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之野望吧 关注:156,283贴子:5,497,467
  • 3回复贴,共1

wiki百科对于石高的解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高的计算是以公定的土地预估生产量(石盛)乘以面积而得的,以石 (容量单位)为单位。在土地为主要财富象征的农业时代,石高就代表了所拥有的财产,而地主与士族阶层之下的受薪阶层俸禄也沿用石高来表示。
石高又分表高及内高两种。表高是指幕府所公布的公定石高,内高则是实际收获的石高。表高与内高的差距除了会因丰年荒年而不同之外,随着各地后来开垦发展程度的差异,不少地方的表高与内高也存在着逐渐乖离的现象。另外除少数地中海型气候(如濑户内海)的地区外,均无法种植较高产且不吃地力的占城稻,故中间有很大的差异,甚至超过两倍的产量。另外杂粮、水产、矿产亦计算在内,比如石见银山就相当五十万石。
在中国一石米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年的食米量,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地租改正以前一石仅约重20~30公斤[2][3][4],因此在军事上一石也就相当于能够屯养一个士兵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石高的多寡不但是财富的象征,也可视为领主所能动员的兵力。依照江户时代的军役令规定,大名 (称谓)的军役义务为石高乘以年贡率,因此表高1万石的大名约有动员250~300人兵力的义务。
知行100石=稻谷100俵=现米35石=20人扶持=金35两=银100两=铜钱100贯。若以江户年代知行取“公四民六”计算,,知行1万石约征稻谷4000俵=约4000*52.5公斤谷=现米1400石,73500公斤=800人扶持(成人每年食米量)=金币1万4千两=银两4万两=铜钱4万贯(1000万枚永乐钱)。扣掉兵役或劳役|工役的支出,大名所剩不多。


IP属地:陕西1楼2020-07-14 14:27回复
    一坪田约产稻谷一升,300坪(一段,约相当于台湾的0.1台甲田地)则有300升稻谷,上等田差不多150升玄米(一石五斗糙米),3石2割引后以1.2石计算,每年一获,战国及江户初期一石等于52.5公斤,若战时完全以米作主食需要120公斤,差不多要2.4石/人的军粮,再加上扶持2人以上军眷(有些大名实报实销),一名职业足轻最少需要4~5石以上的开销。一个境内只有上好稻田收入,知行万石的大名约支配834公顷(公顷约相当于台湾的1台甲田地,下田则有1000甲左右)、成年领民约4,000人的私人庄园。十六世纪末日本有耕地150万町步,每町步约1.2公顷,后因万历朝鲜之役,掠夺犁等大量农具,及大量蒙古马作为使役及改良日本马之用,十八世纪中叶日本的可耕地已经达300万町步(此时每町步缩小为一公顷左右,数字增加一倍,但面积增加50%左右),明治开放锁国政策,再引进西欧的水利农耕及工业技术。耕地达450万町步以上。整体石高在三、四百年间倍增一倍多。
    贯高则是每二段(二分田)水田征收500文(半俵稻谷、125枚永乐钱)、旱田收取150~200文;那么贯高100贯的蜂须贺正胜家有400段水田,相当于石高制近500石;前田利家族贯高2000的土豪,在织田信长未发迹前,已经相当后来的万石大名。竹中半兵卫家族则领有6000贯知行,相当后来的3万石大名。(前田利家当笔头赤母衣众时为50贯、秀吉当足轻组头为五十贯、城主时为600贯。)
    饮食习惯未改变前,中华民国国军每人每日配给540克米,每年约197公斤,另外面粉52.5公斤/年,黄豆11公斤/年,油盐碳另计,不含眷属补助仅供个人部队里食用。北韩从1957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一般劳动者的口粮定量为每天700克,军人800克,老人500克。台湾民众食米量由民国70年的99公斤,因饮食习惯改变方下降到98年的48公斤(肉类、面粉类等增加),若说一石是一成年人的食米量来看当时情况是不对的,亦不可能以一石稻谷去屯养一名士兵(每日低于500克或每年低于180公斤粮食,热量不足),又不去计算副食与扶持眷补。


    IP属地:陕西2楼2020-07-14 14:28
    回复
      2025-08-01 05:32: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古欧洲的庄园制里,占人口多数的“有土地农奴”,多半领有30英亩的农地,相当于12.5甲,约等于日本125石高面积土地,与日本的农民兵(足轻)同样负有劳役或兵役的责任。而在日本125石则已经是下级武士的待遇,因此日本武士比起欧洲骑士而言,过的非常清苦,有着欧洲农奴的经济条件却负有欧洲骑士相同准备武器、装备和修练武艺的责任。也因此超过九成的下级武士仅能使用以皮、竹、籐为材料的盔甲,和劣质的“数打刀”作为武器装备。
      按照当代学者范金民的统计,乾隆初年全国每年因制造普通烧酒所耗粮食至少在3000万石左右,明清两代的一石约60公斤,比起日本当时用的唐制一石(53公斤)略重,也就是说光乾隆年间中国人因喝酒耗费的粮食,远远超过日本1900万石的总石高。


      IP属地:陕西3楼2020-07-14 14:28
      回复
        战国时代以石高计算的军役
        二百石级的军役(约四十贯文):铠武者一人、枪持一人、马伕一人、甲冑持一人、小荷駄一人;随员共六人
        四百石级的军役(约八十贯文):铠武者二人、草履取一人、小荷駄二人、甲冑持一人、枪持一人、挟箱持一人、马伕一人;随员共九人(山内一丰在秀吉的长滨城因功被封的等级)
        五百石级的军役(约百贯文):铠武者二人、甲冑持一人、枪持一人、马伕二人、小荷駄二人、草履取一人、挟箱持一人、立弓一人;随员共十一人(蜂须贺正胜在木下藤吉郎还是草履取时的等级,武田晴信曾以一百贯招募素浪人山本勘助)
        千石级的军役(约二百贯文):铠武者五人、立弓一人、铁砲一人、枪持二人、甲冑持二人、草履取一人、长刀持一人、挟箱持二人、马伕二人、押足轻一人、沓箱持一人(主公战斗用毛靴箱)、小荷駄二人;随员计二十一人。
        五千石级的军役(约千贯文):骑马武者五人、五骑的马伕五人、枪持五人、具足持五人、小者五人、若党五人、数弓三人、箭箱持二人、铁砲五人、弹药箱持二人、枪持十人、手替三人、旗差六人、铠武者九人、马印持三人、主公马的马伕四人、挟箱持四人、草履取一人、茶弁当持一人(挑整套茶具)、坊主一人(负责泡茶)、甲冑柜持四人、立弓一人、手筒一人、长刀持一人、雨具持一人、长持一棹四人(挑夫)、沓箱持二人、押足轻四人、小荷駄五人;随员合计一百零七人。
        一万石的军役(约二千贯文):骑马武者十人、铠武者十六人、十骑的马伕十人、若党十人、枪持十人、具足持十人、手替五人、小者六人、数弓十人、手替三人、铁砲二十人、手替五人、枪持三十人、手替十二人、旗差九人、宰领一人、立弓二人、手筒二人、手替一人、长刀二人、甲冑柜持四人、雨具持二人、草履取一人、马伕六人、沓箱持三人、手替一人、押足軽六人、箭箱持二人、弹药箱持二人、马印持三人、宰领一人、小马印持二人、挟箱持四人、蓑箱持(雨具)二人、茶弁当一人、坊主一人、长持二倬八人、宰领二人、小荷駄十人;随员计二百三十五人。(前田利家家族最早即二千贯等级,真田幸隆最初在武田家同样这等级)
        以上军役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最低的场合。兵种也可能更动。


        IP属地:陕西4楼2020-07-14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