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懂了《黑客帝国》吗?之——伟大的实验
黑客帝国是一部几乎老掉牙的电影了,在《变形金刚》等视觉盛宴充斥荧屏的时候,没有人再会对黑客帝国的特效惊叹不已了。然而最近在百度知道搜索’黑客帝国’时却发现,很多人依旧对黑客帝国所体现的哲学思辨很感兴趣,而另一些人却根本没有看懂这部电影。有感于此,我打算将我自己的一点理解和大家共享,本人并非哲学专业出身,也没有什么哲学修养,只是在孜孜不断的履行着先知的告诫’认识你自己’。
本篇作为开篇,将从整体上分析,黑客帝国到底说了什么。在纷繁复杂的逻辑和思辨中,我们需要一个起点,那么这个起点是什么?其实电影中早给了我们答案,那便是the key ,在影片的第二部,围绕着the key maker 展开,而当neo最终站在建造者(那个白胡子老头)面前时,所有的预言都已经苍白无力,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反抗进行了五次, zion 也被毁了五次,所有关于战争结束的预言和希望都已经破灭,这只是一场人世般的六道轮回。那么,机器社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像莫菲斯所说为了获得人体的能量, matrix仅仅是维持人类存活的大型网游?显然不是这样(影片里建造者说过,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损失,损失指全人类的灭亡),先不说从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其可行性,单从社会形态上就可以有更简便的办法,我们都知道,越复杂的系统,其自我重建能力越低(参考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恢复能力),那么构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文明显然要经受很大的风险,单单一个房价就可以使这个文明受到重创。假如机器社会将人类变成在草原上自由奔驰的马儿岂不更好(这是有可能的,参考那些狼孩的传说)?
那么,我不卖关子了,机器社会这么舍近求远的目的其实是:这是一场社会学实验。
机器世界也许不需要面对医疗保障问题,不需要面对全球变暖问题,但他们仍然需要面对’人权’问题,噢,不,’机器权’,深入一些说就是个体意识的问题(这个以后再说),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途径就是对社会形态的研究。这方面,人类要领先机器世界几百万年了(从刚拿起石块砸核桃的大猩猩算起)。那么,给人类一个虚拟空间,看着人类组建自己的社会,然后深入到这个社会中去探查,就有可能找到其答案。
在影片中,建造者、史密斯他们都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 matrix的 Build-1是个十分富足的世界,人们在其中生活没有痛苦只有快乐(莫非指伊甸园?),可是大批的人类死亡,Build-2是个依照人类历史构建的世界,充满了所有人性的弱点,结果也没有成功。而先知(那个老太婆)误打误撞的找到了答案,只要给人类选择权,哪怕是潜意识里的选择权,99%的人都会接受matrix。
从这里,我们很明显的看到,机器世界在研究如何组成社会,那么首先开始的就是用社会属性是其根本属性(似乎是马克思说的)的人类来进行实验。
这样看来,用人类来组建社会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最初的Build-1 和build-2却迎来了惨败,Build-3在引入了选择之后,终于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的稳定了。然而,由于给了人选择权(注意,这里是潜意识里的选择权,那个建造者说的,要不然所有人都知道matrix的存在了),必然会有人选择反抗,莫菲斯是,neo是,史密斯其实也是。他们都是选择了离开matrix的。而这个情况,是机器世界没办法解决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这个问题是引入选择引起的,那么解决的办法依然是由人类来’选择’,于是,便有了neo见到建造者的一幕,我们可以把救世主的前五次反抗,看作是build—3•1 至 Build—3•5,而neo是第build—3•6。至于前五个救世主,显而易见,他们都选择了回到系统起源,挑出23个人(17个女人,6个男人,据说是包含人类所有基因类型的最小群体数量,不过,这个比例好诱人!),之后,zion,matrix被销毁,救世主去重建zion,当然,matrix也会被重建,然后开始下一轮的实验。
从上面的分析中,前五个救世主的结局对机器世界来说是失败的,因为matrix最终还是崩溃了,虽然能得到一些数据,但数据所导向的结果却是社会的崩溃,而neo的实验结果,却可以说是半成功的,因为它终于引进了一个新的情况,那就是zion,matrix和平共存的局面,至于这种局面会持续多久,最后,先知说,as long as it can,因为,实验远远没有结束。
那么,这就是影片的全部吗,其实不是,敬请关注,你读懂了《黑客帝国》吗?之二——可怜的史密斯
本文版权归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有任何疑问或想与本人探讨相关问题,请发邮件至diaochengdong@QQ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