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仙碟仙的心理学解释:
实际上笔仙碟仙只是一种心理游戏,仔细分析游戏规则,可以看到游戏有这样一种默契:
1、任何人应该心诚,信则灵。这就是说,请不要怀疑。
2、不要阻止碟子或笔的运动。如果碟子或笔向某个方向运动,游戏者实际上在帮助碟子或笔运动。
引论:
1、如果某个游戏者作弊,其他人会认为是碟子或笔在自己运动,从而成为帮凶。
2、如果某个游戏者知道答案,他可以作弊。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游戏者作弊,在这个游戏里面每个人都无意识的作弊,这是由于笔仙碟仙的放大效果:
以碟仙为例:
1、如果一个人按住碟子,碟子没有办法运动。
2、为了让碟子运动,游戏者必须试探性性地让碟子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游戏者会无意识地作弊:
1、游戏图纸上某个问题的答案集中在某处,所以游戏者会无意识地试探相应方向。
2、游戏者倾向于试探自己确信的答案的方向。
3、当碟子到达答案,游戏者会倾向于使碟子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多人知道答案,这种作弊效果会被放大。如果只有一个人知道答案,其他人也会帮助。事实上这助长了知道答案的人的信心,导致游戏者无意识地引导碟子指向正确答案。如果两个人知道的答案不同,其中一个人会遵守游戏规则“相信碟仙”而放弃自己的倾向。
如果没有一个人知道答案,游戏者仍然会倾向于让碟子向答案区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游戏者实际上还是会选定一个答案。这类似于多人知道不同答案,意志强的一方的答案将成为最终答案。
【笔仙漫谈】
我来分析笔仙是怎么产生的,发表我的意见之前请大家先作一个小小实验:
一只手平伸出去保持不动,手里握住一支笔,笔尖轻轻点在桌上的一张纸上,注意,不要把整个胳膊的重量都压在笔上,(对了,其实就是所谓请笔仙的姿势),然后保持几分钟,
然后看纸上被笔画出的痕迹,如果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小小的笔尖大的点,那么恭喜了,你不用继续往下读了,直接去申请参加奥运会射击比赛吧,冠军非你莫属,但是对於绝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没有办法使自己的身体象一块石头一样保持真正的纹丝不动。因为呼吸,心跳,脉搏,血流等原因,我们的身体随时随地都在轻轻的晃动,关于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少数不同意的,请按我说的去体验一下:自然站立,闭上眼睛,放松身体,使呼吸心跳缓慢下来,十来分钟以后你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身体的晃动,好像飘在水里一样,一晃一晃的,但是很轻微。
或者大家想一下军训时教官训练我们踢正步时的场景,伸出一条腿不让放下就那么站着,十分钟后个个都东倒西歪的,有的同学那腿还抖啊抖的,是他自己要抖吗,不由自主的呀。
为了以下叙述起来方便,姑且随便给上面的现象起个名字叫“晃动原理”。
OK,现在正式开始请笔仙,设有两个同学,A同学和B同学,从未请过笔仙,听同学们说的活灵活现的,终於决定自己也来试一试,两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一点点紧张,一点点刺激,一点点恐惧,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期待,“期待”在请笔仙的初期扮演的角色绝对重要,抱有完全抵触,完全不相信心理的同学是绝对请不来笔仙的。
话说两人已经一起握着一支笔,伸出胳膊保持不动好几分钟了,好像没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两人不由有些焦急,此时根据“晃动原理”,A同学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那么轻轻的从左向右动了一下,只不过比之前晃动的幅度稍微大了一些,而B同学正在期待和怀疑,这个较大的晃动马上被B捕捉到,从而一阵惊喜,心想:“难道笔仙来了?难道真有笔仙?笔仙现在要从左向右画一笔的吗?”在B这么想的时候,他握笔的那只手不由的在向右的方向是放松的,也就是说,如果这支笔继续向右移动,是不会遇到B同学的手的阻力的,而如果笔向左移动,因为这是B所没想到的,则会受到B的阻力,这种现象姑且称为“鼓励原理”--- 鼓励继续向右。
实际上笔仙碟仙只是一种心理游戏,仔细分析游戏规则,可以看到游戏有这样一种默契:
1、任何人应该心诚,信则灵。这就是说,请不要怀疑。
2、不要阻止碟子或笔的运动。如果碟子或笔向某个方向运动,游戏者实际上在帮助碟子或笔运动。
引论:
1、如果某个游戏者作弊,其他人会认为是碟子或笔在自己运动,从而成为帮凶。
2、如果某个游戏者知道答案,他可以作弊。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游戏者作弊,在这个游戏里面每个人都无意识的作弊,这是由于笔仙碟仙的放大效果:
以碟仙为例:
1、如果一个人按住碟子,碟子没有办法运动。
2、为了让碟子运动,游戏者必须试探性性地让碟子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游戏者会无意识地作弊:
1、游戏图纸上某个问题的答案集中在某处,所以游戏者会无意识地试探相应方向。
2、游戏者倾向于试探自己确信的答案的方向。
3、当碟子到达答案,游戏者会倾向于使碟子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多人知道答案,这种作弊效果会被放大。如果只有一个人知道答案,其他人也会帮助。事实上这助长了知道答案的人的信心,导致游戏者无意识地引导碟子指向正确答案。如果两个人知道的答案不同,其中一个人会遵守游戏规则“相信碟仙”而放弃自己的倾向。
如果没有一个人知道答案,游戏者仍然会倾向于让碟子向答案区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游戏者实际上还是会选定一个答案。这类似于多人知道不同答案,意志强的一方的答案将成为最终答案。
【笔仙漫谈】
我来分析笔仙是怎么产生的,发表我的意见之前请大家先作一个小小实验:
一只手平伸出去保持不动,手里握住一支笔,笔尖轻轻点在桌上的一张纸上,注意,不要把整个胳膊的重量都压在笔上,(对了,其实就是所谓请笔仙的姿势),然后保持几分钟,
然后看纸上被笔画出的痕迹,如果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小小的笔尖大的点,那么恭喜了,你不用继续往下读了,直接去申请参加奥运会射击比赛吧,冠军非你莫属,但是对於绝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没有办法使自己的身体象一块石头一样保持真正的纹丝不动。因为呼吸,心跳,脉搏,血流等原因,我们的身体随时随地都在轻轻的晃动,关于这一点大多数人都知道,少数不同意的,请按我说的去体验一下:自然站立,闭上眼睛,放松身体,使呼吸心跳缓慢下来,十来分钟以后你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身体的晃动,好像飘在水里一样,一晃一晃的,但是很轻微。
或者大家想一下军训时教官训练我们踢正步时的场景,伸出一条腿不让放下就那么站着,十分钟后个个都东倒西歪的,有的同学那腿还抖啊抖的,是他自己要抖吗,不由自主的呀。
为了以下叙述起来方便,姑且随便给上面的现象起个名字叫“晃动原理”。
OK,现在正式开始请笔仙,设有两个同学,A同学和B同学,从未请过笔仙,听同学们说的活灵活现的,终於决定自己也来试一试,两人的心情可想而知:一点点紧张,一点点刺激,一点点恐惧,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期待,“期待”在请笔仙的初期扮演的角色绝对重要,抱有完全抵触,完全不相信心理的同学是绝对请不来笔仙的。
话说两人已经一起握着一支笔,伸出胳膊保持不动好几分钟了,好像没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两人不由有些焦急,此时根据“晃动原理”,A同学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那么轻轻的从左向右动了一下,只不过比之前晃动的幅度稍微大了一些,而B同学正在期待和怀疑,这个较大的晃动马上被B捕捉到,从而一阵惊喜,心想:“难道笔仙来了?难道真有笔仙?笔仙现在要从左向右画一笔的吗?”在B这么想的时候,他握笔的那只手不由的在向右的方向是放松的,也就是说,如果这支笔继续向右移动,是不会遇到B同学的手的阻力的,而如果笔向左移动,因为这是B所没想到的,则会受到B的阻力,这种现象姑且称为“鼓励原理”--- 鼓励继续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