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老师吧 关注:360贴子:17
  • 0回复贴,共1

推进医药企业数字化精益生产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效率提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展精益生产管理项目以来,在生产中心的大力推导下,在各制造部门的贯彻落实下,历时两年,从最初的6S、改善提案、大课题、八大浪费等精益理念,在经历了从不认识、不理解到专人负责、认真执行的过程后,到目前已经结合公司原有的日常工作常态化,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尤其是各个制造部门的6S现场管理工作,展现了药品生产企业良好规范的现场管理形象。
精益管理的本质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体上,除了一些精益管理工具的应用,最核心的是要使每一层级的人员都具有一种“精益管理”的思维,在岗位上要时时刻刻树立“改善”的意识。目前,精益管理在公司已经具有普遍的认识基础,员工普遍理解和认可公司在“精益”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那如何在此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围绕“降本增效”取得更大突破呢?
应借助目前的互联网+、工业4.0等国家政策东风,在公司现有精益管理工具、两化融合体系已建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以“主生产计划”为关键的业务重组,加快精益数字化步伐,统筹推进现有MES、ERP、LIMES、WMS等业务系统的融合,积极探索,领先一步,开启公司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广药集团“大南药”板块智能制造标杆。
基于精益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政策方向。国务院于2015年下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在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首次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其中:要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提升中药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
以“主生产计划”为核心来分解形成采购计划、备料计划、各制造部的生产排产、检验计划等,同时反过来影响销售的产品开票计划,而基于精益数字化的智能制造,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该计划主线的效能。公司虽在前期上线了一些业务系统,促进了生产、质量管理的效率提升,但目前在各制造部实行的精益工作方面,很多报表、数据都还需要制造部的统计员、生产班组长进行手工记录,然后汇总形成纸质报表再上报生产部,导致数据非实时上报,而且也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进行管理,对于公司以“主生产计划”为核心的计划系统面临着数据不及时,分解太繁琐等难题,而设备维修日报表、设备运行效率等很多生产一线的记录,按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直接从设备上自动识别、自动读取,减少人为记录的误差和不及时,也是精益改善的一个方向。而且,目前各制造部之间的设备没有实现互联,生产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现场数据无法实现实时采集,也会使生产计划、追溯体系、车间人员调度、设备实时使用状态的管理与监测受到影响。
精益管理工作的提升,以及“十三五”战略规划期的智能模式应用,都必须全盘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现阶段,需要进行基于精益管理的生产数据收集,建立生产大数据平台,实现生产数据的现场自动采集、实时存储、统一管理,设立电子看板,实时反映目标产量、实际产量、达成率、设备综合效率等信息,通过大数据的整合与运算,实现生产计划与控制、跟踪等系统功能,可以让生产部及时、准确地得到产能信息,准确地分析设备利用率、车间工人真实的绩效情况,并可最终实现准确、科学地制订生产计划,实现生产管理协同,提升精益管理水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司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精益管理工作将插上“数字化”的腾飞翅膀,助力公司“中医药智能制造行业示范”的打造。


1楼2020-06-15 22: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