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竹林论坛吧 关注:393贴子:1,636
  • 4回复贴,共1
佛陀——人类环保意识的最高体现者 

◆卢继定 

  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纠错史。在经历不断的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之否定中,人类获得了进步。假如问有数千,数万年历史的人类的最大进步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不是卫星上天,不是克隆术的应用,也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一个个新观念,新发明,新创造,而是在人类即将跨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终于认识到,人类不过是宇宙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充其量是一个进化较快的成员。或许,这个说法还不一定正确呢。谁又能肯定在茫茫宇宙中就没有比我们地球人更聪明更智慧的生物呢?我们终于懂得,善待大自然的其它成员,也就是善待自己。
  人类是在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之后,才取得了这点认识呵!
  如果人类当初能认真地听取佛陀苦口婆心的教诲,今天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模样,今天的人类又将活得比现在轻松幸福多少倍!
  因为佛陀是人类环保意识的最高体现者、最早觉悟者。佛陀菩提树下证菩提,他证悟到什么?他进入了一种至乐的妙境。这至乐的妙境是人和大自然的和谐融合。二十世纪末的人类呵,请你们也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吧,来想象佛陀当时和谐地融合于大自然妙境的感受吧!世尊以大悲大智的襟怀,奋勇精进的精神,在树下冥坐七七四十九日,克服了内外的魔障,遂于二月八日之夜,明星将升之际,浩浩宇宙,大放光明,此时,仙乐融融,如丝如缕,融融入耳,香风阵阵,百鸟相和鸣,百花吐芬芳。置身于其中的世尊,遂感到自己已和宇宙合为一体,在这样的妙境中,世尊悟透了一切法无非是缘起,缘起的一切法毕竟是无我的道理:“生知生见,定道品法,梵行已立,所作己辨,更不受有,知如真。”佛陀于菩提树下证得觉悟的缘起是大有深意的。正是因为在神秘的大自然中,非有至大境界,至大功德者,无法领悟大自然奥秘,无法和大自然合为一体。世人多浮燥,世尊独沉毅。佛陀的悟道证道,不是在繁华闹市,不是在巍峨宫殿,而于尼连禅河边的毕钵罗树下证得。事属必然。世尊终于证得寂默,了诸种种烦恼。了诸种种烦恼,不正是今天的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所神往。所追求也永无法达到的境界吗?不是别的,是他们自己破坏了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所缺少的是一颗最可宝贵的众生平等心。他们不懂善待自然,把任意掠夺美化成为创造财富。
  正因为如此,佛陀以他的慧眼早早地就洞察了人类的弱点和弊端。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的生存状态时,佛陀就教诲我们:一切世间万物皆有情,世间众生皆平等。多么伟大的先行先觉,佛陀二千多年前的教诲,不就是今天各国为之疾呼的世纪话题吗!
  慈悲为怀,不杀生,平等对待有情,可以说是佛陀圣教的核心。千百年来,无数我佛弟子,本着佛陀教导,身体力行,宣扬倡导。可惜世人愚顽,未能深谙佛陀苦心,对大自然横加掠夺,肆意砍伐、残忍虐杀。导致生态失衡。今天,人类终于受到了惩罚,看呀,那年复一年频繁泛滥的洪水,那年复一年愈来愈严重的大干旱,那几欲碎断的地球生物链,不是如一记记震耳的警钟吗!
  当人类将跨进二十一世纪门槛时,人类终于觉醒:就是单纯为了人类本身,人类也必须与地球以至与宇宙间的一切物种和平共处,人类必须善待自然。这个觉醒虽说来得迟一点,人类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是觉醒总比未觉醒好。可惜,不是全体地球人的觉醒,全球性的掠夺仍在继续。
  于是,做为佛陀弟子,任重而道远。今天,我们不是在提倡人间佛教吗,积极参加到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空间的行动中,便是最慈悲的人间佛教,便是最伟大的布施。如果说大多数的佛子以前环境保护的意识是自发的,那么,现在是到了自觉的时候了。每一位佛教徒都应该是环境保护宣传员和行动者。用布道传教的精神大声疾呼: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因为我们是佛陀弟子,佛陀是人类环保意识的最先觉悟者和最高体现者!
  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断言,佛陀是最伟大的圣者。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之时,也就是佛的教义得到更大弘扬之日。 

              摘自《人海灯》1999年第1期 


--------------------------------------------------------------------------------



1楼2005-11-21 19:36回复
    <本师释迦牟尼佛专集>

     


    太子降生 
    [日期:2004-05-02]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


      我听到过这样的故事: 
      二千五百年前,大约在公元前563年之间,乔答摩·悉达多(乔答摩是姓,悉达多是名)诞生在中印度一个名叫迦毗罗卫的国家里。迦毗罗卫国位于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这是一个小国家,由部落酋长也即刹帝利种释迦族的净饭王领导着。它的首府是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繁茂的森林,富庶的物产,纯朴的民风,是这个城市的特质。释迦牟尼佛即乔答摩·悉达多太子就这样诞生在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城郊外的蓝毗尼花园一棵美丽而鲜艳的无忧树下,据说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生产的途中路过这个花园,她有些累,于是来到这个花园暂时小憩。在这棵无忧树下,她手攀着树枝,悉达多太子就这样从母亲的右胁降生了下来。母子安祥,全无痛苦。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四月八日。太子的诞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许多和乐的气氛,给膝下久虚的净饭大王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大喜悦。 
      据说,在太子降生前,具体地说,是在太子降生前一年,四十岁的摩耶夫人尚未怀上一男半女,这使净饭王为了将来王位的继承人问题而整日忧心忡忡。摩耶夫人是拘利族领有天臂城的善觉大王的胞妹,仪表端庄秀丽,性格温和贤淑,自从与净饭王缔结美满的金玉姻缘之后,他们的生活一直过得恩恩爱爱,美美满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如人间的天堂,可是寒来暑往,春去秋迎,日子像流水一般地消逝,净饭大王和摩耶夫人的青春岁月也随着匆匆的时光之轮而渐渐远去了。然而一团暗淡、忧郁而烦闷的阴影终于不知不觉地弥漫在可爱的繁华的王宫的空气中了。这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心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没有王子的生活使他们两人都有些焦躁不安。 
      正是摩耶夫人四十岁那一年的夏秋之交,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摩耶夫人如往常一样舒适地躺在自己的床上。一轮明月高挂在碧蓝透澈的天空,阵阵夜风吹拂在洁白而柔软的象牙床上,碧绿的椰子树也随着夜风轻轻舞动,大地,天空,山川,草木,以及一切所在都充满着温暖而祥和的气氛,这是一个诞生美妙事物的时光,摩耶夫人正以无比舒畅而甜美的心情安静地进入梦中。 
      朦胧中,摩耶夫人忽然看到天门静静地打开,一位仪表俊秀的男子骑着一条六牙白象腾空而来,从她的右胁进入腹中。一切都像是天意安排的,摩耶夫人身心安乐,好像服下了清甜的甘露,处处都那么舒快,那么和美。摩耶夫人回头看见自己的身体就像日月照耀着的样子,通体透亮得无一丝纤尘。见此情景,摩耶夫人欢快无似,竟至无法抑制住高兴的心情,突然一跃从床上跳了起来。 
      醒来之后,王后见到自己做了一枕南柯之梦,然而她觉得这个梦做得很奇怪,于是,她赶忙来到净饭王的住所,将这个稀奇古怪的梦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净饭王。净饭王听了王后的讲说,心里也觉得十分诧异,他对摩耶夫人说道:“我刚才也看见有巨大的光明从天而来,现在觉得你颜貌异常,也许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吧。” 
      说也奇怪,自从摩耶夫人做了这个奇怪的梦之后,以前那担心、忧愁、烦闷的情绪不见了,心情变得宁静、祥和,经常一个人喜欢独自呆在林间散步或者在池畔静坐沉思。 
      没过多久,王后怀孕的喜讯就传遍宫中,传遍整个迦毗罗卫国的土地上了。 
      又据说,在太子降生时,有很多吉祥瑞相。当时天地大放光明,百花竞艳,众鸟齐鸣,一派安乐祥和欢快的气氛。无忧树下忽然生出七宝莲花,大如车轮,太子从母亲右胁降落下来之后就掉在这七宝莲花台上。刚刚出生的太子不需要任何人扶持,突然站了起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周行七步,开口作狮子吼,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话一说完,就有四大天王用天上的彩缯围裹太子的身体,天帝落下许多各色名贵的香草香花,释提桓因手拿宝盖,大梵天王手持白色的拂尘侍立左右,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在虚空中喷出清净香水,一温一凉,灌洗太子。浴佛节就这样传了下来。浴佛节是中国佛教传统最大的节日。--这就是至今佛教寺庙为什么在佛的诞生日都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浴佛节的来历。 
    


    2楼2005-11-21 19:41
    回复
      2025-08-27 06:09: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太子降生的喜讯迅即传遍了国都迦毗罗卫城,也传到了国王的宫里。净饭王听到这个喜讯,晚年得子的喜悦充溢了整个身心。他顿时笑逐颜开,他一面赶紧派去了一顶精巧柔软的肩舆,前后导从,敲锣打鼓,一路欢腾着迎接王后和太子归来;一面立刻命令左右大臣开放粮仓,赈济贫困的人民,并供养修行者。整个国都都因太子的诞生而蒙上吉祥光明的色彩。 
        净饭王见到太子相貌端正,仪表堂堂,他的喜悦又增加了十分。他一心希望太子将来能继承王位,于是请来了许多学者相士给太子看相。各位学者相士见到太子相貌端好,都异口同声地说:“太子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在家,他一定会做转轮王(即飞行皇帝);如果出家,他就一定会成佛。”净饭王沉吟着,他耽心太子将来要出家,于是问道:“各位学者相士,太子究竟是出家成佛呢,还是做转轮圣王?”各位学者相士都迟疑不决。 
        迦毗罗卫国北面的喜马拉雅山住着一位智慧超胜的婆罗门苦行学者,他博学多闻,高才善辩,道行深厚,常年隐居在山洞里,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长寿仙人。这位学者叫阿私陀。当阿私陀听到净饭王有了子嗣,于是立刻满心欢喜地专诚赶到王宫,请求净饭王准许他替太子看相。净饭王欣喜万分,听到有智慧超胜的学者要为太子算命,就忙不迭地满口答应。 
        摩耶夫人将太子抱了出来。阿私陀双手捧着太子,从头到脚,仔细端详了一阵。最后,他将太子高举头顶,自己却立刻嚎啕大哭起来,而且哭得十分伤心。大家都不解其故,净饭王也感到十分奇怪,于是就问阿私陀仙人,说:“你为什么要哭得这么伤心呀?难道太子的相有什么问题吗?”阿私陀仙人说:“大王,太子的相真是太好了!太子貌如满月,脸若星辰,福慧具足,宝相庄严,他长成以后,必定会成为释迦族的光荣。他可以成佛,也可以成为转轮圣王,但是转轮圣王与佛是不能比的,悉达多的三十二相相相分明,部位端正,将来一定不会执着五欲,贪享富贵,而是会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终必会成为彻悟人生求得最高真理的佛陀。世间也只有他才能使愚痴的众生消除烦恼和翳障,他将用般若的智慧而渡众生于不入生死境界的彼岸。他是大智者,也是大觉者。大王,我不是为太子而伤心,我是为自己而伤心,我已经是风烛残年了,来不及亲见太子成佛,也来不及亲听太子成佛后美妙的说法了。我心里十分难过,觉得自己业障深重,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净饭王听说太子将来一定要出家,那么谁来继承王位呢?于是,问道:“我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那么,将来我的王位由谁来继承呢?”阿私陀仙人说:“大王,太子是不会为这一切所困扰的,他将来一定会舍弃王位而去修行,一定会去寻求真理,最终悟道成佛。他将是世间唯一的永不寂灭的智慧之光,他的光辉将普照天下四方,他的智慧将解救陷溺在苦难深渊中的众生(众生,是佛教名词,又译为“有情”,有多种意义,大意为一切有情的生命)。当太子得道成佛时,世间就有一位教化人生的导师了。我为不能亲听佛的大道而感到异常的遗憾。” 
        净饭王听了阿私陀仙人的话,真是喜忧参半。 


      --------------------------------------------------------------------------------


      3楼2005-11-21 19:41
      回复
        .


        4楼2006-02-05 13:23
        回复
          学习了,有用的.


          8楼2006-02-21 2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