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91,625贴子:15,586,126

请问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一直认为首先发现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但是,这几天在网上偶然看到施雅风院士等认为庐山根本不存在冰川,而是“泥石流堆积”,并且后者的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我感到十分困惑,请问谁的说法是正确的?谢谢大家。


IP属地:广西1楼2010-01-09 19:08回复
    • 219.143.204.*
    李先生是对的吧


    2楼2010-01-12 11:49
    回复
      2025-11-09 10:54: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别说庐山,就是浙南也存在过冰川.


      3楼2010-01-12 21:27
      回复
        前两天看到这个帖子,但是看法还有些模糊,这几天找了一些资料,回想了以前去庐山的经历,并且打电话咨询了一下兰州冰川冻土所的一个叔叔,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看法。
        首先,李四光先生毫无疑问是错了。很多人混淆了冰川运动和冰雪运动。冰川运动需要粒雪盆有几十米厚的积雪才可以形成,而在庐山,以及中国东南部的所有地区,第四纪时绝没有足以堆积几十米厚积雪的温度、降水和海拔条件。但是冰雪运动就不同了,一定程度的积雪(比如几米厚)在完全融化前,有可能形成粒化、晶化,并向海拔较低处移动,造成一定的侵蚀地貌。比如李四光先生认为最典型的“大坳冰斗”,其实这个“冰斗”的深度离一般情况的冰斗还差得远,另外,冰斗底部的冰碛应该呈环形分布,而在大坳,则完全看不出这种分布情况。
        其次,李先生所说的冰碛、堆积地貌也与典型的冰川作用相去甚远。据施雅风及许多冰川界的大师考察所见,这些被李四光先生认为是冰川堆积的地点更可能是泥石流堆积。在1964年波密古乡的那次大规模泥石流爆发时,还有许多人认为是冰川作用,可见在那之前人们,甚至是科学家对于泥石流堆积还没有准确的认识,而李先生的庐山冰川说是三四十年代形成的。冰川堆积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大体积的石块也大量出现在冰川终碛,而泥石流堆积的典型特征是大体积石块极少出现在泥石流末端,而是从上到下石块尺寸越来越小。因为冰川所受重力作用要远大于泥石流,所以冰川有足够的能量携带大体积石块。
        第三,李四光先生提出最典型的王家坡U形谷,也不符合通常山岳冰川U行谷上宽下窄的特征,而是上窄下宽。另外谷中的所谓擦痕远远没有圆形撞痕多,而圆形撞痕是最典型的泥石流作用,而且泥石流有些时候也会在谷壁上形成擦痕。
        第四,李四光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不少主观错误。他在提出庐山第四纪冰川说的前后正在研究蜓科化石,而他在庐山发现了这种化石的某些特征后,认为必须用第四纪冰川来解释。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使得他的冰川说是一种自我实现式的论证,是寻找大概可能的现象证实他的观点,而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当然,这里面有他所在时代科学发展,尤其是冰川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另外,李先生也没有在他的冰川学说中引入古气候复原的要素,这是冰川研究的一大硬伤。再有,由于李四光先生建国后的地位(地质部长),很多不同意见在一律化的时代背景下被打压下去,而他本人也没有一贯地秉承科学家严谨求实的态度看待这些不同意见。
        当然,李四光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科学家,不过在庐山第四纪冰川的问题上,我完全赞同冰川学泰斗施雅风先生的意见。况且,与李四光先生同辈的冰川学大师黄汲清先生其实也不同意李先生的学说。


        IP属地:英国4楼2010-01-13 00:18
        回复
          回复:4楼
          我很早其实就从兰州所的叔叔那儿得知了施雅风先生的意见,所以又一次去庐山时还专门看了看他提到的几个对比地点,以我自己对冰川学的了解程度,毫无疑问施先生是正确的。


          IP属地:英国5楼2010-01-13 00:22
          回复
            回复:5楼
            突然又想起一个小事,虽然施雅风先生不同意李四光先生在庐山冰川问题上的论断,但他还是十分敬重李四光先生,而且李先生也为施先生当年领衔的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所以施雅风先生是中国冰川学的开创者,而李四光先生是中国冰川学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算是冰川学的杰出贡献者,虽然李先生在冰川学上的造诣还是不如施先生。


            IP属地:英国6楼2010-01-13 00:35
            回复
              我觉得波密古乡的那次泥石流爆发很难与地史事件相提并论,现在说谁正确还为时尚早,希望今后能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模拟庐山地貌特征的形成过程,得出明确的结论。


              7楼2010-01-16 11:38
              回复
                纠结啊,正在写和这有关的论文


                IP属地:江苏8楼2010-05-19 14:31
                收起回复
                  2025-11-09 10:48: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轮到我纠结了,我也要写和这有关的实习报告……


                  9楼2010-11-09 02:36
                  回复
                    巧了!前些日子,我也去了庐山,在庐山植物园和地质博物馆的相关介绍说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我不懂这些,发几幅图,大家可以看看!
                    这是植物园内的一处第四纪冰川遗迹湖(忘了是叫什么湖了,照片中也看不清了,但还是看得清“第四纪冰川遗迹”的)。

                    


                    10楼2010-11-10 13:57
                    回复


                      11楼2010-11-10 13:57
                      回复
                        这是庐山地质博物馆的冰川遗迹陈列,说是形成于110至90万年的冰川漂砾,还有一块(不知应称作什么)形成于110至80万年。
                        


                        12楼2010-11-10 13:58
                        回复


                          13楼2010-11-10 13:59
                          回复
                            还是这些老东西,其实这个问题在学界已经没有多少人支持了,主要就是李四光先生的门徒和门徒的门徒还领导着庐山冰川派。
                            但是从古冰川研究的基础——古气候复原的角度上看,庐山乃至中国整个东南部都不可能在第四纪有冰川。当时的气候条件下,我印象中中国东南部海拔必须超过2600还是2700才可能有永久积雪,考虑到风化、侵蚀和地质变迁等因素,也只有神农架有可能。但光有永久积雪也不够,还需要积雪量够大才能形成粒雪盆,而粒雪盆不可能发育在山顶,所以即使神农架条件也不那么成熟。
                            还曾经有人推断三峡也是冰川刨出来的,这个结论还写成了一大本书,算是一家之言,但同样应者寥寥。


                            IP属地:英国14楼2010-11-10 14:39
                            回复
                              2025-11-09 10:42: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研究沉积物的堆积方式以及种类,也是一个对冰川学很有效的鉴定方式。


                              IP属地:四川15楼2012-10-22 14: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