弱,时间也会有所缩短。当爆发期不再出现后,孩子就进入了真正的平稳期,在有轻微症状的反复下,孩子最终走向康复,抽动的症状彻底消失。
孩子的年龄越小,以上规律就越明显,抽动症状消失的也就越快;年龄越大,抽动症状消失的历程也就越长。一般来看,正常的孩子在青春期之前都会恢复,即便不能恢复的,遗留下来的小动作,也不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人生,孩子一样考大学,一样结婚生子。所以,大家也就不要为此过于担忧了。如果你家的孩子出现了偏离以上规律的情况,我想大家要做的还是反思自己,找出原因,尽快让孩子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如何应对抽动症平稳期的症状反复?
即使进入抽动的平稳期,孩子的各种症状还会不断反复出现,有时候轻,有时候重,有时候没有,有时候又出现。大多数康复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大家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不要大惊小怪。在我之前写的《改变的前奏曲:把握治愈抽动症的关键和思路》文章中,我提出了抽动症发生发展的“水箱理论”,外部的刺激是进水管,水箱代表着身体和心理对水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抽动是抽水管。当进水管进水过多,身体和心理消化和吸收不了的时候,必然会引发身体的抽动,缓解外部进水带来的压迫感。为什么在孩子进入平稳期后,他的抽动症状还不断反复?究其原因还是身心还不能很好的承受和吸收外界带来的刺激,他们双方没有达到有效的平衡时,就需要身体的抽动来干预、来调节。当然,平稳期的抽动是非常微小的干预和调节,不像大爆发时那样激烈。以我家孩子为例,我发现我家孩子在平稳期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时症状连续衰退期,大概经历了2年多的时间,症状基本上都有,但总体上处于不断减轻的阶段,有时候也会有反复加重的情况,多见于孩子身体生病,学校的学习压力变大以及家长没有控制好情绪的情况,随后几天都会有变重的现象,适应过后,就会继续减轻;第二个阶段是症状时而有,时而没有的情况,我称之为间断性衰退期,这个时期的症状也多是在孩子生病,学习压力变大以及自己接触比较害怕的故事和事情后出现。过段时间后,自己缓解过来,症状就消失了。然后,这样反复了大概2年的样子。其实这个阶段处于抽动症状出现的末期,比较接近于康复的状态。最终,我家孩子大概用了4年多的时间症状完全消失,身心状态都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比较而言,大多数孩子在平稳期都会有这样的两个阶段,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很快就不见症状的情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家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使用了“多成中医”(https://www.duosuccess.com),我想他与没有使用的孩子应该有所差别,具体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第一,其智能化、人性化的调理帮我们顺利地度过平稳期。整个平稳期我家孩子一直坚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第一个阶段的连续衰退期,我发现他在上学时抽动的症状比较轻微,同学和老师都没有发现,当放学回家后,症状就更加明显、更加严重;还有就是每年到寒假、暑假孩子的症状都比较重,快开学时,反而轻了。所以,这个结果与很多孩子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它与多成中医的人性化的治疗方式有关。到了第二个阶段,即间断性衰退期,却有不同的表现。在这个时期,我家孩子在假期里面已经没有了任何症状,吃的好,玩的也开学;但开学后,难免会遇到各类不同的外界刺激,有时候孩子当天受到了刺激,放学回来必然会有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缓解或消失。非常明显的是,每次抽动症发生后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有时候几个小时内抽动就释放结束。我家孩子非常喜欢读书,我记得他读书的时候,会有一些恐怖的情节,读着读着就会紧张害怕的发声,当不看后,出去玩一会就好了。当然,这说明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已经大大增强。第二,多成中医的治疗理念不是堵而是疏,加速和优化了抽动释放的进程,当孩子有了不同的情绪它会帮助身体在合适的时机更快的进行抽动释放,会让孩子释放的更加彻底,明显加快了身心平衡和走向健康的步伐。
我想,写到这里,虽然我有被大家当成医托的嫌疑,但是,我还是要完整地呈现我家孩子治疗的过程和其中的规律总结。我觉得我有责任向大家提供和分享有益的信息,至于你用还是不用,都是自己的决策,有无效果也只有自己用过才能知道。有人问我什么是多成中医,我这里只能告诉大家我也只是使用者,其中的原理我更说不清楚。也有人问我如何使用多成中医,我这里想说,怎么用只能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研究本身代表着尊重和负责的态度,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对此我怎敢多嘴。有一点明确的是,多成中医不是吃中药,和我们认为的传统中医完全不一样。
各位家长对抽动症状发生发展的规律有所认识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不会过于紧张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抽动症本身不可怕,症状也不可怕。只要大家坚持正确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大多都能康复。其实,大家更应该去重视的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才是影响孩子人生的关键因素,同时,我们家长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改变和成长!如果大家想更全面、更快地了解我对治疗抽动症的心得体会,请大家前去阅读“关爱抽动的心灵”微信公众号上的第一篇文章《抽动症孩子的家庭心治之路:孩子的症,父母的病》。


1楼2020-09-29 09: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