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钱的铸造背景来看,都是为了恢复物价,改变以物换物等等情况。但是作为虚值大钱,两者又都导致了通货膨胀,减少了百姓手中实际占有的财富,使得人间患之,遭到社会抵制。从两边铸钱的质量上来看,吴国的大泉系列要好于蜀国的太平百钱,太平百钱普遍铸造粗劣,一些轻薄的甚至和纸一样,进入流通环节,太平百钱虽然面额较小,但似乎对百姓的影响更大。而在收到抵制后,吴国开始停用并回收大泉系列,而太平百钱等一类蜀钱似乎没有类似迹象,反而种类越来越多,存世量也比吴魏两国大得多,是否又可以认为对百姓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使其对这类虚值钱的承受能力和容忍程度更大?
在吧里好久只看不发贴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水一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