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东郭先生与蛇的故事吧,东郭救了一条快冻僵的蛇,把它放在怀里取暖,蛇复苏以后咬死了东郭。
看到三好责怪金铃不应该施计赶走程掌珍,再看到三好自己被程所害手差点被废,我想,如果三好的手真的废了,她应该为当初责怪金铃而后悔吧,难道她今后都不能做东西了,她不会恨程掌珍?她难道还不明白金铃赶走了程,其实是救了大家一命,要是金铃不那么做,被害的可能就不是三好,可能是笑容或者别人,而被害的人可能也没那么好命能保住手,她不会不明白。
我一直认为金铃没有做错,她只是牢牢的记住了阮司珍的那句“做事要讲证据”的话,让大家看到了程掌珍和万夫人等做过的恶行。如果放到今天来看,也有很多人,他们做了恶事而钻了法律的空子,像美国的好多电影,都是反映这种情况。那难道要求严惩凶手,在道德上错了吗?
三好这个人物设置最大的缺陷,就是脱离了常人的思维。她只知道做“三好”,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对付恶人的恶行。如果三好和金铃换了位置,三好知道万夫人施法咒她和她的孩子,她会说这不是有害人之心吗?她难道会一味的被迫害,被忍让,天天对贤妃笑脸相迎,天天被抽耳光,这就是三好吗?
我一直觉得不是说对坏人就不能好,其实善良的道德和行为本身就具有感召力。可是三好的行为,已经到了有点是非不分的情况。她越来越就事论事,钻到小善和小恶的牛角尖里去,像贤妃救兔子和金铃撒纸钱嫁祸贤妃,而对害人命的这种大事(比如巫术,那个时候都是相信可以害命的),没有是非分明的“恨”,她对金铃的态度也是像没发生一样,对贤妃和万夫人也好像是她们没有害过人一样。吧里有个朋友说的好,如果你姐姐的孩子被人害死了,你还能很淡定的帮罪犯脱罪吗(三好那时还不知道万夫人是冤枉的,其实她也不算冤枉)
所以,对三好,我实在是爱不起来;对金铃,我相信大多数人和她一样,要运用正确的手法保护自己
看到三好责怪金铃不应该施计赶走程掌珍,再看到三好自己被程所害手差点被废,我想,如果三好的手真的废了,她应该为当初责怪金铃而后悔吧,难道她今后都不能做东西了,她不会恨程掌珍?她难道还不明白金铃赶走了程,其实是救了大家一命,要是金铃不那么做,被害的可能就不是三好,可能是笑容或者别人,而被害的人可能也没那么好命能保住手,她不会不明白。
我一直认为金铃没有做错,她只是牢牢的记住了阮司珍的那句“做事要讲证据”的话,让大家看到了程掌珍和万夫人等做过的恶行。如果放到今天来看,也有很多人,他们做了恶事而钻了法律的空子,像美国的好多电影,都是反映这种情况。那难道要求严惩凶手,在道德上错了吗?
三好这个人物设置最大的缺陷,就是脱离了常人的思维。她只知道做“三好”,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对付恶人的恶行。如果三好和金铃换了位置,三好知道万夫人施法咒她和她的孩子,她会说这不是有害人之心吗?她难道会一味的被迫害,被忍让,天天对贤妃笑脸相迎,天天被抽耳光,这就是三好吗?
我一直觉得不是说对坏人就不能好,其实善良的道德和行为本身就具有感召力。可是三好的行为,已经到了有点是非不分的情况。她越来越就事论事,钻到小善和小恶的牛角尖里去,像贤妃救兔子和金铃撒纸钱嫁祸贤妃,而对害人命的这种大事(比如巫术,那个时候都是相信可以害命的),没有是非分明的“恨”,她对金铃的态度也是像没发生一样,对贤妃和万夫人也好像是她们没有害过人一样。吧里有个朋友说的好,如果你姐姐的孩子被人害死了,你还能很淡定的帮罪犯脱罪吗(三好那时还不知道万夫人是冤枉的,其实她也不算冤枉)
所以,对三好,我实在是爱不起来;对金铃,我相信大多数人和她一样,要运用正确的手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