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本直在《漩声纪》中对斩帅问题有一段总结性的评论:
“客亦闻夫年来国中所议文龙乎?否也。
曰虚兵也;
曰冒饷也;
曰假俘假捷以骗功骗赏也;
且曰尾大也;
曰鞭长也;
曰一跋扈将军也。
自武登抚相与争而去,其欲得而甘心于文龙者,非一日也,非一人也。辱白简、挂弹章可数百计也。
是左右诸大夫皆曰可杀,
国人皆曰可杀也。
其不杀也,非不杀也,不能杀也,不敢杀也。
是故崇焕一杀之而通国快然。……是文龙之杀,文龙之罪也,而非崇焕罪也。”
程氏的这番评论,是在袁崇焕蒙受种种不白之冤,而“擅杀大帅”之说又甚嚣尘上的时候提出来的,在当时,如果没有一种为公理而抗争的舍身精神,是不敢讲这样的话的。它不仅代表着当时真正的舆论,而且也是经受了历史的检验的。
“客亦闻夫年来国中所议文龙乎?否也。
曰虚兵也;
曰冒饷也;
曰假俘假捷以骗功骗赏也;
且曰尾大也;
曰鞭长也;
曰一跋扈将军也。
自武登抚相与争而去,其欲得而甘心于文龙者,非一日也,非一人也。辱白简、挂弹章可数百计也。
是左右诸大夫皆曰可杀,
国人皆曰可杀也。
其不杀也,非不杀也,不能杀也,不敢杀也。
是故崇焕一杀之而通国快然。……是文龙之杀,文龙之罪也,而非崇焕罪也。”
程氏的这番评论,是在袁崇焕蒙受种种不白之冤,而“擅杀大帅”之说又甚嚣尘上的时候提出来的,在当时,如果没有一种为公理而抗争的舍身精神,是不敢讲这样的话的。它不仅代表着当时真正的舆论,而且也是经受了历史的检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