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你将与历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分享“浙大人”这个无上光荣的称号,共同承担起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就是这么一纸录取通知书,我来到了浙大,迎来了竺老校长的两个问题:
第一,到浙大来干什么?
第二,将来毕业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寝室是按照生日排的,写一下室友们的名字,孙涛、彭耀峰、庄延盛,也遇上了一起生活了四年的室友,写一下名字,彭耀峰,被他带动水起了98、水起了贴吧,进入了电气,(罪魁祸首。
感谢开学时的军训,我学会了世界上最美的校歌,如果说若干年后除去求是、创新的校训,浙大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一定会是这“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韵律。
参观校史馆的时候,负责讲解的学姐跟我说要好好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
学习线性代数的时候,一脸懵逼的我,甚至学完也不知道线代是干什么用的。
东区教学楼的学霸餐。
教我微积分II的老师上课很认真,也很通俗易懂,所以我还修了他的微积分III。
大二开始分到了专业班级,好像是因为一个体育考试,缺席了第一次的班会。
大二那一学年,忙着各种专业基础课,让我最痛不欲生的是各种电路实验课。我遇上了第一个能叫出我名字的老师,写一下名字,聂曼。每次实验我都要做到最后一个才能走,每次实验之前要写很长很长的预习报告,每次实验经常做不出来,考试也得不了4.5的绩点,好像两门电路实验课都是3.5。
大三我搬来了玉泉,遇上两个新室友,写一下名字,史悠熔、邵彬。专业课学得稀巴烂,电机学、继电保护、暂态稳态分析,都是天书一样的课程,也没有什么精力去做什么专利、竞赛,大三春夏学期的时候买了本李永乐的考研数学。
但直到大四开学的9月15号,我才开始考研复习,总共100多天时间里,我每天都数着数过日子,不知道当时的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最后我考研成功了,447,比我高的有3个,2个450,一个449,我也在本科同学的推荐下选了汪震老师作为我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