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化学院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源于1958年建校时的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是鲁东大学最早设立的四个科之一;1971年更名为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1984年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化学系,开始招收化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2月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4年、2005年分别开始招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2006年更为现名。学院有三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分别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和课程与教学论。其中,2007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化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和校品牌专业。学院现有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7人;博士39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5人。共有硕士生导师1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颗粒学奖获得者1名,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基本上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发展势头的教学科研队伍。本院采取多种措施,如开设选修课、调整实习时间、巩固扩大实习基地、严格实习管理、加大毕业论文工作力度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一次性就业率,近三年本院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本院还积极倡导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以及其他专业性比赛,学生创新能力强,有11人3次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奖励,其中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近三年有8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级奖励;有8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研立项15项;有学生参加的课题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累计达40多篇;CET-4一次性通过率为75%以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95%以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研究院(所)都有本院的毕业生在深造。目前本院的毕业生中已成为各条战线,尤其是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专家学者、有的已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的是省、市级劳动模范;有的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有的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还有的被评为区、市、县优秀教师。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源于1958年建校时的莱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科,是鲁东大学最早设立的四个科之一;1971年更名为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1984年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化学系,开始招收化学专业本科生;2003年2月更名为烟台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4年、2005年分别开始招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2006年更为现名。学院有三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分别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学和课程与教学论。其中,2007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化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和校品牌专业。学院现有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高级实验师7人;博士39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5人。共有硕士生导师1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年颗粒学奖获得者1名,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基本上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很强发展势头的教学科研队伍。本院采取多种措施,如开设选修课、调整实习时间、巩固扩大实习基地、严格实习管理、加大毕业论文工作力度等,加强就业指导,提高一次性就业率,近三年本院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本院还积极倡导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以及其他专业性比赛,学生创新能力强,有11人3次获“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奖励,其中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近三年有8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级奖励;有8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科研立项15项;有学生参加的课题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累计达40多篇;CET-4一次性通过率为75%以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95%以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连续三年保持在40%以上。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研究院(所)都有本院的毕业生在深造。目前本院的毕业生中已成为各条战线,尤其是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专家学者、有的已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的是省、市级劳动模范;有的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有的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还有的被评为区、市、县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