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の屋吧 关注:3贴子:67
  • 2回复贴,共1

日本史 原始社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本史 原始社会 


第一节 旧石器文化与日本人的起源  

一、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角,是我国东方的一个岛国。  
 在洪积世(注1)的大部分时期内,日本与大陆相连。大约在洪积世晚期至冲积世  
(注2)初期,日本各地发生海进,出现日本海,先后形成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宗谷  
海峡。从此,日本逐渐脱离大陆。到冲积世末期,日本各地海岸线向里后退,距今约  
1万年前,成为今天的日本列岛。  
 在日本列岛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续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其数达  
1000处,分布范围很广,从北海道到南九州,遍及全日本。这里只介绍几个重要的遗  
址。  
 1949年相泽忠洋在群马县新田郡笠悬村岩宿的赤土层(注3)发现人类加工的黑曜  
石碎片。随后由明治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发掘,发现手斧、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  
这个遗址被称为“岩宿文化”。它是开始制造陶器以前的文化,比绳纹陶器文化要早  
。岩宿文化揭开了研究日本旧石器时代的序幕。  
 发现岩宿文化2年之后,即1951年,发现丁东京都板桥区的茂吕遗址。  
 1960年芹泽长介等人对长崎县佐世保市北松浦郡吉井町的福井洞穴进行发掘,出  
土石器、爪形纹和隆线纹陶器。这是日本最早的陶器,用放射性炭素法测定,为时约  
当13600年前。  
 1964年芹泽长介等人发现了大分县日出町早水台遗址,有石英制砍砸器、尖状器  
、刮削器等旧石器出土。这种石器被推定为第三间冰期(注4)的,属于前期旧石器。  
 1965年芹泽长介等人又发现了枢木县板木市星野遗址,属前期旧石器。据研究,  
星野遗址的下层文化与我国周口店上层文化有关连。(注5)  
 除以上外,1959年在大分县丹生高地发现了砾石石器、石核、石片等旧石器。据  
研究,出土石器的地质年代可能是第三间冰期,器形属于分布在东亚、南亚一带的前  
期旧石器文化,并具有周口店文化的共同特点。但有些学者以石器出土的地层不明为  
由,持怀疑的态度。还有从群马县势多郡新里村鹤谷、不二山出土的石器以及群马县  
权现山I文化层出土的石器也被认为是前期旧石器。  

二、日本人的起源  

迄今日本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近1000处,但有人骨化石出土的不满10处。化石  
人主要的有明石人(注6)、葛生人(注7)、牛川人(注8)、三日人(注9)、浜北人(注10  
)、圣岳人(注11)、帝释观音堂人(注12)等。  
 这些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诸说不一。(注13)根据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日本化石  
人的故乡不是单数,而是复数,至少是从南北两方 面来到日本列岛的。那时日本还  
是大陆的一部分,中国人来到日本比较方便。据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有可能是  
中国北部北京猿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经由朝鲜来到日本。(注14)  
 我国古脊椎动物学者斐文中指出,日本早水台遗址中出土的旧石器在原料、器形  
、制作方法等方面,与北京周口店第15地点的文化遗存有许多共同之处。在鹿儿岛上  
场遗址中发现的石球与中国谗家窑遗址中出土的石球属于同一类型。从许家窑遗址中  
发现的尖状器、刮削器同坜木县星野遗址第7、第8层中出土的同类石器非常相似。野  
民湖底的长石片和用长石片制成的刮削器具有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洞沟遗址的长石  
片工艺的某些特征。(注15)。芹泽长介认为,从早水台遗址下层、岩宿遗址零层、星  
野遗址下层中发现的旧石器是属于中国周口店文化的类型。至今发现的属于这种类型  
的遗址大部分在关东以西。(注16)贾兰坡认为,新石器时代日本人的下颊骨具有中国  
猿人“下额圆枕”的特点。(注17)从语言学上看,日本语在语法结构、音韵组织方面  
具有蒙古语和朝鲜语的一些共同特点。再从地质学上看,洪积世的日本同亚洲大陆相  
连,西日本又同中国、朝鲜接近。从上述看来,日本化石人是从中国移入的这一推想  



1楼2005-11-26 20:00回复
    位中发现斧刃。又在下关市续罗木、大坂府四池等弥生前期遗址中发现了铁器。弥生  
    时代的铁器是从中国或朝鲜直接输入的。《后汉书》记载:“国(辰韩,朝鲜南部的 国家)出铁、秽、侯、马韩并从市之。(注35)当时日本人还没有掌握制铁技术。随着  
    同中国、朝鲜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本人逐渐学会了铸铁和锻铁技术。在大分县佐伯  
    市下城的一所竖穴式房屋遗址中发现铁滓和风箱以及锻造中的半成品。(注36)”这所  
    房屋可能是专门制造铁器的场 所。由于铁器容易锈蚀,遗存不多,仅从今存遗物来  
    看,铁器有锹刃、锄刃、镰、斧;镑子、铭、剑、矛;骸、刀等。当时铁器数量很有  
    限,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占少数。但作为利器加工制造木制农具和骨角器方面却显示  
    巨大威力。  
     青铜器出现比铁器稍晚。青铜器是在弥生中期以后的遗址中出土,但不能据此以  
    为铁器比青铜器出现早,因青铜器和铁器开始均从中国和朝鲜输入。当日本输入铁器  
    时,青铜器在中国、朝鲜早已广泛使用。在这种条件下,不可能只输入铁器而不输入  
    青铜器。所以很可能青铜器和铁器同时在弥生前期从大陆输入。出土的青铜制品中有  
    王莽时期的货泉、两汉时期的各种铜镜、从中国、朝鲜输入的纫形铜剑、铜戈、铜矛  
    等。又有仿制的广形铜剑、铜矛、铜戈和自制的铜锗。细形铜利器锐利实用,而广形  
    的则身宽刃钝不实用。  
     铜挥好似中国古代编钟的扁圆筒形青铜器(注37),上方有半圆形钮,两侧施以鳍  
    状装饰,表面铸有横带纹、流水纹、和服束袖带纹、突线带纹等不同的图案。有的铜  
    锗表面还铸有动物、仓库、狩猎、捣米等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图纹。自制的铜锗和广  
    形铜利器是氏族 共同体的祭器。铜择分布在以近畿为中心西至岛根、广岛、香川、  
    镕岛,东至石川、吱阜、静冈诸县;而输入和仿制的铜镜、铜剑、铜矛、铜戈则分布  
    在北九州、中国、四国,以北九州为多,从而形成了以近畿和北九州为中心的两个文  
    化圈。弥生时代青铜器由工房专门生产。在九州等地发现铸造广形铜利器的型范,从  
    兵库县名古山发现铸造铜择的石制型范断片。据日本学者鉴定,从香川县出土的铜择  
    和兵库县樱丘4、5号铜择在规格、形状、图案方面有相同之处。据此认为这些铜择由  
    一家工房生产。当时青铜器少而珍贵,一般当作宝器和祭器,生产上没有大量使用。  
     弥生时代金属器尚不发达,石器仍被广泛使用,因此属于金石并用时代。当时人  
    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但也使用一部分打制石器。代表性的磨制石器有石刀、石斧、  
    石镑、石凿、石骸等。打制石器有石锄、石锹、石簇、石枪等。到了弥生后期,随着  
    金属器的发展,石器的数量显著减少。  
     铁器的出现促使木制工具迅速发展。木制工具在奈良县唐古,静冈县登吕和山木  
    ,爱知县筱束和瓜乡,大坂府四池和瓜破,京都府深草,千叶县营生等很多低洼的遗  
    址中出土。其种类有锄、锹、马锄(马拉的犁耙)大脚、田木展(水田防滑木鞋)、田舟  
    (深水田割运稻谷的船)以及杆、臼等。这些工具大都用硬木制造。木锄和木锹是用于  
    水田中的主要生产工具,使用很普遍。木制大脚是人们象木屐似的穿在脚上,在水田  
    里把青草和堆肥踩陷泥里去的一种工具。  

    三、水稻栽培  

    自从水稻传入日本以后,很快普及到全日本。绳纹时代中期,村落开始向平地转  
    移,这与种植水稻有关。(注38)弥生时代水稻栽培逐渐成为农耕社会的基础。  
     当时水田一般选在能够自然灌溉和便于使用木制工具的沼泽地和海岸丘陵背后的  
    低湿地。但弥生后期随着铁器的增多和生产技术的发展,能在平地上修渠引水种水稻  
    了。一般西日本是开垦冲积乎原;东日本较之落后,以利用自然地形为主。水稻的播  
    种方法是直播,收割方法是摘取稻穗,脱谷制米则用杆臼。人们还掌握了施肥方法,  
    把青草和堆肥踩入水田作为肥料。战后发现了福冈市板付机场附近的板付水田遗址和  
    


    6楼2005-11-26 20:00
    回复
      2025-08-16 05:51: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宇津圣岳石灰岩洞穴第三层中发现细石器与成年人头盖骨片。这是迄今日本人类化石  
      同石器一并出土的唯一遗址。  
      [12]帝释峡遗迹群调查团在广岛县神石郡神石町水野的观音堂石灰岩洞穴第25层中发  
      现。  
      [13]关于日本人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阿伊努说”:明治时期小金井良精发现绳纹时期入骨与北海道近代阿伊努人的骨骼相似,于是主张日本  
      人的祖先是阿伊努人。2.“原日本人说”:大正时期清野谦次将新石器时代人、古  
      坟时代人、阿伊努人、朝鲜人、近勘地方现代人相比较,发现新石器时代人不仅近似  
      现代阿伊努人,又与现代日本人相似,所以主张新石器时代人是两者共同的祖先。他  
      认为现代日 本人是绳纹时代来到日本的“原日本人”同后来由大陆、南洋渡海而来  
      的人种混血而成的。3.“石器时代人”即“现代日本人祖先说”:长谷部言人认为  
      石器时代人和现代日本人的骨骼差别是随着历史的进展、生活方式的演变逐步形成的  
      。他否认混血说,主张石器时代日本人是从中国南方来的。4.“骑马民族说’:战  
      后江上波夫等人主张五胡攻入华北,骑马民族高句丽在朝鲜扩大领域时,通古斯系骑  
      马民族之一派南下朝鲜半岛,占领其南端。4世纪初,以天皇氏为中心的这一骑马民  
      族在九州登陆,4世纪末至5世纪末进入大和,建立征服王朝。  
      [14)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第146页,中华书局,1964。  
      [15]斐文中:《从古文化及古生物看中日的古交通》,《科学通报》1978年第12期。  
      [16)芹泽长介:《古代史发掘》,第116页,讲谈社。1974。  
      [17]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第141页。  
      [18](木通)口清之:《日本人的祖先》第23页,每日新闻社,1978。  
      [19]同上书第23页。  
      [20]同上书第39页。  
      [21]镰木义昌:《日石器时代论》,《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1卷第64页,1975。  
      [22]擦截石斧:把板石用擦截法切割成几块,然后又把切成的石块加工成斧。  
      [23]燃系纹:在陶器表面转动缠着绳子的轴子而烧制成的花纹。  
      [24]押型纹:在陶器的表面转动刻着花纹的圆棒而烧制成的花纹。  
      [25]爪形纹:用破开的竹子断面或贝壳、指甲连续压制烧成的花纹。  
      [26]大木式陶器:日本东北南部前期、中期的绳纹式陶器,以宫城县宫城郡七洪村大  
      木围贝家出土的陶器为范式而命名。  
      [27]胜扳式陶韶:以神奈川县相模原市胜板遗址出土的陶器为标志而命名。其特点是  
      土质粗,陶色呈赤褐,器壁厚,体大,多为整形,也有筒、钵、壶形等。  
      [28]阿高式陶器:以熊本县阿高贝家出土的陶器为标志而命名。其特点是陶器里赤褐  
      或黑褐色,器壁微厚,形多为深钵。  
      [29]磨消绳纹陶器:先施绳纹作为地纹,其上用沉线施直线或曲线,留下两条沉线围  
      起来的部分,其余绳纹擦去,名为磨消绳纹。  
      [30]龟冈式陶器:以青森县龟冈出土的陶器为标志而命名。器形为皿、钵、瓮、壶、  
      香炉等。施以纤细、流利装饰的较多,绳纹一般微细。  
      [31]安志敏:《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对海东的影响》,《考古》1984年第5期第44l一449  
      页。  
      [32]安志敏:《江南文化和古代的日本》,《考古》1990年第4期第376页。  
      [33]八幡一郎等:《新版考古学讲座》第3卷第382页,雄山阁,1969。  
      [3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9页  
      。  
      [35]《后汉书》卷85《东夷列传·韩传》。  
      [36]参见丰田武:《产业史》第1卷第102页,《体系日本史丛书》所收,山川出版社  
      ,1967。  
      [37]日本的钢择与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西周的编钟极其相似,参见《文物  
      》1979年第7期的图版。小田富士维《别府遗迹紧急发掘调查概报》。宇佐市别府弥  
      生时代末期的朝鲜式小铜择,有人认为是日本铜择的祖型。  
      [38]昭和初期,大山柏认为关东地区西部绳纹中期遗址中大量出土的打制石斧是掘土  
      工具,主张绳纹中期农饼说。战后,藤森荣一也主张中期说。  
      [39]板付I式土器是最早出现的弥生式陶器,有壶形、体形及高脚盘陶器。  
      [40]高架仓库:防止湿气和鼠害,弥生式晚期流行。  
      [41]杨口清之:《日本人的祖先》第216页,每日新闻社,1979。  
      [42]见佐真原:《农业的开始和阶级社会的形成》,《岩彼讲座日本历史》第1卷第  
      169页,1975。  
      [4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第110页  
      。  
      [44]钜,强大之意。燕,今我国东北。盖国相当朝鲜盖马即今平壤以西之地。倭,今日本九州北部。 
          
         
       
        
        
       
       
      


      9楼2005-11-26 2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