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txt吧 关注:89贴子:508
  • 2回复贴,共1

齐民要术by贾思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12-19 15:28回复
         齐民要术·杂说
         夫治生之道,不仕则农,若昧于田畴,则多匮乏。只如稼穑之力,虽未逮于老农;规画之间,窃自同于“后稷”。所为之术,修列后行。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假如一具牛,总营得小亩三顷——据齐地大亩,一顷三十五亩也。每年一易,必莫频种。其杂田地,即是来年谷资。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秣饲牛畜,事须肥健;抚恤其人,常遣欢悦。
         观其地势,干湿得所,禾秋收了,先耕荞麦地,次耕余地。务遣深细,不得趁多。看干湿,随时盖磨著切。见世人耕了,仰著土块,并待孟春盖,若冬乏水雪,连夏亢阳,徒道秋耕不堪下种。无问耕得多少,皆须旋盖磨如法。
         如一具牛,两个月秋耕,计得小亩三顷。经冬加料喂。至十二月内,即须排比农具使足。一入正月初,未开阳气上,即更盖所耕得一遍。
         凡田地中有良有薄者,即须加粪粪之。
         其踏粪法:凡人家秋收治田后,场上所有穰、谷积等,并须收贮一处。
         每日布牛脚下,三寸厚;每平旦收聚堆积之;还依前布之,经宿即堆聚。计经冬一具牛,踏成三十车粪。至十二月、正月之间,即载粪粪地。计小亩亩别用五车,计粪得六亩。匀摊,耕,盖著,未须转起。
         自地亢后,但所耕地,随饷盖之;待一段总转了,即横盖一遍。计正月、二月两个月,又转一遍。
         然后看地宜纳粟:先种黑地、微带下地,即种糙种;然后种高壤白地。
         其白地,候寒食后榆荚盛时纳种。以次种大豆、油麻等田。
         然后转所粪得地,耕五、六遍。每耕一遍,盖两遍,最后盖三遍。还纵横盖之。候昏房、心中,下黍种无问。
         谷,小亩一升下子,则稀穊得所。
         候黍、粟苗未与垅齐,即锄一遍。黍经五日,更报锄第二遍。候未蚕老毕,报锄第三遍。如无力,即止;如有余力,秀后更锄第四遍。油麻、大豆,并锄两遍止,亦不厌早锄。谷,第一遍便科定,每科只留两茎,更不得留多。
         每科相去一尺。两垅头空,务欲深细。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唯深是求;第三遍,较浅于第二遍;第四遍较浅。
         凡荞麦,五月耕;经二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著子。下两重子黑,上头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梢相答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得所。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总落矣。
         其所粪种黍地,亦刈黍了,即耕两遍,熟盖,下糠麦。至春,锄三遍止。
         凡种小麦地,以五月内耕一遍,看干湿转之,耕三遍为度。亦秋社后即种。至春,能锄得两遍最好。
         凡种麻地,须耕五、六遍,倍盖之。以夏至前十日下子。亦锄两遍。仍须用心细意抽拔全稠闹细弱不堪留者,即去却。
         一切但依此法,除虫灾外,小小旱,不至全损。何者?缘盖磨数多故也,又锄耨以时。谚曰:“锄头三寸泽”,此之谓也。尧汤旱涝之年,则不敢保。
         虽然,此乃常式。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如去城郭近,务须多种瓜、菜、茄子等,且得供家,有余出卖。只如十亩之地,灼然良沃者,选得五亩,二亩半种葱,二亩半种诸杂菜;似校平者种瓜、萝卜。其菜每至春二月内,选良沃地二亩熟,种葵、莴苣。作畦,栽蔓菁,收子。至五月、六月,拔诸菜先熟者,并须盛裹,亦收子讫。应空闲地种蔓菁、莴苣、萝卜等,看稀稠锄其科。至七月六日、十四日,如有车牛,尽割卖之;如自无车牛,输与人。即取地种秋菜。
         葱,四月种。萝卜及葵,六月种。蔓菁,七月种。芥,八月种。瓜,二月种;如拟种爪四亩,留四月种,并锄十遍。蔓菁、芥子,并锄两遍。葵、萝卜,锄三遍。葱,但培锄四遍。白豆、小豆,一时种,齐熟,且免摘角。
         但能依此方法,即万不失一。
    


    4楼2009-12-19 15:30
    回复
      2025-11-07 13:32: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卷一
           耕田
           《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世本》曰:“倕作耒耜。”“倕,神农之臣也。”
           《吕氏春秋》曰:“耜博六寸。”
           《尔雅》曰:“斪谓之定。”犍为舍人曰:“斪,锄也,名定。”
           《纂文》曰:“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不如铲。铲柄长二尺,刃广二寸,以铲地除草。”
           许慎《说文》曰:“耒,手耕曲木也。”“耜,耒端木也。”“耜,斫也,齐谓之镃基。一曰,斤柄性自曲者也。”“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
           刘《释名》曰:“田,填也,五谷填满其中。”“犁,利也,利则发土绝草根。”“耨,似锄,妪耨禾也。”“ ,诛也,主以诛锄物根株也。”
           凡开荒山泽田,皆七月芟艾之,草干即放火,至春而开。〔根朽省功。〕其林木大者杀之,叶死不扇,便任耕种。三岁后,根枯茎朽,以火烧之。
           〔入地尽矣。〕耕荒毕,以铁齿楱再遍杷之,漫掷黍穄,劳亦再遍。明年,乃中为谷田。
           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
           〔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垎,数年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言无益而有损。湿耕者,白背速楱之,亦无伤;否则大恶也。〕春耕寻手劳,〔古曰“耰”,今曰“劳”。《说文》曰:“耰,摩田器。”今人亦名劳曰“摩”,鄙语曰:“耕田摩劳”也。〕秋耕待白背劳。〔春既多风,若不寻劳,地必虚燥。秋田实,湿劳令地硬。谚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盖言泽难遇,喜天时故也。桓宽《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劳欲再。〔犁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秋耕掩青者为上。〔比至冬月,青草复生者,其美与小豆同也。〕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菅茅之地,宜纵牛羊践之,〔践则根浮。〕七月耕之则死。〔非七月,复生矣。〕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种,七月、八月犁掩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凡秋收之后,牛力弱,未及即秋耕者,谷、黍、穄、粱、秫茇之下,即移羸速锋之,地恒润泽而不坚硬。乃至冬初,常得耕劳,不患枯旱。若牛力少者,但九月、十月一劳之,至春樀种亦得。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郑玄注曰:“谓上辛日,郊祭天。《春秋传》曰:“春郊祀后稷,以祈农事。
           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上帝,太微之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元辰,盖郊后吉辰也。……
           帝籍,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同和,草木萌动。〔“此阳气蒸达,可耕之候也。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也。”〕……命田司〔“司谓‘田畯’,主农之官。”……〕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民。……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阖扇。〔“舍,犹止也。蛰虫启户,耕事少间,而治门户。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无作大事,以妨农事。……
           “孟夏之月,……劳农劝民,无或失时。“重力劳来之。”……命农勉作,无休于都。〔“急趣农也。……《王居明堂礼》曰:“无宿于国’也。”……〕“季秋之月,……蛰虫咸俯在内,皆暵其户。〔“暵,谓涂闭之,此避杀气也。”〕“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藏而成冬。……
           劳农以休息之。〔“‘党正’:“属民饮酒,正齿位’是也。”……〕“仲冬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无发屋室,……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必疾疫。〔“大阴用事,尤重闭藏。”按今世有十月、十一月耕者,非直逆天道,害蛰虫,地亦无膏润,收必薄也。……〕“季冬之月,……命田官告人出五种;〔“命田官告民出五种,大寒过,农事将起也。”〕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耜者,耒之金,耜广五寸。田器,镃錤之属。”〕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言日月星辰运行至此月,皆币于故基。次,舍也;纪,犹合也。”〕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而,犹汝也;言专一汝农民之心,令人预有志于耕稼之事;不可徭役,徭役之则志散,失其业也。”……”〕《孟子》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赵岐注曰:“言仕之为急,若农夫不耕不可。”〕魏文侯曰:“民春以力耕,夏以强耘,秋以收敛。”
           《杂阴阳书》曰:“亥为天仓,耕之始。”
           《吕氏春秋》曰:“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高诱注曰:“昌,昌蒲,水草也。”〕《淮南子》曰:“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
           物之若耕织,始初甚劳。终必利也众。”又曰:“不能耕而欲黍梁,不能织而喜缝裳,无其事而求其功,难矣。”


      5楼2009-12-19 15: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