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实验八十一吧 关注:25贴子:1,520
  • 0回复贴,共1

青春期教养里,最容易被忽视的4个“空间策略”1.学校这个空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春期教养里,最容易被忽视的4个“空间策略”
1.
学校这个空间: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妈妈非常庆幸当时的选择,放下“名与利”,坚定地选择了一所更适合孩子的在别人眼里“不那么优秀”的学校。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她属于什么类型,什么样的环境更适合她,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激发她的可塑性。三年的学习过程和中考的结果证明了她们当时的选择,“退了一小步,赢得了更广阔的天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个爸爸的忧伤。孩子在高一下半学期遇到了很大的学习障碍,虽然有着强烈的学习意愿,但是心有余力不足让他非常的痛苦,状态持续非常差。那是当地最好的一所重点高中,是绝大部分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荣誉殿堂”,但是节奏快,压力大,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他多次主动提出转学,都被父母强行驳回了。“再坚持一下”的朴素愿望,让他们熬过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爸爸说:如果再重来一次,我一定会放下我的“私心”,真正体会他当时遇到的困难,我愿意用一切换孩子的身心健康。只要他健康就好。
以学校为代表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主要空间。固守刻板印象?在乎他人眼光?还是可以试着放下执念?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和孩子灵活变革的机会?这个空间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2.
给孩子换一个房间:
物理空间的调整
这是在家庭生活环境里,物理空间的调整。如果孩子在青春期遇到了一些问题,外部矛盾显著,内在整合也遇到困难,可以试一试这个方法,这也是相对成本更低的一种方法。
经营好家庭关系,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是父母对青春期孩子非常重要的支持。除了关注孩子的心理空间,家庭的物理空间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这包括:
1.家庭内是否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2.是否有孩子专属的私密空间
3.在家庭的物理空间里所传递的情感
当孩子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和家庭密切相关,物理空间的调整可能会给他们一些帮助。当他们迈进家门,其实是又陷入那个熟悉的问题家庭模式里。在最小的折腾范围内,为孩子调整房间,或者做一些其它的空间调整,实际上是打破那个问题延续的惯性,对于孩子来说,这也可能激发他们换一种思维方式。
3.
学习的空间顺序:
自我探索比绝对化更有意义
我很震惊,不知道这是不是有科学依据,但这给了我关于“学习空间顺序”的思考。
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壁垒,我们不妨试着和他沟通,是否在空间顺序上做些更适合自己,更有益于自己的探索。这是我总结的几个小技巧:
1.如果基础题正确率有了保证,但就是拿不到高分,那可以考虑在日常练习时,从后往前做。这样更容易把80%的精力集中花在那20%薄弱的需要提升的知识点上;(日常练习时使用,考试时忌用)
2.“从后往前”,也可以运用在自己懈怠思考的时候,这是最难,但性价比也最高的方式;
3.如果觉得自己当下很难开始当天的学习任务,那在学习的空间顺序上,就可以从简单的先开始。只有让机器启动起来,才能慢慢找到感觉;
4.如果孩子非常看重结果,以及结果带给他的感受,可以选择先难后易。越做越轻松,会让他体验愉悦的感觉,这种愉悦可以为他持续启动“下一次”提供帮助;
5.每天复盘学习任务,最容易遗漏的那一项,总是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那一项,可以调整放到任务清单的第一个完成。
4.
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把自己和问题分离开
当青春期孩子及其家庭遇到问题,我们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1.掩耳盗铃:这个问题不存在,它不存在,我看不见,我听不到。这背后的心理语言是——我不想看见,我不想听见。
2.抱怨:太倒霉了,为什么偏偏是我遇到了问题,我都快被烦死了,真是不省心,我真后悔生孩子。
3.自我否定:孩子出现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是我没有能力教育好孩子,是我害了孩子。
4.迎接问题:出现问题是好事,是预警,提醒我哪里需要注意,哪里需要调整。问题不可怕,这恰恰是一个机会。
我们的困境并不是出现问题,而是根本不清楚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没有意愿或者没有能力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你也许会否认,但我们确实是会从某些问题里获益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许是我们不愿意去解决它。孩子是这样,父母也是这样。
当问题是一个资源,我们也需要给孩子时间去充分使用这个资源,这句话的另外一个表达是:不要着急解决所有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8-01 09: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