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十七岁不哭播出几年以后,它重播的收视率还是居高不下,关于它的讨论也仍然如火如荼。那时某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把主创汇集一堂供观众提问,那些观众——与我同龄的高中生们,问的问题集中于两个:
第一, 简宁和杨宇凌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以后是不是在一起了?
第二, 李晨和郝蕾在屏幕上太像真的了,你们是不是生活中也是一对儿?
十七岁不哭播出这么多年,还有观众惦记着这点事儿————
第一个问题,是所有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电视剧结束之后观众都会揪住不放的问题,比如潜伏,多少观众哭着喊着要续集,他们那么相爱,怎么能分开呢,全国人民不答应啊。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简宁和杨宇凌的这个问题让我纠结了十年,想必很多童鞋也一样。这个结局让人纠结不在于有情人未成眷属,而在于他们的自我了断实在太憋屈。杨宇凌,简宁,那个时代优秀女生优秀男生的最典型代表,杨宇凌成熟优雅,大方得体,在男生女生间游刃有余,性情刚毅,无坚不摧;简宁勤奋上进,冷静淡定,彬彬有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不知道当时导演是如何慧眼挑中了不满20岁的郝蕾。杨宇凌,实在太符合郝蕾的性情。她成熟中带着天真,善良中带着一股狠劲儿,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狠,事事代言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甚至要替简宁当守门员,以这股超越男生的狠劲征服了雷蒙这匹桀骜不驯的烈马,目空一切的他愿意把杨宇凌当成最好的哥们儿。
如果杨宇凌真的表里如一的这般刚硬,她也就不会引得简宁倾心,当一个在旁人面前永远成熟得体的女孩子,突然把树枝上的雨水弹到你头上,还顽皮地大笑时,你能不为这猝然的转变而爱上她吗。同理,当一个永远淡定沉着,连炸弹落在身边还能头不抬眼不睁的男孩突然不敢直视你,对你说“心慌的那种感觉,我也有过”,你能不为这瞬间的失态而爱上他吗?
一个仪态万方的人在你面前失态,不仅说明这是他/她爱上你的瞬间,这也往往是促使你爱上他/她的瞬间,因为这让你看到了他/她超乎寻常的一面,真实又可爱的一面。
他们的相爱看上去是必然的,但实际是一件超小概率事件。因为简宁不是雷蒙,敏感冲动,宇凌也不是琳琳,天真直率。他们都是那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想什么的小大人,于是可以想见,让这样两个成熟冷静的孩子动了真格的感情,该是怎样的来之不易,刻骨铭心。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结局如今看来惨无人道,不合逻辑。放了一个暑假,竟然就成革命同志了。大人都做不到的事,孩子如何就做的来,简直成了仙。我记得当时导演的回答让还在上高中的我感动的唏里哗拉,震撼的一蹋糊涂,她说,选择了风雨兼程,就只能放弃花前月下。
选择了风雨兼程,就放弃了花前月下,原来人生从十七岁就注定是这样暴力的命题。于是两个品学兼优人格健全的孩子,为了一个所谓的理想前程,捧着天真的灵魂拒绝承认受过伤害,脸上带着令成年人高山仰止的洒脱。
也或许,结局远非如此轻松快意,镜头在他们微笑转身应和同学的招呼时戛然而止。片尾曲响起:生活的海洋荡起青春的双桨,绿色的田野滚动憧憬和希望,青春不是一场梦,用青春为你献上成熟的答卷。
第一, 简宁和杨宇凌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以后是不是在一起了?
第二, 李晨和郝蕾在屏幕上太像真的了,你们是不是生活中也是一对儿?
十七岁不哭播出这么多年,还有观众惦记着这点事儿————
第一个问题,是所有有情人未成眷属的电视剧结束之后观众都会揪住不放的问题,比如潜伏,多少观众哭着喊着要续集,他们那么相爱,怎么能分开呢,全国人民不答应啊。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简宁和杨宇凌的这个问题让我纠结了十年,想必很多童鞋也一样。这个结局让人纠结不在于有情人未成眷属,而在于他们的自我了断实在太憋屈。杨宇凌,简宁,那个时代优秀女生优秀男生的最典型代表,杨宇凌成熟优雅,大方得体,在男生女生间游刃有余,性情刚毅,无坚不摧;简宁勤奋上进,冷静淡定,彬彬有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不知道当时导演是如何慧眼挑中了不满20岁的郝蕾。杨宇凌,实在太符合郝蕾的性情。她成熟中带着天真,善良中带着一股狠劲儿,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狠,事事代言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甚至要替简宁当守门员,以这股超越男生的狠劲征服了雷蒙这匹桀骜不驯的烈马,目空一切的他愿意把杨宇凌当成最好的哥们儿。
如果杨宇凌真的表里如一的这般刚硬,她也就不会引得简宁倾心,当一个在旁人面前永远成熟得体的女孩子,突然把树枝上的雨水弹到你头上,还顽皮地大笑时,你能不为这猝然的转变而爱上她吗。同理,当一个永远淡定沉着,连炸弹落在身边还能头不抬眼不睁的男孩突然不敢直视你,对你说“心慌的那种感觉,我也有过”,你能不为这瞬间的失态而爱上他吗?
一个仪态万方的人在你面前失态,不仅说明这是他/她爱上你的瞬间,这也往往是促使你爱上他/她的瞬间,因为这让你看到了他/她超乎寻常的一面,真实又可爱的一面。
他们的相爱看上去是必然的,但实际是一件超小概率事件。因为简宁不是雷蒙,敏感冲动,宇凌也不是琳琳,天真直率。他们都是那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想什么的小大人,于是可以想见,让这样两个成熟冷静的孩子动了真格的感情,该是怎样的来之不易,刻骨铭心。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结局如今看来惨无人道,不合逻辑。放了一个暑假,竟然就成革命同志了。大人都做不到的事,孩子如何就做的来,简直成了仙。我记得当时导演的回答让还在上高中的我感动的唏里哗拉,震撼的一蹋糊涂,她说,选择了风雨兼程,就只能放弃花前月下。
选择了风雨兼程,就放弃了花前月下,原来人生从十七岁就注定是这样暴力的命题。于是两个品学兼优人格健全的孩子,为了一个所谓的理想前程,捧着天真的灵魂拒绝承认受过伤害,脸上带着令成年人高山仰止的洒脱。
也或许,结局远非如此轻松快意,镜头在他们微笑转身应和同学的招呼时戛然而止。片尾曲响起:生活的海洋荡起青春的双桨,绿色的田野滚动憧憬和希望,青春不是一场梦,用青春为你献上成熟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