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贴吧动岚那里入手挺拔尚坤ZC横板已经两天了。这两天打了大概有五个小时,对这个板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个人技术水平有限,怕误导贴吧烧友,所以谈不上测评,只能算说一说自己的体验。
这段时间我主板一直是蝴蝶的INNERFORCE LAYER ZLC(以下简称INN).正手配胶D05,反手为D64。为了真实体验挺拔尚坤ZC(以下简称ZC)底板的性能。我把INN上的套胶原样移动到ZC的正反手上。没有灌油也没刷有机。




1、外观及做工。我这支ZC重量为88克,做工精细,丝毫不逊色于INN。尤其是左手标牌,个人感觉非常对胃口。板子表面感觉比较细腻也应该处理过,拉丝的可能性不大。
2、握持手感。ZC的板面比较大,从上面的图里就能看出原来的套胶贴在ZC上明显小了一圈。手柄比INN略粗,楼主的手比较大,握起来刚刚好。拍肩比INN窄一些,这样感觉板子在手里比较灵活,比较有利于反手和转换,但对正手发力的稳定性不利。
3、正反手攻球体验。ZC的手感更柔和更韧性,INN的手感更硬挺更脆,ZC的震手感比INN更轻微。ZC在小力量下的正反手攻球速度比INN略慢,弧线更高,落点也比INN浅一些,但整体上并没有软板的拖沓感。但随着力量的增加,ZC的出球速度越来越快,落点越来越长。而INN比较忠实,多一分力出一分球。对于我来说,发到五成力的情况下,ZC的出球速度就能超过INN。越发力,ZC的球质就越重、越狠。换句话说,ZC板身形变更大,力量比INN有放大感,更喷些。实验室测评ZC发力后能达到外置的速度这一点是不假的。但在指向性这一环节,INN更清晰易控。而ZC由于形变大的原因,相对比较模糊。
4、正反手拉球体验。ZC明显吃球手感更好,旋转更强。拉加转时,ZC下扎更明显,侧兜时更拐。INN拉球的弧线比较低平,这给使用者留下的调整余地很小,力量大了易出界,力量小了易下网。而ZC的弧线更拱一些,因此带来了更高的上台率,给使用者更强的信心。起下旋这个环节用ZC更容易,不需要向用INN一样那么向下引拍,也不需要重心沉得那么低,感觉轻轻一蹭就能上台,这一点在打比赛还是相当有用的。
5、防守体验。这一点两者基本处在同一水准。INN的出球更干脆一些,而ZC的卸力吸短更容易些。
6、搓劈摆与发球体验。得益于更好的吃球手感,这几个环节个人感觉ZC的旋转更强些。挑打这个环节感觉轻挑INN更干脆,暴挑ZC更凶狠。
总结:为了保留内置强大的底劲同时提升球板的出球速度,这些年制造商一直在想尽办法。不同于传统的加硬面材的手段(比如阿波罗尼亚对INN的面材加硬),挺拔这次采用了调整力材,加大板面以优化板面形变的方式推出了这款ZC。我个人感觉这款产品在性能上是成功的,在使用40+ABS球的今天,ZC在速度与旋转上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对于站位偏中近台的进攻型弧圈快攻类打法的选手来说,无疑ZC比INN更有力。
这段时间我主板一直是蝴蝶的INNERFORCE LAYER ZLC(以下简称INN).正手配胶D05,反手为D64。为了真实体验挺拔尚坤ZC(以下简称ZC)底板的性能。我把INN上的套胶原样移动到ZC的正反手上。没有灌油也没刷有机。




1、外观及做工。我这支ZC重量为88克,做工精细,丝毫不逊色于INN。尤其是左手标牌,个人感觉非常对胃口。板子表面感觉比较细腻也应该处理过,拉丝的可能性不大。
2、握持手感。ZC的板面比较大,从上面的图里就能看出原来的套胶贴在ZC上明显小了一圈。手柄比INN略粗,楼主的手比较大,握起来刚刚好。拍肩比INN窄一些,这样感觉板子在手里比较灵活,比较有利于反手和转换,但对正手发力的稳定性不利。
3、正反手攻球体验。ZC的手感更柔和更韧性,INN的手感更硬挺更脆,ZC的震手感比INN更轻微。ZC在小力量下的正反手攻球速度比INN略慢,弧线更高,落点也比INN浅一些,但整体上并没有软板的拖沓感。但随着力量的增加,ZC的出球速度越来越快,落点越来越长。而INN比较忠实,多一分力出一分球。对于我来说,发到五成力的情况下,ZC的出球速度就能超过INN。越发力,ZC的球质就越重、越狠。换句话说,ZC板身形变更大,力量比INN有放大感,更喷些。实验室测评ZC发力后能达到外置的速度这一点是不假的。但在指向性这一环节,INN更清晰易控。而ZC由于形变大的原因,相对比较模糊。
4、正反手拉球体验。ZC明显吃球手感更好,旋转更强。拉加转时,ZC下扎更明显,侧兜时更拐。INN拉球的弧线比较低平,这给使用者留下的调整余地很小,力量大了易出界,力量小了易下网。而ZC的弧线更拱一些,因此带来了更高的上台率,给使用者更强的信心。起下旋这个环节用ZC更容易,不需要向用INN一样那么向下引拍,也不需要重心沉得那么低,感觉轻轻一蹭就能上台,这一点在打比赛还是相当有用的。
5、防守体验。这一点两者基本处在同一水准。INN的出球更干脆一些,而ZC的卸力吸短更容易些。
6、搓劈摆与发球体验。得益于更好的吃球手感,这几个环节个人感觉ZC的旋转更强些。挑打这个环节感觉轻挑INN更干脆,暴挑ZC更凶狠。
总结:为了保留内置强大的底劲同时提升球板的出球速度,这些年制造商一直在想尽办法。不同于传统的加硬面材的手段(比如阿波罗尼亚对INN的面材加硬),挺拔这次采用了调整力材,加大板面以优化板面形变的方式推出了这款ZC。我个人感觉这款产品在性能上是成功的,在使用40+ABS球的今天,ZC在速度与旋转上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对于站位偏中近台的进攻型弧圈快攻类打法的选手来说,无疑ZC比INN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