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概念和基本参数
1、基本概念
1.1、色谱图--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
1.2、基线--经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1.3、噪音--基线信号的波动。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
1.4、漂移--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
1.5、色谱峰--组分流经检测器时响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形正态分布曲线(高斯 Gauss 曲线) 。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和拖尾峰。
1.6、拖尾因子--用以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也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factor)或不对称因子(asymmetryfactor)。
1.7、峰宽--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1.8、峰高--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
1.9、峰面积--峰与峰底所包围的面积。
2、基本参数
2.1、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柱效参数
2.2、理论塔板数--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N 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填充状况、柱长、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
N 与柱长成正比,柱越长,N 越大。
2.3、分离度--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度。提高分离度有三种途径:
①增加塔板数。可以增加柱长,但这样会延长保留时间、增加柱压。
②增加选择性。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选择性:a. 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 pH 值;b. 改变柱温;c. 改变固定相。
③最容易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
说明:以上就是第二部分的培训内容,在了解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我们又向独立操作高效液相迈进了一步。
1、基本概念
1.1、色谱图--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
1.2、基线--经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1.3、噪音--基线信号的波动。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
1.4、漂移--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
1.5、色谱峰--组分流经检测器时响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上的突起部分。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形正态分布曲线(高斯 Gauss 曲线) 。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和拖尾峰。
1.6、拖尾因子--用以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也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factor)或不对称因子(asymmetryfactor)。
1.7、峰宽--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1.8、峰高--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
1.9、峰面积--峰与峰底所包围的面积。
2、基本参数
2.1、保留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的时间。柱效参数
2.2、理论塔板数--用于定量表示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简称柱效)。
N 取决于固定相的种类、性质、填充状况、柱长、流动相的种类和流速及测定柱效所用物质的性质。
N 与柱长成正比,柱越长,N 越大。
2.3、分离度--相邻两峰的保留时间之差与平均峰宽的比值。也叫分辨率,表示相邻两峰的分离程度。提高分离度有三种途径:
①增加塔板数。可以增加柱长,但这样会延长保留时间、增加柱压。
②增加选择性。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变选择性:a. 改变流动相的组成及 pH 值;b. 改变柱温;c. 改变固定相。
③最容易方法,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来实现。
说明:以上就是第二部分的培训内容,在了解第一部分的基础上,我们又向独立操作高效液相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