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景说——元宝山的前世今生
原创 秦风临水 峰景说 今天
来源:峰景说
作者:小秦同学
峰峰与元宝山
对峰峰人来说,元宝山不仅仅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她更像是五谷杂粮,早已深深地融入了峰峰人的生命之中,呼吸之间,俯仰之下,都不可一时或缺。
这种感情,一如子女对父母深深的眷恋,一如父母对子女满满的溺爱。不是峰峰人,体会不了其中滋味,因为,不是峰峰人,就不会切身经历过元宝山的前世今生!
都说父爱如山,人们把父爱比作高山,是觉得父爱如高山般伟岸,博大和厚重,而高山也如父爱般沉稳,平凡和永恒。元宝山对于峰峰人民来说就是这样的感觉。
元宝山坐落在峰峰的中央,滏阳河的西畔,左手牵着峰峰城区,右手牵着彭城古镇,仿佛把一双儿女护在自己的臂膀之下,千年万载,不可分离。
他不仅为峰峰儿女们遮风挡雨,还在山脚下溢出黑龙泉水,汇聚成峰峰人民的母亲河——滏阳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峰峰人。
元宝山和滏阳河就这样如父母般呵护着这一方热土,一个岿然不动,一个静流万年。
我们的后花园
如今的元宝山是峰峰的后花园,天然的大氧吧。
清晨,我们登元宝山,呼吸那沁人心脾的空气,闻鸟语,嗅花香,舒展筋骨,看日出东方;
黄昏,我们登元宝山,俯瞰那蜿蜒流淌的滏水,游长廊,访竹林,消遣漫步,观落霞满天。
这是天地赐给我们的宝藏,这是父母留给儿女的遗产。作为峰峰人,因为元宝山的存在而幸福无比,我们享受着他的福荫,感觉自然而踏实。
然而,八零年代前出生的峰峰人对元宝山却有着更加特殊的感情和回忆。那是关于元宝山的一段前世故事。
植树节往事
从上初中开始,每年的植树节便是我们最盼望的节日之一。因为这一天,全体师生都要去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元宝山植树。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旷课一天,尽管是劳动,要比上课辛苦得多,但是对我们来说却像中奖了一般兴奋。也由此可见,上课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那时候植树的工具都是学生们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一般的分工为男生带铁锨,女生带水桶。
于是,校园里就出现了无比热闹的一副场景:一大群男生手持长短不一,方圆有别的铁锨,聚在一起比比划划。
或者把铁锨头朝下竖直立在地上,用一只脚踩住锨头的一边,然后另一只脚迅速地跳到另一边上,手抓着锨把开始不停地跳动,如同电影里的僵尸一般。把水泥地面震得“咣咣”直响,也铲出了一道道白印,不亦乐乎。
女生们都矜持,凑在一起看男生们发疯,不时地笑一阵,却绝不肯好奇地学男生去蹦的。
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个老师来,假装大声呵斥两声,蹦跳的男生们便哄的作鸟兽散,也引来女生们更大声的笑。
我对这场景印象深刻,时常还在梦里梦到,做梦时还犹自高兴的大笑,反而把植树这个正经事儿抛出了梦境。
全区总动员
玩闹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们的天性。但是,玩闹过后,正经事还是要做的。
待到集合完毕,全校师生便整队出发。两千多人的队伍排成了长龙,一路浩浩荡荡向元宝山挺近。
这一天不光是我们学校,其他中学的师生,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都要上山植树。所以一路上能遇到许多大小不一的队伍,都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进发。
全区总动员,人数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元宝山还是有足够的面积容纳这些劳动者。毕竟是太行山的余脉,虽然低了些,但是人类在她面前还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
每个单位,学校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每个班又被分配了各自的任务,每个任务又被指定给了不同的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五到六人,男女各半,男生负责挖坑填土,女生负责扶枝浇水。
树苗是事先都集中摆放到指定区域的,我们前去领取即可,至于是谁运到山上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还有,浇树的水源是从引到山上的水管里接还是从山脚下的滏阳河里取我也不大记得清楚了。
我只记得我们学校负责的区域在黑龙洞上方偏北的半山腰处。现在每次登元宝山,看着那一片早已茂密成林的山坡,我总是充满亲切感,不知当年我种下的那几棵树苗是否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世纪工程
我们之所以每年都上山植树,是因为元宝山上石多土少,乔木难以成活,生长的植被多为灌木和杂草,而且覆盖率也较低,难以对水土保持产生作用。每到冬天,整个山脉便是灰突突一片,单调而丑陋。
所以,从八十年代末,峰峰人民便开始在元宝山上植树造林,那时候的条件不比现在,所有的工作都由人工完成,可以说,每一棵树苗都留下了峰峰人民的汗水。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元宝山上的绿色逐渐多了起来。二十多年过去了,时间进入了新的世纪,元宝山终于从一座荒山野岭一举蜕变成了国家级的森林公园。
如今,站在我家的阳台,便能看到元宝山的全貌。那一抹抹绿色,代表着峰峰人民愚公移山的精神;那一阵阵林涛,蕴含着八零年代以前每一位峰峰人深深的回忆和无私的奉献。
血脉相承
这种感情,就像父母对儿女呵护一生,看着儿女长大成人,内心涌现出的满满的幸福和满足感;又或者是,儿女对父母的赡养,将父母照顾得身体安康,红光满面,内心所迸发出的欣慰和感恩。
不论是哪种感情,我们对元宝山就如亲人般亲热和不可分割,这感情,与付出无关,是凝于血脉中的本能的释放。因为,我们是峰峰人,与元宝山血脉相承!
我们爱元宝山,就如爱我们的家人一样!
—END—




原创 秦风临水 峰景说 今天
来源:峰景说
作者:小秦同学
峰峰与元宝山
对峰峰人来说,元宝山不仅仅是一座山那么简单,她更像是五谷杂粮,早已深深地融入了峰峰人的生命之中,呼吸之间,俯仰之下,都不可一时或缺。
这种感情,一如子女对父母深深的眷恋,一如父母对子女满满的溺爱。不是峰峰人,体会不了其中滋味,因为,不是峰峰人,就不会切身经历过元宝山的前世今生!
都说父爱如山,人们把父爱比作高山,是觉得父爱如高山般伟岸,博大和厚重,而高山也如父爱般沉稳,平凡和永恒。元宝山对于峰峰人民来说就是这样的感觉。
元宝山坐落在峰峰的中央,滏阳河的西畔,左手牵着峰峰城区,右手牵着彭城古镇,仿佛把一双儿女护在自己的臂膀之下,千年万载,不可分离。
他不仅为峰峰儿女们遮风挡雨,还在山脚下溢出黑龙泉水,汇聚成峰峰人民的母亲河——滏阳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峰峰人。
元宝山和滏阳河就这样如父母般呵护着这一方热土,一个岿然不动,一个静流万年。
我们的后花园
如今的元宝山是峰峰的后花园,天然的大氧吧。
清晨,我们登元宝山,呼吸那沁人心脾的空气,闻鸟语,嗅花香,舒展筋骨,看日出东方;
黄昏,我们登元宝山,俯瞰那蜿蜒流淌的滏水,游长廊,访竹林,消遣漫步,观落霞满天。
这是天地赐给我们的宝藏,这是父母留给儿女的遗产。作为峰峰人,因为元宝山的存在而幸福无比,我们享受着他的福荫,感觉自然而踏实。
然而,八零年代前出生的峰峰人对元宝山却有着更加特殊的感情和回忆。那是关于元宝山的一段前世故事。
植树节往事
从上初中开始,每年的植树节便是我们最盼望的节日之一。因为这一天,全体师生都要去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元宝山植树。
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名正言顺的旷课一天,尽管是劳动,要比上课辛苦得多,但是对我们来说却像中奖了一般兴奋。也由此可见,上课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那时候植树的工具都是学生们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一般的分工为男生带铁锨,女生带水桶。
于是,校园里就出现了无比热闹的一副场景:一大群男生手持长短不一,方圆有别的铁锨,聚在一起比比划划。
或者把铁锨头朝下竖直立在地上,用一只脚踩住锨头的一边,然后另一只脚迅速地跳到另一边上,手抓着锨把开始不停地跳动,如同电影里的僵尸一般。把水泥地面震得“咣咣”直响,也铲出了一道道白印,不亦乐乎。
女生们都矜持,凑在一起看男生们发疯,不时地笑一阵,却绝不肯好奇地学男生去蹦的。
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个老师来,假装大声呵斥两声,蹦跳的男生们便哄的作鸟兽散,也引来女生们更大声的笑。
我对这场景印象深刻,时常还在梦里梦到,做梦时还犹自高兴的大笑,反而把植树这个正经事儿抛出了梦境。
全区总动员
玩闹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们的天性。但是,玩闹过后,正经事还是要做的。
待到集合完毕,全校师生便整队出发。两千多人的队伍排成了长龙,一路浩浩荡荡向元宝山挺近。
这一天不光是我们学校,其他中学的师生,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都要上山植树。所以一路上能遇到许多大小不一的队伍,都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进发。
全区总动员,人数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元宝山还是有足够的面积容纳这些劳动者。毕竟是太行山的余脉,虽然低了些,但是人类在她面前还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
每个单位,学校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每个班又被分配了各自的任务,每个任务又被指定给了不同的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五到六人,男女各半,男生负责挖坑填土,女生负责扶枝浇水。
树苗是事先都集中摆放到指定区域的,我们前去领取即可,至于是谁运到山上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还有,浇树的水源是从引到山上的水管里接还是从山脚下的滏阳河里取我也不大记得清楚了。
我只记得我们学校负责的区域在黑龙洞上方偏北的半山腰处。现在每次登元宝山,看着那一片早已茂密成林的山坡,我总是充满亲切感,不知当年我种下的那几棵树苗是否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世纪工程
我们之所以每年都上山植树,是因为元宝山上石多土少,乔木难以成活,生长的植被多为灌木和杂草,而且覆盖率也较低,难以对水土保持产生作用。每到冬天,整个山脉便是灰突突一片,单调而丑陋。
所以,从八十年代末,峰峰人民便开始在元宝山上植树造林,那时候的条件不比现在,所有的工作都由人工完成,可以说,每一棵树苗都留下了峰峰人民的汗水。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元宝山上的绿色逐渐多了起来。二十多年过去了,时间进入了新的世纪,元宝山终于从一座荒山野岭一举蜕变成了国家级的森林公园。
如今,站在我家的阳台,便能看到元宝山的全貌。那一抹抹绿色,代表着峰峰人民愚公移山的精神;那一阵阵林涛,蕴含着八零年代以前每一位峰峰人深深的回忆和无私的奉献。
血脉相承
这种感情,就像父母对儿女呵护一生,看着儿女长大成人,内心涌现出的满满的幸福和满足感;又或者是,儿女对父母的赡养,将父母照顾得身体安康,红光满面,内心所迸发出的欣慰和感恩。
不论是哪种感情,我们对元宝山就如亲人般亲热和不可分割,这感情,与付出无关,是凝于血脉中的本能的释放。因为,我们是峰峰人,与元宝山血脉相承!
我们爱元宝山,就如爱我们的家人一样!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