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明史》说袁崇焕是“家无余赀”?事实真的如此吗?《明史·袁崇焕传》记载:“(崇祯)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仅这一句话,就是漏洞百出,且不说当时没几个人给他喊冤,就说这刑罚和“家无余赀”的说法,也是无耻得很。现藏于厦门大学善本室的明朝查抄袁崇焕家产的原始记录显示:仅袁崇焕家乡兄弟携浮财逃走之后留下的不动产就价值白银5000余两,更不要说其他盐本之类,府县无从核查,以当时经营盐业的暴利而言,这笔财富想来也小不了。 要知道明朝普通官员一年俸禄才10多两!
袁崇焕所作所为跟明朝灭亡的内在联系 ,袁崇焕主要的负作用是改变了1628年关外的有利形势,在他出关以前,后金由于小冰河期造成的饥荒而没有粮食吃,窘迫得向朝鲜要粮食,恳求辽西的王之臣和辽东的毛文龙谈判求和都遭到拒绝,向前攻不破关宁防线,后面又有辽东毛文龙的牵制而不能绕道蒙古,非常困难。可袁大人出关后,不仅杀毛文龙毁东江镇,还私下与后金议和又借蒙古部落之手卖粮食给后金,让其安然绕道蒙古,使“关宁防线”彻底报废。事实就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仅仅几个月皇太极就倾巢出动绕道蒙古打到北京城下, 另外,袁大人消耗在“宁锦防线”上太多的资源,不仅导致了蓟镇无法加强而被后金突破,还导致了其他几个北方军镇的军饷无法如数派发,灾民不能得到及时的赈济,间接导致了诸如李自成这样流民和溃兵相结合的起义,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有人说毛文龙索饷过多,东江军其实连关宁军的零头都没有,另外袁崇焕复出后封锁东江,控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海上贸易的命脉。导致岛上白骨莽莽,饿死不少人,面对袁崇焕的咄咄逼人,毛文龙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向皇帝上疏说:这是“拦喉切我一刀”。此时的毛文龙似乎也预感到了处境的危险,向皇帝抱怨:“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袁崇焕所作所为跟明朝灭亡的内在联系 ,袁崇焕主要的负作用是改变了1628年关外的有利形势,在他出关以前,后金由于小冰河期造成的饥荒而没有粮食吃,窘迫得向朝鲜要粮食,恳求辽西的王之臣和辽东的毛文龙谈判求和都遭到拒绝,向前攻不破关宁防线,后面又有辽东毛文龙的牵制而不能绕道蒙古,非常困难。可袁大人出关后,不仅杀毛文龙毁东江镇,还私下与后金议和又借蒙古部落之手卖粮食给后金,让其安然绕道蒙古,使“关宁防线”彻底报废。事实就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仅仅几个月皇太极就倾巢出动绕道蒙古打到北京城下, 另外,袁大人消耗在“宁锦防线”上太多的资源,不仅导致了蓟镇无法加强而被后金突破,还导致了其他几个北方军镇的军饷无法如数派发,灾民不能得到及时的赈济,间接导致了诸如李自成这样流民和溃兵相结合的起义,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有人说毛文龙索饷过多,东江军其实连关宁军的零头都没有,另外袁崇焕复出后封锁东江,控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海上贸易的命脉。导致岛上白骨莽莽,饿死不少人,面对袁崇焕的咄咄逼人,毛文龙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向皇帝上疏说:这是“拦喉切我一刀”。此时的毛文龙似乎也预感到了处境的危险,向皇帝抱怨:“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