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26日漏签0天
内地电视剧吧 关注:5,211贴子:18,14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内地电视剧吧
>0< 加载中...

战文明天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桃源三仙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作者:向伟明       2007-5-12 发表于 红袖添香


  • 桃源三仙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战文明天王”是《后西游记》(明代无名氏著)中的几个精彩故事之一。描写从来各一家的“儒”(儒家)与“释”(佛门)发生的纠纷。唐长老在弦歌村一带化斋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小行者为了使百姓皈依佛门,便大显神通,宣扬佛威。这一来惹恼了玉架山上的文明天王,他用金钱打倒一戒、沙弥,用文笔压倒小行者,两次抓走唐长老。小行者不畏强敌,奋力扫除障碍,又上天请来文昌帝君麾下魁星帮助,方才化险为夷。
该书是明代吴承恩巨著《西游记》续书的一种,共四十回。写花果山石猴齐天小圣(孙履真)辅大颠和尚赐号半偈者复往西天,虔求真解。途中收猪一戒(猪守拙),得沙弥(沙致和),且遇逐诸魔,屡陷危难,但终达灵山,得解而返。该作品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装僧佞佛者的欺世惑众,方士儒生的迂酸虚伪,均有不同程度的揭露和批判。
“战文明天王”的故事,也并非简单的叙事,透过作品字里行间,我们既可以看到所折射的社会现象和哲理,又能体会到作者的博大精深。



2025-11-26 03:07: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桃源三仙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唐三藏法师师徒五人求取大藏真经回来之后,世人崇信佛法,处处建寺宇,家家诵经文,都说舍弃财物但可以获得福气,布施就能增寿。如此便将先王李世民治世的君臣、父子、仁义、礼乐,都看得冷冷淡淡,不甚亲切。到了唐宪宗时,君臣既好神仙,又崇佛教。崇佛教,但又不识那清净无为、善世度民的妙理,却只借以祸福因果报之说来聚敛施财,看似庄严外相,实却耸惑愚民。使举世之人希图来世,妄想他生,不贪即嗔,却将眼前犁田行孝的正道都看得轻了。于是那些有识之臣、维风君子往往指斥佛法为异端,髡缁为邪道。
宪宗的大臣韩愈认为“孔子斥异端,孟子辟邪说。此(指被歪曲之佛理)非异端邪说而何?”他恳切上疏劝谏,斥佛为夷狄,触怒了对佛教虔诚信仰的皇帝,于是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大叹“只可惜尧舜禹汤相传的礼乐江山,都被这些妖僧鼓惑,弄做个髡缁世界,成何体统?”
由此可见,唐僧师徒取回的真经传世非但未造福人民,反被装僧佞佛者借来愚弄民众,诓骗钱财,甚至导致儒家学者(如韩愈)如此愤慨,造成了佛、儒的对立,唐僧师徒十分痛心,方知取得真经须有真解。这也是《后西游记》故事的前因,由此引出唐长老半偈等上西天求解之故事。
取解的唐长老法号“大颠”历史上确有其人。据史载,大颠和尚俗名陈宝通(一说姓杨),唐开元二丨十年(732)出生于今潮阳市,祖籍河南省颖川。大历(766—779)中拜海潮古刹(潮阳市西岩)惠照和尚为师。不久与师弟惟俨同游南岳衡山,参拜石头和尚,悟禅机。贞元初前往龙川罗浮瀑布严禅居。五年(789年)回潮阳,次年创建白牛严,七年于塔口山麓幽岭下创建灵山禅院,弘扬曹溪六世禅风,弟子千余人,自号大颠和尚。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韩愈曾邀请大颠和尚相晤,谈论十数日。以后韩愈曾到灵山禅院回访,交谊日深。韩愈移任袁州刺史时,特意到灵山寺向大颠告别并赠官服,后人在赠衣之处建留衣亭作纪念。大颠的著作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和《金刚经释义》。亲手抄写了《金刚经》1500卷,《法华经》和《维摩诘经》各30部。



  • 桃源三仙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行者因是个粗人,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不讲策略,就只能动蛮。他大显神通,弄韦驮显灵、金刚开路,迫使全村男女老少都拿着香炉斋供,拜伏路旁迎接唐长老。消息传到文明天王耳朵里,他勃然大怒,说这是“逞弄妖术,败坏我文明之教”,乱了他方圆千里的文明之邦的秩序,罪该万死,因此命人守住山口,拦路拿获。
文明天王本出身礼仪文明之邦中国,因此非蛮夷之地粗蛮之人可比,他生得方面大耳,甚有福相。“当头长一个金锭,浑身上下布满金钱。所到之处,时和年丰;所居之地,民安国泰。只因国中遭了劫运,不该太平”。
这文明天王文武双全,也是大有来历的。因他出非其时(生错了时代),故横死于樵夫之手。他一灵不散,又托生到西土来。也生得方面大耳,当头金锭,满身金钱,宛然如旧。只手中多了一管文笔,故生下来就识字能文。又喜得这枝笔是个文武器,要长就似一杆枪,他又生得有些膂力,使开这杆枪真有万夫不当之勇。又能将身上的金钱取下来,作金铇打人。遂自号文明天王,雄据着这座玉架山,大兴文明之教。这山前山后,山左山右,凡到千里之内者,皆服他的教化。这地方本来也好佛,僧家最多,但自从文明天王在此,就专与佛教作对头,故毁庵拆寺,不容许留一个和尚居住。因此数百年来僧家绝迹,其间或有一两个和尚到此,民风土俗已沦入文明之化,并无一人瞅睬。
如今却因来了这几个和尚,“引诱得这些文章礼乐的书生,与孝弟力田的百姓,依旧贪嗔好佛”。文明天王怎会不气得“暴躁如雷”?!
他派出的那两个将军因为耳濡目染,也有些“文化”,因此本领不弱,却因书生之气一向文弱,武力尚且不够,所以斗不过浑身蛮力的小行者。
文明天王便亲自出马,他骑的是楚霸王的乌骓马,以文笔为兵器,文绉绉,气昂昂的,自是暗示他既有文人之才又有西楚霸王的武力。
两人交锋,文明天王是文人终究不及小行者的气力,不三合便拨马败走,却是一计。文人终究足智多谋,非小行者这类有勇无谋的莽汉可比。
于是文明天王用金钱镖去打小行者,一发而不中。原来小行者(出家人)不贪财,所以任他金钱镖象雨点般打来,并不曾伤得小行者一根毫毛。古代的读书人往往有这样两个目标和追求,升官与发财。文明天王自是对读书人的品行了如指掌,因此才以“金钱”欺人。



  • 桃源三仙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既然小行者不贪财,文明天王就以“文”来压他。小行者这个粗人,却想如此小一枝笔儿能有多重?反而转将头迎上,任他落在头上,“就象一座文笔峰,虽也觉有千万斤重,只因小行者有力量,顶在头上毫不吃力”,倒觉好耍。文明天王看见压他不倒,就大叫了一声“至圣先师道通天地,文昌帝主才贯古今,岂可容异端作横,不显威灵?”叫声未绝,那枝笔在小行者头上就是泰山一般压将下来。小行者便觉支持不住,再将铁棒去拨时,就如生成,哪里拨得他动!不一时压得力软筋麻,竟挫倒在地。
此节里因小行者“虽凭着自性中的灵明参通了天地的道理,做了个真仙,然从小儿却不曾读书,那些诗云子曰弄笔头舞文的买卖,实是弄不来”,但他早晚跟着唐长老,也接触过写文字,因此一压不倒。文明天王便搬出他的宗师孔子、文昌来,小行者少了“文明”,只有勇力,在孔子等圣人面前更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支持不住“文笔”,故就被他压倒在地。如此可见文人之笔(文笔),确实一时可畏!
猪一戒、小沙弥见了,就要来帮忙,却因这两人(特别是猪一戒)禁不住金钱的诱惑,被文明天王用金钱镖一打便倒。就象有人在金钱、权位(或糖衣炮弹)面前禁不起而打了败仗。
那支小小的文笔似有万斤重,连“也算沾过墨水”的石、黑二将也拿不动(这二将“止能亲近文人,自却一窍不通”,故也拿不动),文明天王却是轻轻一下就取下了笔。
岂料这文笔一取,小行者便“又可以自由自在矣”,却是因为文明天王毕竟是读书人,缺少战斗经验,“为贪几杯酒,擅自移动”文笔,对敌人放松了警惕。
稍后,唐长老也被文笔压住,文明天王认为“从来文武不同途。他三个徒弟纵有蛮力,只好使枪弄棒。这枝文笔夺天地之秀气,吐山川之精华,他粗手夯脚怎生拿得动?”却不知那长老自幼识得字,后又经常诵读经典,因此顶着这支笔,也不觉得十分重。
于是文明天王把金锭放在他头上,唐长老便觉沉重,转动很是困难。原来世事如此,文明天王既以文压人,又以财压人,唐长老一个不大识字的穷和尚,怎担当得起?
后来小行者跑到天上去求救,并查出文明天王的底细和那支文笔的来历。原来这枝笔是东周列国时大圣人孔仲尼著春秋所用之笔(故名为“春秋笔”),他著到鲁昭公十四年西狩时,忽生出一个麒麟来,为孔仲尼著书之瑞兆,不料樵夫却不识得,认做怪物竟把他打死了。孔仲尼看见,大哭了一场,知道生不逢时,遂将这春秋之笔,只写了“西狩获麟”一句,就投在地下不写了,故至今传以为孔子春秋之绝笔。不料这麒麟死后,阴魂不散,就托生为文明天王。这枝春秋笔,因孔子投在地下无人收拾,被他窃取了,在西方玉架山大兴文明之教。此节借孔子暗指作者怀才不遇,借麒麟之死映射当时文人的遭遇,又借文明天王窃笔自成一邦暗喻文人儒生中的丑陋现象。
接着玉帝就派出魁星。那魁星虽是“文魁”,却生得“嘴脸行状,也与小孙(行者)差不多,不象个文章之士”,而小行者眼里的读书人是“一个个都是白面孔,尖尖手,长指甲,头带飘飘巾,身穿花花服,走路摇摇摆摆”,因此小行者信他不过。从玉帝差遣一面来看,魁星很有些象那些被封建势力收买,进而为之效忠的封建卫道士;但从助小行者的角度来看,他似乎又是才子受重用,为民除恶,因为官员们贪赃枉法,给老百姓一种丑恶的印象,所以难于得到人们(小行者)信任。
随即魁星收伏了文明天王,解救了唐长老师徒。该故事到此结束。
这里面还有一些语言意义深长,较为直接,现列举如下,以品其味。
之一:文明天王笑道:“你哪里知道,我拿这四个和尚,原非与他有仇定要害他性命,不过要兴我文教,灭他释教,若轻轻杀了他,谁人得知?何处传名?故我将文笔压住他,使他用尽佛法,受尽苦楚,不能脱去,方显我儒家文笔之妙。”
之二:文明天王道:“文人越有名,越是假的,怎拿得动?”
之三:宫娥道:“以天下之大,难道就无一个真正文人?”文明天王道:“就有,也是孤寒之士,必非富家。我所以又得一个金锭压着,他就拿得动文笔,也拿不动金锭。”宫娥道:“我闻他佛家中三藏真经,难道就算不得文章?”文明天王道:“佛家经典虽说奥妙,文词却夯而且拙,又雷同,又艰涩,只好代宣他的异语,怎算得文章?”
之四:小行者道:“且慢!那枝文笔既有来历,必要个有来历之人方才拿得。我看此兄嘴脸形状,也与小孙差不多,不象个文章之士。他若拿得动,我小孙早早拿去了。还是烦老帝君亲自走走吧。”帝君笑道:“凡人不可看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他乃天下第一文星,小圣不可轻觑。”小行者道:“我前日打从中国来,看见那些秀才们一个个都是白面孔,尖尖手,长指甲,头带飘飘巾,身穿花花服,走路摇摇摆摆,自然是个文人;若说此兄是第一文星,我小孙也要算做第二了。”帝君道:“小圣有所不知,那些人外面虽文,内中其实没有。魁星外面虽然奇怪,内实满腹文章,小圣快同去取了文笔,救你师父西行,不可耽搁误了程期。”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内地电视剧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