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两个轮子的车子,当我卖掉自己的vespa后,总觉得家附近的通勤变得很困难,需要一台近距离代步的工具。在对比了各种合法的电动车后,也就九号的c系列最喜欢了。其实吸引我的是这车子的中置减震,这让后摆臂显得很独特。
然后就是参加了小米的预购c40,谁知道在c60发布后,c40还在跳票,一气之下就退订了。
4月底的时候,凑巧碰到上海九号店开业,我去了后试了下c60和c80,两者都能接受,而c60可以当场拿走,所以选择了c60.当晚就在家附近开始了骑行生活。
这个是当天的提车照,但我买的是白色,这个只是因为门口正好有这台,拿起来就拍了。
一开始就说了,吸引我的是外观,这台车在政策法规的现在下,能够做到这样的美观,的确是不容易的,而且在安装车篮的拆解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覆盖件的安装设计已经和汽车内饰类似了,使用到了金属卡口的结构,这个对长期使用的噪音控制应该很有帮助。当然,安装原厂车篮的过程随后再表,非常想吐槽。


当天试驾和回家放好的照片
再说说上牌吧,过程中其实蛮复杂的。各位上海的朋友需要注意,合格证需要17位数字,而商家一开始发放的是18位的,这使得你上牌的时候是无法输入的,合格证可以换证,但是最好之前就确认,不然白跑一趟就不好了。
另外也别急着把反光镜装上,因为合格证上照片并没有反光镜,所以需要拆下拍照。
解锁速度最好也在上牌后进行,我是在上牌完成后,在门口解锁的,如果不成功,多按几次。

再谈谈骑行感受。虽然这是我第一台电动车,但是我本身就有多台摩托车,所以我的一切对比都是从摩托车和人力自行车的角度来进行的。
动力来说,解锁后其实很够用了,甚至可以说有一些小快。我更愿意能够设定一个比如30km的速度巡航,然后在必要情况下,加油门到40km超车,之后再恢复30km,这样可以做到安全而高效。
续航方面超出我的想想,我估计50-55km的里程,c60应该是可以搞定的,而且是在解锁的状态下。这个数据已经非常好了。但是,作为第一次使用电动车,历程焦虑还是有的。拿着车来做计划好的通勤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能像燃油车一样进行一些计划外的撸串活动,不然你就能可能推车回来了。这一点,或许如果之后可以进行双电池搭配(后尾箱安装一组电池,轮替充电做备份)那就完美了。
骑行感受方面,车架感觉还是很整体的,但是可能是前叉角度的问题,车把过于活跃,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极速太快,其实是不好控制。前避震够用,算是很舒适的了,后避震我75kg的人,也是支撑的很好。但是后减震并非摩托车那样具有阻尼器,所以在一些颠簸路面来说,反复上下悠哉游哉的感觉还是很不舒服的,不过对得起这个价格。
再说说只能app方面,如果用蓝牙位置的方式解锁,因为要一直打开gps,好像对手机的耗电很不友好,我最终放弃了。而智能统计方面,其实非常方便,也可以安排自己的充电计划。
这是刚上牌的那一天的行程,本想加周边走走,最终跑了一大圈。
今天安装原厂车篮,这个其实把我对这个品牌的好感打回到起点。
如果大家准备安装车篮的话,请务必在店里安装,因为随篮子的说明书有一处致命错误,如果你按照他的步骤进行,轻则没法进行,硬来直接拉断。
我因为对结构进行了分析,最重找出了解决方法,所以完成了安装。
做一个简单的提示,说明书上并未说命车身上靠近前叉处的螺丝需要拆卸才能拿掉护板,进行安装车篮。而如果按照说明书上提示,大家会以为这个位置固定方式是卡口,硬来的话直接拉断护板。切记小心。

最终安装好后的样子。车篮上那个网的设计很贴心,很好用。

也没啥好好拍的照片,就拿这张结尾吧。
合规的电动车范畴中,其实符合我审美和需求的车子没几台。之前小牛的m pro不错,但是他已经不合规了。。。。
这台九号的c系列绝对是我看到现在最好的选择。无论是用户体验的细节(比如电池上可以放钥匙防止你没电无法打开坐垫),后减震的中置,电气智能化的应用,外观色细节设计等,都让我很喜欢这个企业与产品。
而一个产品乃至一个品牌跟消费者的沟通,其实是你每个产品,对于车篮安装说明的纰漏,这样的体验是在是让人不悦,也会极大的影响消费者对你的信任,赶紧改吧。
然后就是参加了小米的预购c40,谁知道在c60发布后,c40还在跳票,一气之下就退订了。
4月底的时候,凑巧碰到上海九号店开业,我去了后试了下c60和c80,两者都能接受,而c60可以当场拿走,所以选择了c60.当晚就在家附近开始了骑行生活。

这个是当天的提车照,但我买的是白色,这个只是因为门口正好有这台,拿起来就拍了。
一开始就说了,吸引我的是外观,这台车在政策法规的现在下,能够做到这样的美观,的确是不容易的,而且在安装车篮的拆解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覆盖件的安装设计已经和汽车内饰类似了,使用到了金属卡口的结构,这个对长期使用的噪音控制应该很有帮助。当然,安装原厂车篮的过程随后再表,非常想吐槽。


当天试驾和回家放好的照片
再说说上牌吧,过程中其实蛮复杂的。各位上海的朋友需要注意,合格证需要17位数字,而商家一开始发放的是18位的,这使得你上牌的时候是无法输入的,合格证可以换证,但是最好之前就确认,不然白跑一趟就不好了。
另外也别急着把反光镜装上,因为合格证上照片并没有反光镜,所以需要拆下拍照。
解锁速度最好也在上牌后进行,我是在上牌完成后,在门口解锁的,如果不成功,多按几次。

再谈谈骑行感受。虽然这是我第一台电动车,但是我本身就有多台摩托车,所以我的一切对比都是从摩托车和人力自行车的角度来进行的。
动力来说,解锁后其实很够用了,甚至可以说有一些小快。我更愿意能够设定一个比如30km的速度巡航,然后在必要情况下,加油门到40km超车,之后再恢复30km,这样可以做到安全而高效。
续航方面超出我的想想,我估计50-55km的里程,c60应该是可以搞定的,而且是在解锁的状态下。这个数据已经非常好了。但是,作为第一次使用电动车,历程焦虑还是有的。拿着车来做计划好的通勤是没问题的,但是不能像燃油车一样进行一些计划外的撸串活动,不然你就能可能推车回来了。这一点,或许如果之后可以进行双电池搭配(后尾箱安装一组电池,轮替充电做备份)那就完美了。
骑行感受方面,车架感觉还是很整体的,但是可能是前叉角度的问题,车把过于活跃,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极速太快,其实是不好控制。前避震够用,算是很舒适的了,后避震我75kg的人,也是支撑的很好。但是后减震并非摩托车那样具有阻尼器,所以在一些颠簸路面来说,反复上下悠哉游哉的感觉还是很不舒服的,不过对得起这个价格。
再说说只能app方面,如果用蓝牙位置的方式解锁,因为要一直打开gps,好像对手机的耗电很不友好,我最终放弃了。而智能统计方面,其实非常方便,也可以安排自己的充电计划。

这是刚上牌的那一天的行程,本想加周边走走,最终跑了一大圈。
今天安装原厂车篮,这个其实把我对这个品牌的好感打回到起点。
如果大家准备安装车篮的话,请务必在店里安装,因为随篮子的说明书有一处致命错误,如果你按照他的步骤进行,轻则没法进行,硬来直接拉断。
我因为对结构进行了分析,最重找出了解决方法,所以完成了安装。

做一个简单的提示,说明书上并未说命车身上靠近前叉处的螺丝需要拆卸才能拿掉护板,进行安装车篮。而如果按照说明书上提示,大家会以为这个位置固定方式是卡口,硬来的话直接拉断护板。切记小心。

最终安装好后的样子。车篮上那个网的设计很贴心,很好用。

也没啥好好拍的照片,就拿这张结尾吧。
合规的电动车范畴中,其实符合我审美和需求的车子没几台。之前小牛的m pro不错,但是他已经不合规了。。。。
这台九号的c系列绝对是我看到现在最好的选择。无论是用户体验的细节(比如电池上可以放钥匙防止你没电无法打开坐垫),后减震的中置,电气智能化的应用,外观色细节设计等,都让我很喜欢这个企业与产品。
而一个产品乃至一个品牌跟消费者的沟通,其实是你每个产品,对于车篮安装说明的纰漏,这样的体验是在是让人不悦,也会极大的影响消费者对你的信任,赶紧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