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的开山之作《留白》,让我见识了无厘头也是一门技术。里面的搞笑桥段层出不穷,有些语言简直让人拍手称妙。不过据说来大现在非常嫌弃这第一个孩子……悲摧啊。
之后即是人人交口称赞的《我要的不多》。没有夸张,我推荐去拜读这篇的人看完后无一不激动到短期内无法看下别的任何文。众所周知,来大的闪光点在于幽默,而在这篇文章里,她居然将幽默发挥到一个催人泪下的地步。她令我拍桌大笑,她有时也令我心酸痛哭。
再者是神文《凤于八天》。恶搞得如此华美,也只有她一人。我跟这文的时候,看到过诸多大手都跟帖表示激赞,足以证明此文的功力。
《反方向的钟》估计很多人都没有看过,她低调的开又低调的结了。故事设置巧妙,仅仅发生在一个月内。手法精湛,就是有时候看得我时空错乱……汗。
接着草包时代的到来,福利大好。《皮囊》较其他几篇更出名一些,清馨自然的生活小品文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叫停。来大的文笔自然无需多说,能把平实片段写得真挚动人的,古文也一定信手拈来。《凤于八天》是个绝佳的证明,虽然它是恶搞……同样,非恶搞的《上河笑》也证明了这一点,语言古朴却不造作装X,这是极其难得的。只是(个人意见),来大虽然能写古文,但她似乎不太适合古风。好像不让她搞笑,她就会犯抽(个人愚见,来大饶命)……于是《上》的结尾部分,就抽了。
我最为心疼的荞麦,也来了。每想起《卡带》,我就会胸闷气短。所幸的是,等来了《没心没肺》——非常治愈的新文。来来披着新买的马甲,挥毫泼墨,行云流水。也就是这篇文让我意识到,来大不是在驾驭文字,而是在跟它们作游戏,以至于她的遣词造句无一不和谐及精妙。
其实,我最震撼的,是《total eclipse》。它让我想到了巴黎街头的文艺小青年,出人意表,张力十足。电影人与画家的碰撞,颓靡欲死。作者似乎专注于每一个电影画面,而她塑造的片段,就像是抽象艺术长廊上展出的油画,色彩斑斓,气息靡靡。而“情”,好像只是她衔接的线索,我喜欢这样冷峻的表达。
所以我重申,一个一个慢慢来像极了西方传说中的Hobgoblin精灵,她的每一次出现,都是我心头爱不释手的画卷。
上面说到冷峻,就不得不提这一位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