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每天从矿井出来后,他就一头扎进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
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
书越看越多,渐渐地他对古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些破庙残碑,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用
铅笔把碑文拓下来,然后带回来潜心钻研,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不知不觉他的古文水平已经突飞猛进。
转业到地方以后,他又开始研究“红楼梦”。1982年,他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
《红楼梦》谈到曹雪芹,又谈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联想起康熙皇帝,随即有人感叹,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
国内至今还是空白。说着无心,听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决心写一部历史小说。
这时候,他在部队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
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缠在手臂上,双脚泡在水桶里,左手拿着蒲扇,右手执笔,拼了命地写作。
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满腔的创作热情就像奔腾的
二月河,激情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开始解冻。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在部队的自学经历,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二月河。从超级留级生到著名作家,期间的
机缘转折,似乎有些误打误撞。但二月河不这么理解,他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锅底时,
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那个方向,都是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