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丈夫走出“死亡谷”
2000年冬天,李雪健去西安拍摄电视剧《中国轨道》,临行前,细心的于海丹发现丈夫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小疙瘩。当时她以为丈夫这几天太忙,上火了,只是让李雪健带了几瓶消炎药。几天后,于海丹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丈夫浑身是火,从半空中摔了下来。她惊出一身冷汗,天亮后,立马打电话询问李雪健的身体情况。李雪健告诉她:“戏拍得很顺利,只是脖子上的小疙瘩变大了,吃药也不管用。”当时他还安慰妻子:“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拍完戏做个小手术就是了。”
尽管丈夫语气很轻松,但于海丹还是放心不下,第二天她就赶到了西安。在拍摄现场,于海丹见到了消瘦的丈夫,他脖子上的疙瘩竟然大了许多,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
次日,于海丹陪着李雪健在西安一家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了,是鼻咽癌。于海丹心如刀绞,5年前,父亲被肺癌夺去了生命,如今丈夫又被癌魔缠上了,她忍不住失声痛哭。
当天下午,于海丹就飞回北京,与曾给父亲看过病的专家研究治疗方案,专家建议李雪健回北京治疗。于海丹赶回家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西安。15岁的儿子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并叮嘱妈妈不要先看这封信。
到达西安,于海丹掏出儿子的信,李雪健刚读了两行,就用手捂住双眼,泪水从指缝中流了出来。儿子是这样写的:
爸爸:
听说您病了,我很担心,也很着急,但我想最着急的应该是您。让我们都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现在还不是着急的时候,因为着急也没有用,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病情。家里、剧组都不能没有您,您一定要挺住,让我们共同走过这艰难的一关。
我高烧不退,您在我的身边守护,现在您病了,我虽不能去照顾您,但我会时时刻刻想念着,祈祷着,祝福着,我有信心,您有吗?不要回答“可能”、“也许”,要对我说“有”。有妈妈和我陪着您走这段艰难的路,虽然路会很难走,但别忘了,路的前方是阳光。
送给您一块护身符,上面的兔子就是我,我会全身心地守护在您身旁……
看完信,于海丹和李雪健抱头痛哭。平静下来,李雪健为难地说:“我是主要演员,如果我现在离开剧组,整个拍摄工作就要停下来,让那么多演员等着我,我不能接受。”于海丹知道,丈夫把拍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戏没拍完就回北京,他没有心情接受治疗。于是,于海丹陪着丈夫在西安一边接受化疗,一边坚持拍戏。看到李雪健一天比一天消瘦,一天比一天疲惫,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戏终于拍完了,夫妻俩回到北京。于海丹时时刻刻守候在丈夫身边,帮他应付媒体的采访,开车送他去医院化疗。由于长期接受放化疗,李雪健口腔的真皮烂了,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吃流质食物,他一下子瘦了30多斤。为了给丈夫增加营养,于海丹买来各种各样的补品,变着花样做丈夫爱吃的风味小吃。
为了让李雪健开心,于海丹陪他一起看足球比赛,陪他下围棋。她还把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大字用毛笔写下来,贴在墙上以鼓励丈夫。整天聚少离多的夫妻在丈夫生病时方能长相厮守,真说不清这是一种悲壮,还是一种幸福。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于海丹的悉心照顾下,到2003年春天,李雪健的病情基本痊愈,夫妻俩喜极而泣。2003年10月,李雪健走进了30集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剧组。在这部戏的拍摄期间,北京一位自由撰稿人竟然凭道听途说,在全国20多家媒体同时散布《好人未能长寿,李雪健因病逝世》的虚假新闻,把李雪健和于海丹一下子打入了痛苦的深渊。虚假报道把李家搅得一团糟,李雪健夫妇本来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一向与人为善的他们,最终还是原谅了那位自由撰稿人。
2004年5月,李雪健的身体彻底康复,而于海丹整个人却瘦了一圈。李雪健深情地对妻子说:“海丹,你辛苦了。这辈子我欠你的太多了,来生我们还做夫妻吧,让我好好照顾你。”
泪水,一滴一滴从于海丹的眼角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