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参加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救援工作的安康蓝天救援队队员袁谅回到安康,新闻897记者钟剑对他进行了专访,下面一起聆听袁谅驰援文县灾区的感人故事。

8月18日,正在家里休息的袁谅接到安康蓝天救援队发布的备勤通知,要求所有备勤队员结合自身情况,立即报备,随时驰援正在遭受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甘肃文县。

袁谅(右二)
安康蓝天救援队教官、搜救组组长 袁谅(录音):我就第一个报备了,因为我的时间比较充足,而且以前参加过玉树地震的救援,在救援场合相比其他队员更有经验,所以觉得我去是没有问题的。
灾情就是命令。经过紧急动员,19日,袁谅和来自全省各地市的33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从西安出发前往甘肃,于当天晚上到达甘肃省武都区车管所集合点。20日早上6点,袁谅和队友们开始前往文县灾区。

袁谅(录音):到文县要从碧口镇过去,路上到处是塌方,车辆只能勉强通过。但是碧口到文县的路就不好了,指挥部告诉我们,大约有40公里的路段车辆不能通行,只能徒步,要求大家轻装前进。考虑到过去没有装备,救援肯定很困难,我想了想还是把所有的装备背上了,大概有将近40斤,有比较齐全的救援和绳索技术装备。

一路艰难跋涉,当天晚上8点多,袁谅和队友们达到了文县城关中学蓝天救援队指挥部。21日一大早,袁谅和11名队友接到了前往铁炉乡草河坝救援被困师生的任务。
袁谅(录音):当时接到的任务是草河坝这个地方困了十几个学生,里面公路全断了,信号也不通,我们过去就是要把里面的信息传出来。但过去之后发现,被困在里面的学生不止十几个,最终带出来的有50多位老师和学生。
当天晚上,经过紧急商量,袁谅和队友们认为,虽然面临人员众多、路况复杂、救援难度增加等诸多压力,但为了师生们的安全,大家决定将57名师生全部转移出来。经过一夜修整,22日清早,袁谅和队友们护送师生开始前往安全点。

袁谅(录音):路比较难走,很多地方塌方了,主要是担心安全。头天晚上把他们从山上接下来,第二天早上出发,有些路段不好走,就铺绳子、挖台阶,把它修成路,让他们通过。有个别学生中暑了,受伤了,我们队员自己背那么重的装备,还要轮流背体能弱的学生,到中午12点左右,就把他们转移出去了。
看着安全转移出来的师生即将乘车前往安全地点时,袁谅和队友们紧绷的心终于松了下来,但还没来得及休息,他们又接到了新任务。

袁谅(录音):学生还没有完全上车回城,紧接着第二个任务就来了,说是里面有个孕妇,以前做过剖腹产手术,这次怀孕有些危险,有可能大出血,需要赶紧带出来,转移到医院。
由于连续高强度的徒步行走,很多队员脚上磨起了水泡,无法继续执行任务。经过与指挥部沟通调整,袁谅和新队员们再次紧急出发。

袁谅(录音):我当过兵,我去!之前也经常去爬山,感觉体能还可以,所以第二批我继续跟大家一起去救援。
23日,袁谅又一次接到任务,附近村里有一名脑卒中的老人,急需转移救治。时间就是生命,袁谅和队友立即出发,接到老人后,紧急送往医院。
袁谅(录音):接出来有一段路非常危险,公路断了,上面只有一根水泥梁,斜在那里,勉强能过,前面还有一堆泥挡着不好过,我们队长就用手把泥挖走,然后背着老太太过去。

在甘肃的5天时间里,袁谅始终在一线参与救援,期间曾从早上到下午六点仅靠一根火腿肠充饥,无论是驰援师生,还是转移孕妇、帮助老人,袁谅没有一刻退缩,他说,“救援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在最后结束时当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真心感谢,那种心情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身体的疲劳消失的无影无踪,反而励志自己多学救援本领为以后的救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康蓝天救援队教官、搜救组组长 袁谅(录音):有时候在超市买东西,当地群众要给付钱,我们有规定,肯定不会让他们掏钱。这让我们很感动,我觉得更应该努力学习救援技术,在灾难来临时,能救出更多的人,这也是一种回报,对老百姓对我们的关系和支持的回报。

8月18日,正在家里休息的袁谅接到安康蓝天救援队发布的备勤通知,要求所有备勤队员结合自身情况,立即报备,随时驰援正在遭受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甘肃文县。

袁谅(右二)
安康蓝天救援队教官、搜救组组长 袁谅(录音):我就第一个报备了,因为我的时间比较充足,而且以前参加过玉树地震的救援,在救援场合相比其他队员更有经验,所以觉得我去是没有问题的。
灾情就是命令。经过紧急动员,19日,袁谅和来自全省各地市的33名蓝天救援队队员从西安出发前往甘肃,于当天晚上到达甘肃省武都区车管所集合点。20日早上6点,袁谅和队友们开始前往文县灾区。

袁谅(录音):到文县要从碧口镇过去,路上到处是塌方,车辆只能勉强通过。但是碧口到文县的路就不好了,指挥部告诉我们,大约有40公里的路段车辆不能通行,只能徒步,要求大家轻装前进。考虑到过去没有装备,救援肯定很困难,我想了想还是把所有的装备背上了,大概有将近40斤,有比较齐全的救援和绳索技术装备。

一路艰难跋涉,当天晚上8点多,袁谅和队友们达到了文县城关中学蓝天救援队指挥部。21日一大早,袁谅和11名队友接到了前往铁炉乡草河坝救援被困师生的任务。
袁谅(录音):当时接到的任务是草河坝这个地方困了十几个学生,里面公路全断了,信号也不通,我们过去就是要把里面的信息传出来。但过去之后发现,被困在里面的学生不止十几个,最终带出来的有50多位老师和学生。
当天晚上,经过紧急商量,袁谅和队友们认为,虽然面临人员众多、路况复杂、救援难度增加等诸多压力,但为了师生们的安全,大家决定将57名师生全部转移出来。经过一夜修整,22日清早,袁谅和队友们护送师生开始前往安全点。

袁谅(录音):路比较难走,很多地方塌方了,主要是担心安全。头天晚上把他们从山上接下来,第二天早上出发,有些路段不好走,就铺绳子、挖台阶,把它修成路,让他们通过。有个别学生中暑了,受伤了,我们队员自己背那么重的装备,还要轮流背体能弱的学生,到中午12点左右,就把他们转移出去了。
看着安全转移出来的师生即将乘车前往安全地点时,袁谅和队友们紧绷的心终于松了下来,但还没来得及休息,他们又接到了新任务。

袁谅(录音):学生还没有完全上车回城,紧接着第二个任务就来了,说是里面有个孕妇,以前做过剖腹产手术,这次怀孕有些危险,有可能大出血,需要赶紧带出来,转移到医院。
由于连续高强度的徒步行走,很多队员脚上磨起了水泡,无法继续执行任务。经过与指挥部沟通调整,袁谅和新队员们再次紧急出发。

袁谅(录音):我当过兵,我去!之前也经常去爬山,感觉体能还可以,所以第二批我继续跟大家一起去救援。
23日,袁谅又一次接到任务,附近村里有一名脑卒中的老人,急需转移救治。时间就是生命,袁谅和队友立即出发,接到老人后,紧急送往医院。
袁谅(录音):接出来有一段路非常危险,公路断了,上面只有一根水泥梁,斜在那里,勉强能过,前面还有一堆泥挡着不好过,我们队长就用手把泥挖走,然后背着老太太过去。

在甘肃的5天时间里,袁谅始终在一线参与救援,期间曾从早上到下午六点仅靠一根火腿肠充饥,无论是驰援师生,还是转移孕妇、帮助老人,袁谅没有一刻退缩,他说,“救援虽然很累很辛苦,但在最后结束时当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真心感谢,那种心情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身体的疲劳消失的无影无踪,反而励志自己多学救援本领为以后的救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康蓝天救援队教官、搜救组组长 袁谅(录音):有时候在超市买东西,当地群众要给付钱,我们有规定,肯定不会让他们掏钱。这让我们很感动,我觉得更应该努力学习救援技术,在灾难来临时,能救出更多的人,这也是一种回报,对老百姓对我们的关系和支持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