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院校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 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其法学学科在 2009 年获批为“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2011 计划”和“111 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3 年,“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进入全国首批“2011 计划”。2014 年,“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进入“2011 计划”。2016 年,学校牵头组建的“马克思主义与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进入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直属于教育部,前身是 1952 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 1983 年,地处北京市海淀区,系我国首批法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法学博士生、硕士生招生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学校拥有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 4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8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进入 A+档,并列全国第一。
研究生院建院以来,已培养各类研究生 4 万余名,在国家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校研究生7000余人,其中博士生130余人,硕士生近 6000 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生院始终坚持“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注重研究生在价值观、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方面的养成和培育。研究生院与全国各级法院、检察院、政府机关、律师事务所建立博士生、硕士生挂职、实习基地,每年有大量博士生和硕士生到合作基地挂职、实习。研究生院设置“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等项目,鼓励、支持研究生在项目研究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研究生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每年派出大批研究生出国出境游学、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或联合培养。
二、师资力量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辈出。除已故钱端升等许多著名专家外,现仍活跃在研究生培养第一线的导师有江平、陈光中、张晋藩、李德顺、应松年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全校有符合招收博士研究生条件教师 199 名(含兼职和特聘导师),符合招收硕士研究生条件教师 690名(含兼职)。研究生院的导师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参加国家各项立法工作和司法咨询活动。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学期间即跟随导师参加国家立法、司法咨询、重大项目研究工作,在高端法律活动中锻炼自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将适应国家与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新需求,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重点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把研究生院建设成为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以法学教育为特色的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生院。
马皑,男,回族,博士,1962年4月出生,北京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刑法学专业犯罪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社会问题。
杨波,男,博士,贵州六盘水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师,教授,刑法学犯罪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实验室主任。兼任司法部“循证矫正的理论与实践”领导小组成员及核心专家,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药物滥用与犯罪心理学分会”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司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分会和人格心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教学工作委员会及心理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等,《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犯罪行为的神经心理机制、成瘾行为、循证矫正、神经法学
刘萃侠,女,博士,1967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问卷调查研究的效度
王国芳,女,博士, 1968年7月生,山东潍坊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理事(2009-2013),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分会”理事(2009-201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起)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2013-2017),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起)。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会员(2011-至今)。研究方向:西方心理学史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心理咨询与治疗
李林,男,博士,1977年生,陕西省宝鸡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科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犯罪评估与防控研究中心秘书。曾担任学校的学术十星、挑战杯的评委。曾多次被评为社会学院优秀党员。曾获评校级优秀教师。研究方向:监狱警察心理压力评估,罪犯再犯危险性评估,中国公民的死刑内隐态度,冲动型暴力犯的情绪调节,法官心理健康,职业素质。
郑红丽,女,博士,1977 年1月生,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主要研究方向:犯罪心理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青少年犯罪,言词真实性识别技术,罪犯评估与矫治
张卓,女,博士,1980年2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心理学、犯罪心理学
三、招生目录

学费学制:
非定向就业8000\年,定向就业12000\年
学制3年
四、参考书单
[1] 《普通心理学》(第4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 《心理测量与测验》,郑日昌、孙大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版
[5] 《人格心理学》,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
[6] 《社会心理学》(第3版),侯玉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五、试题分析
1.试卷结构

所以分值分布也是比较好统计的(但是第一次看到试卷的同学可能还是会有点懵)
2. 试题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学术考题是按照普心、实验、测量、统计、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分科目考的,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分别占70分,测量、统计、人格和社会只有选择题和简答题,没有论述题,分别为40分,没有任何偏难怪的题目,低于往年难度,总体难度偏低。各个科目的考查情况如下:
普通心理学选择题的考察知识点是对心理学流派、心理学研究方法、人工概念、短记忆的生理基础,简答题第一题是知觉形成的三阶段,第二题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与行为塑造的关系,论述题是情绪的发展历史以及应用其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第13章的毕生发展的内容,其他题目中规中矩。
实验心理学选择题包括实验心理学发展历史的人物贡献、反应时、等距量表制作方法、信号检测论,简答题是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自由回忆遵循的规律,实验设计题是外貌吸引力对企业招聘的影响,相比去年的难度,降低了很多,主要都是基础知识的考核,都是基础、强化、冲刺反复强调的内容。
人格心理学选择题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皮肤电反应、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大五人格理论的外向性,简答题是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四个阶段,两个人格障碍的题目和变态心理学有交叉,其他题目都是人格心理学偏易的题目。
社会心理学选择题是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中心品质、社会渗透理论、优势反应强化说、爱情三角理论、霍尔对人际关系距离的划分,简答题是维纳的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社会这一部分太基础了,不拿满分对不起出题老师的仁慈!
心理统计学选择题是数据类型、卡方检验的自由度,简答题是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积差相关和等级相关的适用条件;心理测量学选择题包括测验类型、内容效度、瑞文推理测验的计分方式,简答题是CCT数学模型,自陈量表确信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都是老生常谈的知识点。
五、复习经验
二本二战上岸政法:踏踏实实,不要自我感动
我是一个普通二本的二战考生,其实第一年的分数特别的低,也没有过复试线,我开始想是工作还是继续考研,我想了想还是决定二战,第一因为真的是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第二其实也是在考虑完别的方向之后,发现自己确实是不感兴趣,因为觉得研究生的生活毕竟是要做研究,可能会枯燥,我在想如果不是那么喜欢,可能学起来可能不是那么有动力,也不会学的那么好,所以二战的时候我还是决定要再考政法一次。
首先我报的是勤思的VIP-A班,由于我是心理学本专业的,所以这些专业课我还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学得不是那么透彻,但是跟着这个勤思的视频对着书,反复听了几遍课感觉对于整个课程就有了一个框架,并且我这个班是配着辅导员的,在遇到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时候,我可以有一个老师及时地去问,这个我觉得对于跨考生是有利的。其中比较强烈推荐的就是,王老师的统计、实验、测量讲的都特别的好,多听几遍,理解的就很透彻。最后就是在背诵的过程中,我一直用的是勤思的讲义,知识点相对来讲比较全。在做题方面,我的建议是无论哪个学校,无论统考还是自主命题,都应该做一做,这个勤思的题也相应的较为配套,从一开始的夯实基础到后来的各个院校的真题,都很好用,这个题我觉得可以在个人背不下去的时候再做,这样可以既检查了自己背诵的怎么样,又转换一下不让自己背的那么枯燥。
具体每一个阶段:2019年6月用比较快的速度将基础部分的课程视频和讲义完整过了一遍,为第二遍仔细拆分学习打基础。这一轮学习主要是熟悉一下自己需要掌握的所有东西。
2019年7-8月对专业课进行二轮学习,这一轮学习中,仔细研究了各科目讲义,对照犯罪心理学这本书,勾画出重点章节和易考知识点,并且在这个时候花时间把心理学与生活看完。在此说明一下,我个人认为二轮学习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一轮,在二轮学习中,花费时间搞懂各个知识点,为接下来的几轮打下良好的基础很重要。
2019年8-9月开始背书,一开始从普心、社会、人格入手,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学以致用,这里我建议如果是一战的同学的话,背书这个事情应该开始的更早,因为这样为你后期稍能减轻心理负担,还是强调细水长流。
2019年10月是一段很痛苦的时期,很多考生在这个时期会非常焦躁,手头的选择题反复做可能还是有很多记不太准的知识点、各个科目的背诵任务也会使人头大,专业方向的热点不知道去看些什么,复杂的实验设计分分钟把人劝退,别怕,大家都这样,这种时候建议去运动,在校可以去跑跑步,进行娱乐活动的话我是不建议的,不过因人而异。
这个时候其实你所做的计划就是帮助你稳定自己的情绪的最好助力。
这个阶段应该系统复盘一下自己这段时间来学习到的内容,明确考试范围,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精准定位,在缩小需要记忆的知识范围后,进行地毯式背诵。
2019年11-12月是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了,这个时候心态会很不稳定,我的经验是在前面如果已经进行背诵了你的记忆表一轮后,这个时候可能是背不下去了,我建议你用做真题的方式去巩固背诵,不去看书的做真题。就像高三时候的周练。
专业真题做完后,所剩的时间可能也不多了,我建议这个时候可以将一些重心转移到政治和英语,而专业课可以每天去诵读,并且我建议在考试之前应该把专业课所有的科目系统过一遍。
关于公共课,关于英语,我觉得作文要提前练,背一些句子自己开始练着写,我觉得我还是有幸运在这次里面的,就是我的作文其实是写的不好的,但是在考试前背了很多老师的作文,有押中的我才能考这么高。关于政治,我认为可以在暑假就可以开始了,并且我觉得跟一个老师跟到底就可以了,政治学习的过程,听老师的安排去复习是非常合理的,最后的背诵不应该只看一个老师出的背诵资料,可以综合着两三个,关于专业课,背诵量还是比较大的,建议使用艾宾浩斯记忆表去记忆,做题可以检查自己背诵的成果,做完后要研究答案,尽量能形成一种答题的模式。
在考研的过程中,我觉得踏踏实实比什么都重要吧,其实很多鸡汤没什么用,就是做好每一天,也不要去想后果。最后,就是希望所有的2021的小伙伴们能一起上岸,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