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那篇《陋室铭》脍炙人口,其文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安徽和县历阳镇东北隅那个尽人皆知的陋室,因一篇短文改变了它孤寂清冷的命运,使它因此而声闻遐迩,名播古今。于是仿效者甚众。
其一:
位不在高,勤廉就行;权不在大,为民则灵。桥梁永固,渠道畅通。来信仔细阅,来访耐心听。百姓存心腹,问题莫看轻。多为党分忧,听民情。无名利之奢求,奏和谐之弦声。细流填沧海,乐在奉献中。行善举,无愧于胸。
其二: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台前念稿,坐地撞钟。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开不完的会,碰不完的盅。黑白两道走,称弟兄。百姓事脑后扔,沉浸犬马色声。出国寻常事,其乐总融融。群众称:“腐败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