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吧 关注:1,036贴子:7,331
  • 9回复贴,共1

小淮海并没有打算吃杜聿明,只是杜笨蛋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毛、粟的设想小淮海时,由于孙良元和刘峙仍然占领开封、郑州两重镇,以中野的兵力占领陇海路还是差点的,所以中野是在西线牵制、伺机东进,本来根本没有机会穿插到徐州敌后攻占宿县。
可杜聿明非要弄出一个鲁西南进攻计划,大兵向徐州靠拢,得到情报的中野兵不血刃拿下洛阳、开封、郑州,并将守敌在半路围歼。这样本来在战场外围骚扰的中野,一下子东进到徐蚌的要害,小淮海也就变成了大淮海。
如果没有杜聿明的冒进,粟的计划是在徐州东部会战,吃掉黄伯涛后,发展苏中、苏东和浙东根据地,从东部沿海南京与上海中间过长江,直接江浙会战。要知道,这条路线是当年抗战时期,粟裕开辟浙江抗日根据地的老路,一路都是老根据地,而且还有抗日时就创立的胶东、苏东、浙东的海路,有一定的后勤保障能力,与刘邓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军事上不可同日而语。
只是杜的冒进,让一切变得更平坦而已。
 



1楼2009-11-19 11:27回复
    不对。本来可以撤出徐州,逃出包围圈的,覆灭原因有4
    1,撤退时还携带了大量徐州的老百姓、学生,从一定意义上拖了军队的后腿
    2邱清泉一个嫡系师被围,邱要求杜让全军停止前进,来救围那个师
    3,老蒋改变计划,要杜停止撤退,向后接触解放军,进行战斗,退后才到陈官庄这个地方
    4,下雪了。这点有点像斯大林格勒战役了


    IP属地:上海2楼2009-11-20 20:58
    回复
      2025-08-21 22:04: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有,不是杜要冒进,是蒋听了郭的建议,才要杜冒进,OK?杜背地里不知道骂了蒋多少回了


      IP属地:上海3楼2009-11-20 21:46
      回复
        • 124.77.60.*
        楼上正解


        4楼2009-11-21 23:30
        回复
          杜聿明还笨蛋?他是有性格上的弱点,但绝对是国军中数得上的将才,国军徐州剿总的失败原因不能全归结于他。不过照1楼看来,打仗的败方应该是一无是处了。
          2楼说的第2点是关键,否则邱李孙3个兵团不会轻易地被围,而之后在陈官庄被围后,原定的突围也是由于天气忽降大雪,才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至于那位国军国防部作战2厅厅长和作战部次长,可以说这两个“高级间谍”从根本上左右了蒋介石的许多决策,导致了国军在战略上的一系列错误。
          淮海战役绝对是国军自身有很多的问题,再加上很多偶然因素,才让解放军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胜仗。之后无论是与美军在朝韩战场上的交锋,或是与越军在越南境内和中越边境线上的交锋,解放军都打得不太好,原因当然有轻敌,更重要的是战略和战术素质不够,以为敌军就像宣传的那样不堪一击,结果吃了许多苦头才懂:每次打仗不管是赢还是输都得如实总结,不能把敌人的失误或是偶然原因都乐观的当作是己方军队的强大。


          5楼2009-11-22 16:36
          回复
            竟然还有人为杜笨蛋忽悠,杜完全是自寻死路,同时葬送了他的校长的最后一点军事资本。
            放刘伯承东进,完全是杜笨蛋判不清形势的进攻计划,与蒋光头关系不大。蒋光头当时已经很悲观了,只是杜还认为自己的嫡系第五军还在,还想进攻。
            杜依据济南战役粟裕在津浦线打埋伏的过时情况,想进攻鲁西南,事实华野主力已经集中在了鲁东南临沂一线,向陇海路徐州以东发起进攻,主要是恢复苏中、苏东根据地。如果杜真的北上进攻,丢了徐州后路,杜的覆灭只会提前,那样的结果就是不会拖着黄维一块送死了。
            而杜的计划最致命的将本来在华中对峙武汉小诸葛的刘伯承放到徐蚌线来,本来如果西线兵力不向徐州集中,中野是没有能力连续攻克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砀山等城市,是不可能过来的。可杜是敞开胸怀欢迎刘邓东进。
            至于刘邓原来的监视武汉集团的任务,小诸葛需要监视吗?他巴不得不过来。


            6楼2009-11-22 17:46
            回复
              如不将西线的孙元良,刘汝明东调,那徐蚌地区的国军兵力明显太空虚了,仅一个七兵团和十三兵团,面对华野四十万精锐之师,显的太弱了.


              8楼2010-12-15 15:04
              回复
                在豫东战役以前,国共在中原是对峙状态。国军依靠郑州,徐州两个十字架,以平汉路,津浦路,陇海路为机动路线形成井字型框架。
                豫东之后,国军损失20兵力,同时失去了洛阳,兖州,襄阳,涟水几个要点。
                济南战役后,国军损失10万兵力,失去济南这个要点,山东大部分解放,不需要分兵驻守山东的城市。华野得以把42万野战军全部投入徐蚌,布阵菏泽8万,枣庄15万,临沂20万。
                这样形成一个矛盾:国军如果继续分兵驻守郑州,商丘,那徐州蚌埠就兵力紧张。放弃郑州,商丘,就形成了淮海战役的局面:国军失去机动区域,中野得以东进到徐州以西。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7-09-25 10:33
                回复
                  2025-08-21 21:58: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杜只是背锅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3-02 14:58
                  回复
                    杜想主动进攻,但忘了要知已知彼,共军早已是今非昔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0-03-06 0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