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该听过“悖论”这门子事吧?所谓“悖论”,也就是陈述本身无逻辑矛盾,但和大众的既有观念相冲突,无法被普罗大众接受的观点。
其实,从广义来说,国内政治课批驳的所谓“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全都是这种悖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立论严谨,逻辑严密,根本找不出逻辑破绽来,但得出来的结论却惊世骇俗,根本不能为大众接受。
巴门尼德的存在观就是个典型例子。任何具有成人常识的人,都不能接受他的一系列观点。这其实可以归为“形而上学”的问题,用中学政治书那套说法就是,是“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眼光看世界”。
其实“形而上学”的概念很笼统,根本不是中学政治课听来的那一套东西。不过这些,却正是老巴的世界观。
当初上中学时就把政治书那玩意看得烂熟,当时就觉得奇怪:这么荒唐的东西,怎么就会有人相信?唯心主义也是这样,如此荒唐的玩意,怎么到今天还不倒,过去还要发动大家来批?
来到中心,我开始大量阅读哲学书籍,那说来也是极左毒害使然——以为哲学是“万王之王”,于是便生方想法找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玩意来看。一开头当然也觉得荒唐,但因为对官方宣传的逆反心理,便努力从中找合理部份。不久我就发现,其实唯心主义远比唯物主义深刻,只有具有一定智力、知识水平和特殊气质的人,才会想到那些玄奥的名堂上去。
未经教育的头脑简单者,天生有唯物主义倾向。一个文盲农民可能信神信鬼,但他本质是唯物主义的,决不会怀疑他使用的农具和家畜不过是一个幻觉,更不用说是他自身了。
这就是极左那套通俗名堂何以与中国民众一拍即合的根本原因:咱们这个民族,根本就没有形而上的思维能力。从“高知”到农民,思想都惊人的贫乏简单,只配领会极度简化了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
比如说,老巴认为“多”完全是一种主观幻觉,连“思想”都不能算,岂有什么“只能算‘意见’”一说,遑论“转而研究‘意见’”?这话就写在他的诗篇中,可不是我捏造出来的。
任何民众都会不由自主地问一声:“这世界观未免太荒唐了吧?谁说‘多’不存在?您上街买水果,人家少给您一个行么?再说,光我家里连老婆孩子就三人,您敢说他们都不存在么?”
那么,如此荒唐的说道,究竟有什么价值?
我认为价值就是:这些悖论,构成了对人类固有观念的哲学挑战。
咱们判断这些说道的唯一依据是什么?是咱们对存在的主观感知。您觉得这世界不是老巴说的那个实心大球,是因为您看见大街上万头攒动,光中国就13亿人,哪来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一不是多”的胡说八道?您相信苹果确实存在,是因为您能看见它、摸到它、闻到它、吃到它,离开了主观感知,您就再也无从判断这世界了。
问题是,这主观感知根本就靠不住。在“物”与“我”之中,没有一个交通两者的medium,向您证明您的感知到的那个世界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就是您想象的那个样子。当然,就如同我唯物主义的老爸所说,他和我妈同时都看见街头的红灯转成了绿灯,她便提醒他赶快开车。但这并不等于那就是一种旁证,因为我妈的存在以及她发出的一切信息,仍然还是他的主观感知,连她是否真的存在都还是问题,岂能出来为客观世界的存在作证?
这就是古往今来困惑着一切敏感深思的人的永恒问题。古希腊之后,康德之前,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是法国的笛卡儿。他的著名“梦论”就是“我到底是在梦中还是醒着?”他认为,“没有什么确定的标准来区分‘做梦’和‘清醒’,因此,我相信自己现在正坐在壁炉边很可能是虚假的。”他甚至认为整个客观世界,包括天空、大地、颜色、形状、声音等等,都有可能是某个恶魔故意制造出来骗人的幻觉。(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录》)
他最后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著名语录“我思故我在”,因为自己能感知到这世界,能思考问题,所以,这世界包括自己确实存在。这一条其实不是他的新发现,老巴在千多年前就说了,可以想像的和能存在的其实是一回事。因此,兜来兜去,最后判断客观世界确实存在的唯一依据,还是哲人自己的主观感知。
无论中外,这永恒的困扰是共同的。庄子曾梦见他变成了逍遥的蝴蝶,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是那个忙碌的庄周,于是他便堕入了难解的困惑:到底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其实我本人也有几分这种气质。小学毕业体检,我第一次听说了“色盲”这档子事,非常惊讶地发现,有人看见的颜色竟然跟我不一样。从此我就一直在琢磨:会不会大家看见的颜色其实不一样,我看见的红色,其实在别人眼中是绿色,只是我能把不同颜色分辨清楚,对方也一样,所以大家看见“红色”都说是“红色”,“绿色”都说是“绿色”,但其实看见的颜色完全不一样?我当时也想到,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验证,因为你不可能去把人家的脑袋借来用一阵,跟自己的感觉对照一番。
这些问题,在艰苦朴素的工农大众中绝对不会发生。您要是去跟人家说这些屁话,即使不被人家视为疯子,也要被人看成是高考考傻了的高才本科生。
而这就是老巴给咱们的第一个启示。想想看:远在公元前六世纪,人类还处在幼稚状态,人家就发现判断客观世界的唯一依据是主观感知,而这感知并不是可靠的,更靠得住的还是理性,也就是当时的数学发展能够提供的严密逻辑推理,违反这理性标准的就是幻觉,连思想都不能算。
这种超越主观感知的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形而上的思维能力,实在是让人骇然。须知那时还根本没有科学,更没有所谓中世纪的“哥伯尼革命”、也没有20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人家就能靠纯粹的思辩能力,发现了主观感知的不可靠!而且,根据诗篇上女神称他为“青年”的话语来判断,老巴建立他的哲学体系时,还只是个青年!
其实,从广义来说,国内政治课批驳的所谓“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全都是这种悖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立论严谨,逻辑严密,根本找不出逻辑破绽来,但得出来的结论却惊世骇俗,根本不能为大众接受。
巴门尼德的存在观就是个典型例子。任何具有成人常识的人,都不能接受他的一系列观点。这其实可以归为“形而上学”的问题,用中学政治书那套说法就是,是“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眼光看世界”。
其实“形而上学”的概念很笼统,根本不是中学政治课听来的那一套东西。不过这些,却正是老巴的世界观。
当初上中学时就把政治书那玩意看得烂熟,当时就觉得奇怪:这么荒唐的东西,怎么就会有人相信?唯心主义也是这样,如此荒唐的玩意,怎么到今天还不倒,过去还要发动大家来批?
来到中心,我开始大量阅读哲学书籍,那说来也是极左毒害使然——以为哲学是“万王之王”,于是便生方想法找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玩意来看。一开头当然也觉得荒唐,但因为对官方宣传的逆反心理,便努力从中找合理部份。不久我就发现,其实唯心主义远比唯物主义深刻,只有具有一定智力、知识水平和特殊气质的人,才会想到那些玄奥的名堂上去。
未经教育的头脑简单者,天生有唯物主义倾向。一个文盲农民可能信神信鬼,但他本质是唯物主义的,决不会怀疑他使用的农具和家畜不过是一个幻觉,更不用说是他自身了。
这就是极左那套通俗名堂何以与中国民众一拍即合的根本原因:咱们这个民族,根本就没有形而上的思维能力。从“高知”到农民,思想都惊人的贫乏简单,只配领会极度简化了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
比如说,老巴认为“多”完全是一种主观幻觉,连“思想”都不能算,岂有什么“只能算‘意见’”一说,遑论“转而研究‘意见’”?这话就写在他的诗篇中,可不是我捏造出来的。
任何民众都会不由自主地问一声:“这世界观未免太荒唐了吧?谁说‘多’不存在?您上街买水果,人家少给您一个行么?再说,光我家里连老婆孩子就三人,您敢说他们都不存在么?”
那么,如此荒唐的说道,究竟有什么价值?
我认为价值就是:这些悖论,构成了对人类固有观念的哲学挑战。
咱们判断这些说道的唯一依据是什么?是咱们对存在的主观感知。您觉得这世界不是老巴说的那个实心大球,是因为您看见大街上万头攒动,光中国就13亿人,哪来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一不是多”的胡说八道?您相信苹果确实存在,是因为您能看见它、摸到它、闻到它、吃到它,离开了主观感知,您就再也无从判断这世界了。
问题是,这主观感知根本就靠不住。在“物”与“我”之中,没有一个交通两者的medium,向您证明您的感知到的那个世界不但确实存在,而且就是您想象的那个样子。当然,就如同我唯物主义的老爸所说,他和我妈同时都看见街头的红灯转成了绿灯,她便提醒他赶快开车。但这并不等于那就是一种旁证,因为我妈的存在以及她发出的一切信息,仍然还是他的主观感知,连她是否真的存在都还是问题,岂能出来为客观世界的存在作证?
这就是古往今来困惑着一切敏感深思的人的永恒问题。古希腊之后,康德之前,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是法国的笛卡儿。他的著名“梦论”就是“我到底是在梦中还是醒着?”他认为,“没有什么确定的标准来区分‘做梦’和‘清醒’,因此,我相信自己现在正坐在壁炉边很可能是虚假的。”他甚至认为整个客观世界,包括天空、大地、颜色、形状、声音等等,都有可能是某个恶魔故意制造出来骗人的幻觉。(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录》)
他最后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著名语录“我思故我在”,因为自己能感知到这世界,能思考问题,所以,这世界包括自己确实存在。这一条其实不是他的新发现,老巴在千多年前就说了,可以想像的和能存在的其实是一回事。因此,兜来兜去,最后判断客观世界确实存在的唯一依据,还是哲人自己的主观感知。
无论中外,这永恒的困扰是共同的。庄子曾梦见他变成了逍遥的蝴蝶,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是那个忙碌的庄周,于是他便堕入了难解的困惑:到底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其实我本人也有几分这种气质。小学毕业体检,我第一次听说了“色盲”这档子事,非常惊讶地发现,有人看见的颜色竟然跟我不一样。从此我就一直在琢磨:会不会大家看见的颜色其实不一样,我看见的红色,其实在别人眼中是绿色,只是我能把不同颜色分辨清楚,对方也一样,所以大家看见“红色”都说是“红色”,“绿色”都说是“绿色”,但其实看见的颜色完全不一样?我当时也想到,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验证,因为你不可能去把人家的脑袋借来用一阵,跟自己的感觉对照一番。
这些问题,在艰苦朴素的工农大众中绝对不会发生。您要是去跟人家说这些屁话,即使不被人家视为疯子,也要被人看成是高考考傻了的高才本科生。
而这就是老巴给咱们的第一个启示。想想看:远在公元前六世纪,人类还处在幼稚状态,人家就发现判断客观世界的唯一依据是主观感知,而这感知并不是可靠的,更靠得住的还是理性,也就是当时的数学发展能够提供的严密逻辑推理,违反这理性标准的就是幻觉,连思想都不能算。
这种超越主观感知的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形而上的思维能力,实在是让人骇然。须知那时还根本没有科学,更没有所谓中世纪的“哥伯尼革命”、也没有20世纪初的物理学危机,人家就能靠纯粹的思辩能力,发现了主观感知的不可靠!而且,根据诗篇上女神称他为“青年”的话语来判断,老巴建立他的哲学体系时,还只是个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