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吧 关注:847,975贴子:28,096,706
  • 7回复贴,共1

【越狱】4越狱者的错位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百度


1楼2009-12-21 19:54回复
    二楼
    插入、


    2楼2009-12-21 20:09
    回复
      2025-11-19 20:34: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殊途同归。他们最终选择了不归路。当4个80后的年轻人从不同的故乡出发,沿着不同的路径,在历经了不羁青春之后,他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二监狱相遇。几年后,他们一起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越狱”活剧,66小时后,剧情戛然终止。一人被当场击毙,等待着其余3人的将是严厉的审判和多项罪名。
        据参与审讯的民警透露,越狱案的两名主犯初步锁定为董佳继和乔海强。其实,董佳继和乔海强早在一年前就开始谋划越狱,经过多次构想设计,两人觉得势单力薄,就在实施计划前半个月左右,又将李洪斌和高博拉来入伙。
        四个方向的青年和少年,他们曾经爱家人,也爱别人。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却又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之处:来自乡下、迁徙、漂泊、父母离异、家庭变故、辍学、懵懂入世、走上不归路。他们的人生从此错位。
        检索他们曾经的青葱岁月,沿展他们相似的命运轨迹,我们希望带给世人更多的警醒与思考。


      3楼2009-12-21 20:18
      回复
        4楼2009-12-21 20:19
        回复

              在家乡读完光荣小学,乔海强又到附近的狼山镇中学读了一年半的初中。初二这年,乔海强突然辍学了。乔文强解释原因,“他那时学习成绩还可以,脑子挺好用,但就是不想念了,说一学习就头晕。”
              辍学后不久,乔海强就跟随养父,举家搬迁。
              养父母离婚后浪迹社会
              那是大约1996年,乔海强15岁时,乔其举家迁到了呼和浩特市。
              还在巴彦淖尔老家时,乔其就在市镇中心的临河区开过厂子,制售胶水。后来厂子倒闭了,就转去呼和浩特包工程,再后来就在呼市团结小区盖房安了家。老家的房子则作价5000元卖给了邻居。
              变故也正在这时发生。迁居呼市不久,乔海强约16岁那年,乔其和原配妻子离了婚,乔海强跟着养父。
              生父乔二白说,海强真正的变化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乔二白说,自从乔海强的养父母离婚后,乔海强就“一直没人管了”。离婚后不久,乔其再婚,并于1998年又生了个孩子,乔海强就越发旁落了。
              “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大城市,缺少人管教,又没有生存能力,他能怎么办?所以很容易就走了错路,结识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乔二白说。
              一直无业的乔海强过起了浪迹社会的生活。据后来公安部门透露的情况,乔海强为了维持生活,便想到了租车抢劫这招,并多次作案。
              案发之前,乔海强的管教问题已经成为生父和养父碰面讨论的问题。大约2002年前后,乔二白说,一次大哥告诉他,他自己又成了家,已经管不了海强了。
              这时,乔二白的一个嫂子曾劝他,干脆把海强重新再引回来。“但那时他都20来岁,已经大了,他自己也不愿意再回来。”乔二白说。
              2004年,乔海强犯事被抓的消息传到村里,乔文强心里难过了好几天,他怎么也不相信,挺好的哥哥,怎么到外面就学坏了呢?
              以抢劫罪获无期徒刑
              2004年之前,乔海强偶尔会从呼市回到家乡,跟弟弟聊天,那时,乔文强丝毫没感觉到哥哥在外面的变化。
              据当地司法部门透露的信息,从2004年4月开始,乔海强就单独或伙同他人,多次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作案,袭击目标多为出租车司机。仅当年5月28日至6月19日,23天的时间就连续作案9起,平均不到3天抢劫一次。
              在目前已知乔海强抢劫出租车的9起案件中,所抢款物折合人民币最多一次是1350元,最少的一次是180元。此外还有一起非出租车类抢劫,乔伙同苗某蒙面持刀闯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一金银首饰店老板白某某家,抢走总计价值3万元的物品。
              2004年6月21日,乔海强被呼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刑事拘留,同年7月14日经呼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在呼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中,因乔海强有悔罪表现,在量刑时予以酌情考虑。依据刑法,法院最后以抢劫罪判处乔海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5000元。
              “不太正常”的现象
              乔海强被收监后,生父乔二白曾去看过两次。
              “生下他,却把他给了养父,现在看来,他肯定埋怨我,如果是跟着我,在农村老老实实呆着,肯定不会走到今天。”乔二白暗暗自责。
              乔文强去探视亲二哥后,则更多的带着对监狱管理的疑虑。他说,2006年他有一次去监狱看“二哥”,发现那时在砖窑上干活的“二哥”有根手指头骨折了。乔文强说,还有一次,乔海强所在的呼市第二监狱有人跳楼,正好跳到乔海强身上,为此他还去呼市第二附属医院治疗过。
          


          6楼2009-12-21 22:10
          回复

                高猛良已记不清高博是哪一年辍学的,只记得中学没读完。对高博现任继母,他更不愿意做出任何评价,只称:尽管他父亲在城里有了新房子,这么些年,高博和他妹妹似乎一天也没有去住过。玉田三中后勤处一位领导则形容,高博继母于某某“话多”、“比较能说”,是教地理课的老师,高博父亲高猛田则比较文静、古板、沉默,对工作比较认真负责,二人性格反差很大。这位领导也证实,后来高老师夫妇新买的房子,是用于某某带过来的女儿名字登记户主的。
                尸体仍无人认领
                25日下午,是星期天。按玉田三中多年的老规矩,学生们都会在这一天下午提前返校,相关老师也会提前返校。但负责后勤伙食采买的高猛田,这天依然不见身影。
                “已经至少四五天没见着他了”,一位同样在学校后勤办公室工作的老师称,他家里出这么大的事,还真担心他扛不下来,“毕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另一位在学校后勤处的郑主任则干脆称,从今年暑假开始,高老师就基本上很少来学校了,“工作上的事,需要交待什么,也通常就通过发短信作沟通,他家里电话也打不通”。
                2003年,高博一个人在内蒙古包头市“口口香”饭店打工时,因一名前来就餐的顾客先骂了他,二人发生口角,继而发展到厮打、持械斗殴,最终将人打死。2004年2月23日,包头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此案,随后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判处其死缓,并于同年6月17日送往呼和浩特第二监狱。
                “高老师也真不幸,自己年幼时父母双亡,中年丧妻,晚年又丧子,尽管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学校声誉,但学校现在基本上默许他休假了”,玉田三中一老师称,今年暑假学校体检时,他老婆又查出肾上有毛病,很严重,随后去北京301医院手术,到现在还躺在医院里,他一个弟媳妇又得了白血病,也是至今未出院。高博妹妹高云则外出打工多年,据说在北京从事服务业,“境况也很不好”。
                “稚嫩时,母亲亡,留下兄妹苦断肠,难、难、难;成长中,父爱失,尝饱冷暖无尽长,少、少、少;现如今,人未土,恰似他走无归处,急、急、急;高庄人,亲上亲,回归故里母子逢,盼、盼、盼”,10月23日,玉田网友在网上留言,希望能有人尽早去帮高博收尸,早日回归故里,甚至有网友还提出了愿意赞助一些行程费用,或者建议由高博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前往领回。但截至目前,高博尸体仍还无人前往认领。
                李洪斌:曾辍学放羊也被父母“放羊”
                 
                从内蒙古通辽市区往西南边走约50公里,就到民主镇窑营子村了。这里,是一度被内蒙警方称为“10·17”袭警越狱案“主谋”的李洪斌的故乡。
                21年前,李洪斌在此呱呱坠地,在这里生长,然后,随着父母背井离乡。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越狱事件,乡人几乎忘记了这个少年曾经在这里留下的顽皮与欢笑。而现在,李洪斌留给乡人的记忆也已经破碎斑驳。
                李洪斌的人生轨迹,被其家属及乡人认为是:一个疏于管教的农村娃误入歧途的故事。
                不爱学习的农家娃
                这是一个蒙古族和汉族杂居的村落,世代主要以务农营生。如今,窑营子村有700多户,2000多口人。
                1988年,蒙古族青年李荣的儿子降生,这就是李洪斌。
                农民李荣还是个手艺不错的木匠。1995年,在李洪斌7岁的时候,李荣夫妇在村子西头盖了座四大间的砖瓦房,“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殷实的了,现在也是。”有村民说。
            


            8楼2009-12-21 22:10
            回复

                  在洗浴中心干了近半年之后,2007年,李洪斌因盗窃、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李洪斌出事的消息传到李家人的耳朵里,“这么老实巴交的一个孩子……”李家的人惊呆了。
                  李的小叔李海认为:“在大城市里,看到花花绿绿的世界,尤其是在洗浴中心这种地方干活,什么人都有,他应该是受到了诱惑;小孩子自控能力又不太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啊!”李海分析说,年轻人想做很多事,但都需要钱,“他肯定是没钱又被大人教坏拉下水了。”
                  父母悔不当初
                  案发时,李洪斌还是未成年人。判刑之后,李被关押在呼和浩特第二监狱服刑。
                  在农村,李洪斌辍学后帮家里放羊,到呼和浩特谋生后,李荣也对儿子采取了“放羊”政策——李荣夫妇悔不当初,但他们太爱这个儿子了。“如果是个坏小子,早就不管他了。”为了方便探监,李荣做出了“定居”呼和浩特的打算,他把在窑营子村的房子卖掉,让自己断了回家的路。
                  在越狱事件发生前十多天,李的母亲还曾到监狱探望李洪斌。
                  决定背井离乡到呼和浩特谋生的李荣,看似已经认命。他已经多年不干木匠、帮人搞装修了,他在呼和浩特的某个市场,做起了卖熟食的行当,“生意还不错。”
                  对于儿子李洪斌的越狱行为,他现在只有一个态度:面对现实——“一个农民,还能做什么呢?”
                  董佳继:随父离乡18年
                   
               
              董佳继在大同的家。
                  
                  壁野荒村里的“军军”
                  烟盒里只剩下4根烟,记者掏出分给对面的4个村民,4人不约而同将烟递回,“你抽嘛”——眼睛盯着捏空的烟盒,让给记者。
                  这就是内蒙古商都县屯垦队镇贾家村纯朴的村民。10月24日上午,在刮大风,却射着阳光的村口,10余村民围拢着,聊起最近令他们集体震惊的一桩事——村里出了个杀警越狱的逃犯。
                  呼市第二监狱4名越狱犯之一的董佳继,就出生在内蒙古这个不通公路、茫茫壁野中的小村庄。
                  然而,几乎没有人还能记住董佳继这个名字。“走了快20年,都不记得了。”只在个别人的印象里,还隐隐约约留着个“军军”的小名。
                  “军军”在村庄的最后身影,“还不到10岁”,“是个细马撩挑(方言,指高瘦)的小孩子”、“挺好挺乖的那个娃”——村民们这样描述。他们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董佳继就和爸妈一起举家迁离,搬到山西省大同市去了。
                  村口西边的一块空地,曾是20年前贾家村小学的旧址。董佳继在这里读了两年小学,“聪明,老实,学习可好了,老师对他也可好,总夸他。”村民马占义回忆。
                  在村民董秀的记忆里,军军的爷爷原来是商都县供销社主任,父亲董鹏读过高中,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每年春节村民们找董鹏写春联,“在村里算得上是个能人。”
                  董佳继出生的1982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也几乎从那时起,贾家村开始出现随后愈演愈烈的搬迁潮——一部分走出村庄的成年人,在感受到外面的热闹和精彩后,陆续搬离家乡贫瘠的土壤。到90年代初,董家也成为这股持续的潮流中的一员。
                  “村里只要有点本事的都出去了。以前村里有60多户,现在只有40来户了,90%的年轻人都走光了。”
              


              10楼2009-12-21 22:10
              回复
                我是来看楼主ID的..


                13楼2009-12-21 2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