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06-25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西晋《风土记》中的记载,可能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但作为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存在了2000多年,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
️本期重图微讲座,带你一起重温端午文化,看古人怎么过端午🎋
1️⃣盥洗
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要采摘艾叶、红花等七种草本植物煮水,在中午太阳正顶时用之洗浴,据说可以驱虫避邪,除秽灭菌,保佑平安。在此,我们简化为进门洗手,消毒防病。
2️⃣刺五毒
五毒就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的时间,要用这种方法预防五毒的毒害,所以古人制五毒图刺之,以求祛除灾病。
3️⃣点雄黄
“点雄黄从前盛行于长江流域地区,大人会给小孩子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虫不叮。
4️⃣祭屈原
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祭,虽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5️⃣点茶
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古时,点茶与点汤成为朝廷官场待下之礼,多见于宋人笔记,王国维《茶汤遣客之俗》已有考证,云:“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又薛瑞兆《元杂剧中的“点汤”》,亦论及宋代情景,认为:唐代煎茶、明清泡茶“设茶点汤的礼节盛行于宋,并流传到北方的辽金,只是次序更改为‘先汤后茶’。”
6️⃣编织五色线
东汉《风俗通》曾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编织五色线,通常是选用青、白、红、黑和黄色五中颜色,戴五色线避开蛇蝎
️本期重图微讲座,带你一起重温端午文化,看古人怎么过端午🎋
1️⃣盥洗
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要采摘艾叶、红花等七种草本植物煮水,在中午太阳正顶时用之洗浴,据说可以驱虫避邪,除秽灭菌,保佑平安。在此,我们简化为进门洗手,消毒防病。
2️⃣刺五毒
五毒就是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的时间,要用这种方法预防五毒的毒害,所以古人制五毒图刺之,以求祛除灾病。
3️⃣点雄黄
“点雄黄从前盛行于长江流域地区,大人会给小孩子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虫不叮。
4️⃣祭屈原
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祭,虽许多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5️⃣点茶
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古时,点茶与点汤成为朝廷官场待下之礼,多见于宋人笔记,王国维《茶汤遣客之俗》已有考证,云:“今世官场,客至设茶而不饭,至主人延客茶,则仆从一声呼送客矣,此风自宋已然,但用汤不用茶耳。”又薛瑞兆《元杂剧中的“点汤”》,亦论及宋代情景,认为:唐代煎茶、明清泡茶“设茶点汤的礼节盛行于宋,并流传到北方的辽金,只是次序更改为‘先汤后茶’。”
6️⃣编织五色线
东汉《风俗通》曾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编织五色线,通常是选用青、白、红、黑和黄色五中颜色,戴五色线避开蛇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