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80,173贴子:12,166,177
  • 40回复贴,共1

关于十命可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九锡之礼出自周礼,在汉代是官方认可的对诸侯有殊勋者的赏赐之一,《汉书·武帝纪》就有记载。
2九锡被篡位者玩坏是南北朝时候的事。而在汉末三国时汉献帝授予士燮九锡、曹丕授予孙权九锡都不是在对方有条件直接篡位的前提下(士燮、孙权都是外藩,能割据、能造反没办法篡位)主动授予的,可见当时的朝廷并不以九锡为篡位。李严给诸葛亮写信应当晚于黄初二年,所以在之前的四次九锡之礼中只有两次涉及了篡位。而之后到东晋时,九锡仍然不是禁忌,比如东吴曾试图授曹魏附庸公孙渊九锡,东晋时蔡谟还曾经骗王导朝廷要授予他九锡以此开玩笑。可见九锡和篡位在当时仍不是被视为一体。
3诸葛亮的“十命可受”有两个前提,首先是“灭魏斩曹睿帝还故居”,即完全恢复汉室统治,建立莫大功勋,其次是“与诸子并升”,也就是一起接受,前者是千难万难之事,后者则是把十命普及化,成为功臣群集体享受的待遇,也就不可能是篡位的路标了。
4九锡和称王是两回事,诸葛亮之前受九锡的人中,王莽、士燮是没有称王的,曹操、孙权是称王的,但曹操受九锡时是魏公不是魏王。也就是说受九锡和称王没有决定性关系。而诸葛亮只回应李严关于九锡的事而不提及称王,是因为在当时九锡是可以谈的,称王则不行——白马之盟作为汉朝最高原则之一,非刘不王的规矩只有吕后、更始帝、曹操敢于打破,对于以自身为刘汉正统继承人的季汉,非刘不王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不容侵犯,李严让诸葛亮称王的问题远比受九锡更大,诸葛亮回信只谈九锡不谈称王,实质上就是用隐笔警告李严政治底线。
5荀彧之死的关键在魏公和魏公国,不在九锡。在两汉,公爵不是一个常设爵位,被授予的情况只出现过四次,一是王莽的安汉公,属于篡位的过程,二是东汉初期一些远支同姓王曾被短暂降为公爵,三是商周之后作为宾礼而非臣礼对待的二王三恪,被封公爵,四就是曹操,而曹操并非二王三恪也不是汉朝远支同姓,加封魏公已经是严重的政治问题。而魏公国的建立是曹操自立臣僚将汉臣系统转为魏臣系统的关键,《魏书》记载: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惇固请,乃拜为前将军。——也就是说这一步让军队将领全部正式成为魏公国的臣属,再不是汉朝的军队了。
总之,不考虑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去讨论十命可受问题,就是个笑话


IP属地:江苏1楼2020-09-01 11:17回复
    其实当时诸葛亮那么写,主要是怼李严,也从他的角度来提醒李严,告诉他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没完成,别去想那些封功受赏的好事。


    IP属地:重庆3楼2020-09-01 11:4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请引经据典的解释一下 十命 是啥。别猜。


      IP属地:北京4楼2020-09-01 12:07
      收起回复
        十命可受是李严逼诸葛亮不义呢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9-01 14:08
        回复
          感觉还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也没把李严的话当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9-01 19:06
          收起回复
            封为公爵也很难,公国有领地还是怎么着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9-01 21:06
            回复
              诸葛亮表示,咱们连金田村都还没出呢。封什么王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9-02 02:58
              回复
                九锡的事不用参考别人,看蜀汉自家怎么说的就行。
                “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籓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
                非刘姓不能称王这条认定为不可更改的事实,加九锡封公建国是跑不了的。


                10楼2020-09-02 04:57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其实就是忽悠李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9-02 09:48
                  回复
                    诸葛在这方面没问题的,能正大光明说出这种话就说明他没那个想法,不像司马师司马昭连续辞让,再辞让也是假的


                    IP属地:加拿大12楼2020-09-07 10:04
                    回复
                      是无实质。曹操进魏公加九锡是有实质的:自身为汉相,主要属官名为汉官实为魏“臣”,需要一个公开转化的程序,即有封国,有属臣。
                      孔明有这个条件吗?显然没有。虽同身为“汉相”兼益州牧,而季汉只益州一地;侯爵食邑都未实际领受,如何进公还加九锡。王就更不说了。
                      其实刘备就是这样建立的“汉”撒。理由各不同,实质都一样。
                      刘备取益州称州牧,后进位汉中王,直接跳过封侯进公。还不是有了实质,且未得到汉中央的认可。
                      曹操的封爵封国封王,至少程序合法,且得到汉献帝认可的。
                      所以孔明以“汉相”之实,怎么会学曹操要封公进王之名,而这个名即名不符实又树大招风还惹人猜忌,不利己、不利国。


                      IP属地:重庆13楼2020-09-07 10:41
                      收起回复
                        本帖本说的是公+九锡,我是既然提到曹操,就多说了曹操最后进位“魏王”的事实。


                        IP属地:重庆15楼2020-09-08 13:51
                        收起回复
                          李严想搞事情,诸葛亮暗讽一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0-09-09 18:53
                          回复
                            这事发生在蜀汉,就是一个画饼的题材。


                            17楼2020-11-14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