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南部的三条半汉子
清末民初,社会混乱,地方管理失控,一些豪强借势崛起。和林格尔地区南部的浑河两岸,就出来几位有名人物,人称“三条半汉子”。“三条”是乔喜娃、杜喜娃、段兰柱;“半条”是我的叔高祖父王二罗。

乔喜娃,大名乔尚廉,白家二十六号村人。
此人做事的风格就是随心所欲,从来不怕事大。几位夫人差不多都是霸占的良家妇女。俗话说:“愣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不光是乔喜娃,几位汉子都一样,动不动就摆出一副不要命的架势,谁敢招惹?躲上走还来不及呢!不是逼急了,也没人敢反抗。
乔喜娃有个续闺女,就是霸占人家母亲时,连闺女也算成自己的了。聘这个续闺女时,一女许配了两家,先许给了石嘴子村胡家,又许给了樊家十五号村樊家。乔家故意把婚礼选在同一天,也有看热闹的意思。胡、樊两家都是当地有势力的大户人家,谁也不服谁,引发了大规模械斗。樊家做得准备更充分一些,樊、乔两家所在村子比胡家近得多,来人方便。关键时刻,樊家开了枪,闺女就被樊家抢走了。
当时人们形容樊家开枪后抢亲的场面:“胡家本来人不多,一枪就放倒一坡。”这是夸张说法,伤者虽多,未出人命。
娶媳妇的家长叫樊喜娃,给他儿子樊鹿鸣娶媳妇。鹿鸣腿脚有点毛病,人称“拐鹿鸣”。樊乔结合生子存德子,大名樊佩礼。因佩礼先生和我父亲是同学,我多次见过他。一个说话慢悠悠的,渊博而和善的老头,成分是地主。
段兰柱的母亲有“顶大仙”的技艺。一次被人请去白家二十六号村看病。乔喜娃嘴里含了半个山药蛋,找到段母让看看。段母说:“肿下这个样子,出脓呀!”话刚落音,乔喜娃一口唾出山药,上去就给了段母两巴掌,吓得段母一溜烟跑了。
乔喜娃这样做并不是要破除迷信,而是因为“顶大仙的”是另一条汉子段兰柱的妈,就故意找茬儿,表示别人怕你段兰柱,偏偏我不怕。
乔喜娃自知自己死不在枕头上,活得很好时,就给自己把葬礼办了。他躺在棺材里,孝子们跟在后面哭。听到有谁哭得不认真,就跳出来给几个耳刮子。

这一年杨计娃头号村赶集唱戏。乔喜娃、杜喜娃两条汉子在戏庙院里分别开设了赌场。乔喜娃以势压人,声称:“戏庙院里除了我乔尚廉的宝摊子(赌局),再不能有别人的。”这明显是针对杜喜娃的,想征服杜喜娃这条汉子。因事出意外,杜家没做好准备,暂时收敛撤摊。
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怀揣利刃要去戏庙院找乔喜娃报仇的王有如,被杜喜娃劝回,说乔有所准备,去了只能吃亏,约好明天一起再来。乔喜娃的二夫人原来是王有如的妻子,被乔霸占后,王一直都在寻找机会报仇。
第二天,做了准备的杜喜娃、杜毛父子再次来到戏场。他们花钱买通了一个箩匠,外地人,会武术,答应杜家打不过乔家时就出手帮一下。
乔喜娃威风八面,两顶轿子载着大、小老婆进了场。
进场后,乔就发现杜毛盯着自己的眼光不对,抢先出手,从轿子里抽出一把刀,给了杜毛一刀。
混战开始。眼见杜家的人抗不住了。箩匠突然出现,抓了一把沙子,扬在了乔喜娃的眼睛上,趁势一脚踢飞了乔手里的刀。刀子掉在了下来,落在了杜喜娃的手上。结局就不言而喻了,乔喜娃暴死当场。
杜家要一鼓作气,连乔的两位夫人一块斩杀。杨计娃头号村的乡绅杨计娃出面劝说,杜家放了人。乡民编顺口溜说:“乔喜娃,杜喜娃,二人打架没人拉,当中圪夹的个杨计娃。”这种杀红了眼的血腥场面敢于出面阻止事态扩大,杨计娃确实有底气让人们把自己所在的村子称为“杨计娃头号村”。
案发后,县里派人来验尸。乔喜娃身上光骨伤就有72处,两只眼睛都被剜了出来。
杜喜娃被羁押绥远监狱。
同时被羁押的51名重刑犯人中,有内蒙古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瞎进财,即河套黄灌渠的建设者王同春先生。其时,瞎进财因指派手下杜福元设计杀死了后套一霸成四。成四的儿子时任县长,对此穷追不舍,当局逮捕了瞎进财,判死刑。瞎进财为自救,设计了组织越狱而又告发。瞎进财因立功而释放,其余50来名犯人,包括杜喜娃在内,大部分被处死。
这就是杜喜娃的结局。
杜喜娃有个孙子叫杜洋。农业社时,偷通集体的树梢,被大红城公社的公安特派员赵有文逮了个正着。赵有文把杜洋从树上喊下来,杜洋提着通树的砍刀朝赵有文走来。赵发觉不妙,撒腿就跑。一是野外的树林子里,连个人影也不见,死了也破不了案;二是杜家的声威延及后世,还有震慑力。赵有文说:“也许啥事没有,就是过来和我打个招呼,但那种情况下,还是跑路为好。”

段兰柱是一支速儿村人,弟弟人称段二,父亲外号“大圪丁”。段二娶媳妇时,他哥调集了42辆车,把周围几十里内的车都用上了。这么大的排场,在当地不说“绝后”,确实是“空前”了。段兰柱就是这么一个人,家里除保镖外,什么人也收留。侯明和大丑就是长年藏匿在他家的小偷。
一次段兰柱请张家四十二号村的张珠吃饭。按年龄,张珠是段兰柱的长辈,父以子贵,张珠的儿子张锦是县政府首席秘书,人称“红笔师爷”。段家有意与张家交好。
当炖羊肉端上桌时,张珠说:“兰柱子,你这羊肉像我家的蘸(催肥)羊肉。”意思是你纵容你养的小偷偷了我家的羊肉来请我吃。段兰柱确实闹不清羊肉的来源,也绝不承认是偷的。主客不欢而散。
张珠回去后感觉挺窝火,受了侮辱,就仗着儿子的关系,以抢劫罪告了段家兄弟。
县里派兵抓段家兄弟时,因其声威,没有正面接触,在离一支速儿村不远的红山口村的土围子里待着,等待时机。这天在西山上搭礼返回的段家兄弟,路过红山口时,遇上黄家夭村听说了官兵意向的刘三维。刘故意和段说:“围子里有官兵,给了我就绕开走了,就不知道你们了。”不信邪是段兰柱的个性特点,见人家这么说,不知是有意怂恿,说:“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怕球甚了?”说话就进了围子里。
兵们见段家兄弟主动找上门来,就用客套话先稳住了,说:“说县里有个案子,涉及到了你们,不大点儿事,跟我们去说清楚了就没事了。”
一是官兵人多,二是以为自己真没事,就跟着走了。走到离县城不远的毛闫夹洼,兵们说:“做甚的得像个甚,要不捆绑住装装样子?”段家兄弟没有感觉不妥。
可是,这一捆从此再没出来。
弟兄二人都是硬骨头,任你酷刑逼供,就是不承认犯罪。没有口供,又没有人指认,定不了案。
这时“红笔师爷”张锦出面了。趁段父大圪丁上门求告他的时候,他“嘱咐”说:“我打听了,弟兄俩的罪行严重,都保是保不住了。老大罪行更重些,再开庭时,你把罪过都推到老大身上,老二不是就保住了?”于是大圪丁在法庭上忍痛对大儿子说:“二子叼人哇,还不是你督促上走的?”有父亲如此指认,一个主谋,一个参与,弟兄俩都被判了死刑。
大圪丁被气得碰狱门,被训斥后放了。
后来张珠得了“扛脯疔”(胸脯上生疮)死了。死前说胡话,说段兰柱在阴间里告了他。

王二罗,即王久昇先生,相比其他三位,是个“文汉子”,所以是“半条”。哥哥是我的高祖久海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满罗,是个大财主,财力雄厚,曾引起陕北红军的注意,亲自登门劝说他减租减息。王二罗自己最火爆的时候,开出的贴子(相当于后来的支票)在和、清、托三县范围内可以当现金花销。这说明他办事很有信誉。
王二罗和段兰柱是儿女亲家。王二罗的三公子王存宽,娶得是段兰柱的女儿。
王二罗在壮年如日中天之际,被自家人设计致残。一是为长者讳;二是家丑不可外扬,恕我只能得简单说一下。
王二罗的父亲叫王明,王明的弟弟叫王月。王月自然是王二罗的亲二伯。
四月十八这天,白彦不浪庙上唱戏,家住附近黑土崖村一向和睦的王家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局。趁人们都出去看戏之际,王月的儿媳妇,勾引王二罗(二人是大伯子和小婶子关系)。王二罗中计,刚刚脱光了衣服。二婶(婆婆)和兄弟(丈夫)出现了。
三人合力把王二罗按在炕上,剜了双眼,挑了脚筋。
期间二罗乞求:“二婶,留个活命哇!”
二婶说:“留得了!”
王月一家犯案后逃到后山地区,至今没有音信,与留在本地的王家失去了联系。
王二罗的结局是几位汉子中最好的一个。致残时不到五十岁,七十岁后病故。
二公子王善宽为替父报仇,进山当了二十年土匪。当然他并没有找到他二爷爷一家的踪影。后因内部火并,被同伴杀死在密令沟梁上。第二年被人发现时,尸体已经不全,三弟王存宽收拾好,把二哥埋了。
存宽公寿年88岁,子孙繁盛。从我记事起,曾祖父一辈只有他一个了,他是我祖父的三伯,我叫他老爷爷。老爷爷记忆好,也健谈,家族的历史,我听他说了不少,可惜当时不懂得留存笔记,很遗憾。
几位汉子的共同特点是逞强、跋扈、少城府。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他们,也残害了他们。当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时,一些人总以为没人管了,自己成了老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局总是很悲惨。这样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不断重复着。
清末民初,社会混乱,地方管理失控,一些豪强借势崛起。和林格尔地区南部的浑河两岸,就出来几位有名人物,人称“三条半汉子”。“三条”是乔喜娃、杜喜娃、段兰柱;“半条”是我的叔高祖父王二罗。

乔喜娃,大名乔尚廉,白家二十六号村人。
此人做事的风格就是随心所欲,从来不怕事大。几位夫人差不多都是霸占的良家妇女。俗话说:“愣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不光是乔喜娃,几位汉子都一样,动不动就摆出一副不要命的架势,谁敢招惹?躲上走还来不及呢!不是逼急了,也没人敢反抗。
乔喜娃有个续闺女,就是霸占人家母亲时,连闺女也算成自己的了。聘这个续闺女时,一女许配了两家,先许给了石嘴子村胡家,又许给了樊家十五号村樊家。乔家故意把婚礼选在同一天,也有看热闹的意思。胡、樊两家都是当地有势力的大户人家,谁也不服谁,引发了大规模械斗。樊家做得准备更充分一些,樊、乔两家所在村子比胡家近得多,来人方便。关键时刻,樊家开了枪,闺女就被樊家抢走了。
当时人们形容樊家开枪后抢亲的场面:“胡家本来人不多,一枪就放倒一坡。”这是夸张说法,伤者虽多,未出人命。
娶媳妇的家长叫樊喜娃,给他儿子樊鹿鸣娶媳妇。鹿鸣腿脚有点毛病,人称“拐鹿鸣”。樊乔结合生子存德子,大名樊佩礼。因佩礼先生和我父亲是同学,我多次见过他。一个说话慢悠悠的,渊博而和善的老头,成分是地主。
段兰柱的母亲有“顶大仙”的技艺。一次被人请去白家二十六号村看病。乔喜娃嘴里含了半个山药蛋,找到段母让看看。段母说:“肿下这个样子,出脓呀!”话刚落音,乔喜娃一口唾出山药,上去就给了段母两巴掌,吓得段母一溜烟跑了。
乔喜娃这样做并不是要破除迷信,而是因为“顶大仙的”是另一条汉子段兰柱的妈,就故意找茬儿,表示别人怕你段兰柱,偏偏我不怕。
乔喜娃自知自己死不在枕头上,活得很好时,就给自己把葬礼办了。他躺在棺材里,孝子们跟在后面哭。听到有谁哭得不认真,就跳出来给几个耳刮子。

这一年杨计娃头号村赶集唱戏。乔喜娃、杜喜娃两条汉子在戏庙院里分别开设了赌场。乔喜娃以势压人,声称:“戏庙院里除了我乔尚廉的宝摊子(赌局),再不能有别人的。”这明显是针对杜喜娃的,想征服杜喜娃这条汉子。因事出意外,杜家没做好准备,暂时收敛撤摊。
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怀揣利刃要去戏庙院找乔喜娃报仇的王有如,被杜喜娃劝回,说乔有所准备,去了只能吃亏,约好明天一起再来。乔喜娃的二夫人原来是王有如的妻子,被乔霸占后,王一直都在寻找机会报仇。
第二天,做了准备的杜喜娃、杜毛父子再次来到戏场。他们花钱买通了一个箩匠,外地人,会武术,答应杜家打不过乔家时就出手帮一下。
乔喜娃威风八面,两顶轿子载着大、小老婆进了场。
进场后,乔就发现杜毛盯着自己的眼光不对,抢先出手,从轿子里抽出一把刀,给了杜毛一刀。
混战开始。眼见杜家的人抗不住了。箩匠突然出现,抓了一把沙子,扬在了乔喜娃的眼睛上,趁势一脚踢飞了乔手里的刀。刀子掉在了下来,落在了杜喜娃的手上。结局就不言而喻了,乔喜娃暴死当场。
杜家要一鼓作气,连乔的两位夫人一块斩杀。杨计娃头号村的乡绅杨计娃出面劝说,杜家放了人。乡民编顺口溜说:“乔喜娃,杜喜娃,二人打架没人拉,当中圪夹的个杨计娃。”这种杀红了眼的血腥场面敢于出面阻止事态扩大,杨计娃确实有底气让人们把自己所在的村子称为“杨计娃头号村”。
案发后,县里派人来验尸。乔喜娃身上光骨伤就有72处,两只眼睛都被剜了出来。
杜喜娃被羁押绥远监狱。
同时被羁押的51名重刑犯人中,有内蒙古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瞎进财,即河套黄灌渠的建设者王同春先生。其时,瞎进财因指派手下杜福元设计杀死了后套一霸成四。成四的儿子时任县长,对此穷追不舍,当局逮捕了瞎进财,判死刑。瞎进财为自救,设计了组织越狱而又告发。瞎进财因立功而释放,其余50来名犯人,包括杜喜娃在内,大部分被处死。
这就是杜喜娃的结局。
杜喜娃有个孙子叫杜洋。农业社时,偷通集体的树梢,被大红城公社的公安特派员赵有文逮了个正着。赵有文把杜洋从树上喊下来,杜洋提着通树的砍刀朝赵有文走来。赵发觉不妙,撒腿就跑。一是野外的树林子里,连个人影也不见,死了也破不了案;二是杜家的声威延及后世,还有震慑力。赵有文说:“也许啥事没有,就是过来和我打个招呼,但那种情况下,还是跑路为好。”

段兰柱是一支速儿村人,弟弟人称段二,父亲外号“大圪丁”。段二娶媳妇时,他哥调集了42辆车,把周围几十里内的车都用上了。这么大的排场,在当地不说“绝后”,确实是“空前”了。段兰柱就是这么一个人,家里除保镖外,什么人也收留。侯明和大丑就是长年藏匿在他家的小偷。
一次段兰柱请张家四十二号村的张珠吃饭。按年龄,张珠是段兰柱的长辈,父以子贵,张珠的儿子张锦是县政府首席秘书,人称“红笔师爷”。段家有意与张家交好。
当炖羊肉端上桌时,张珠说:“兰柱子,你这羊肉像我家的蘸(催肥)羊肉。”意思是你纵容你养的小偷偷了我家的羊肉来请我吃。段兰柱确实闹不清羊肉的来源,也绝不承认是偷的。主客不欢而散。
张珠回去后感觉挺窝火,受了侮辱,就仗着儿子的关系,以抢劫罪告了段家兄弟。
县里派兵抓段家兄弟时,因其声威,没有正面接触,在离一支速儿村不远的红山口村的土围子里待着,等待时机。这天在西山上搭礼返回的段家兄弟,路过红山口时,遇上黄家夭村听说了官兵意向的刘三维。刘故意和段说:“围子里有官兵,给了我就绕开走了,就不知道你们了。”不信邪是段兰柱的个性特点,见人家这么说,不知是有意怂恿,说:“我身正不怕影子斜,怕球甚了?”说话就进了围子里。
兵们见段家兄弟主动找上门来,就用客套话先稳住了,说:“说县里有个案子,涉及到了你们,不大点儿事,跟我们去说清楚了就没事了。”
一是官兵人多,二是以为自己真没事,就跟着走了。走到离县城不远的毛闫夹洼,兵们说:“做甚的得像个甚,要不捆绑住装装样子?”段家兄弟没有感觉不妥。
可是,这一捆从此再没出来。
弟兄二人都是硬骨头,任你酷刑逼供,就是不承认犯罪。没有口供,又没有人指认,定不了案。
这时“红笔师爷”张锦出面了。趁段父大圪丁上门求告他的时候,他“嘱咐”说:“我打听了,弟兄俩的罪行严重,都保是保不住了。老大罪行更重些,再开庭时,你把罪过都推到老大身上,老二不是就保住了?”于是大圪丁在法庭上忍痛对大儿子说:“二子叼人哇,还不是你督促上走的?”有父亲如此指认,一个主谋,一个参与,弟兄俩都被判了死刑。
大圪丁被气得碰狱门,被训斥后放了。
后来张珠得了“扛脯疔”(胸脯上生疮)死了。死前说胡话,说段兰柱在阴间里告了他。

王二罗,即王久昇先生,相比其他三位,是个“文汉子”,所以是“半条”。哥哥是我的高祖久海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满罗,是个大财主,财力雄厚,曾引起陕北红军的注意,亲自登门劝说他减租减息。王二罗自己最火爆的时候,开出的贴子(相当于后来的支票)在和、清、托三县范围内可以当现金花销。这说明他办事很有信誉。
王二罗和段兰柱是儿女亲家。王二罗的三公子王存宽,娶得是段兰柱的女儿。
王二罗在壮年如日中天之际,被自家人设计致残。一是为长者讳;二是家丑不可外扬,恕我只能得简单说一下。
王二罗的父亲叫王明,王明的弟弟叫王月。王月自然是王二罗的亲二伯。
四月十八这天,白彦不浪庙上唱戏,家住附近黑土崖村一向和睦的王家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局。趁人们都出去看戏之际,王月的儿媳妇,勾引王二罗(二人是大伯子和小婶子关系)。王二罗中计,刚刚脱光了衣服。二婶(婆婆)和兄弟(丈夫)出现了。
三人合力把王二罗按在炕上,剜了双眼,挑了脚筋。
期间二罗乞求:“二婶,留个活命哇!”
二婶说:“留得了!”
王月一家犯案后逃到后山地区,至今没有音信,与留在本地的王家失去了联系。
王二罗的结局是几位汉子中最好的一个。致残时不到五十岁,七十岁后病故。
二公子王善宽为替父报仇,进山当了二十年土匪。当然他并没有找到他二爷爷一家的踪影。后因内部火并,被同伴杀死在密令沟梁上。第二年被人发现时,尸体已经不全,三弟王存宽收拾好,把二哥埋了。
存宽公寿年88岁,子孙繁盛。从我记事起,曾祖父一辈只有他一个了,他是我祖父的三伯,我叫他老爷爷。老爷爷记忆好,也健谈,家族的历史,我听他说了不少,可惜当时不懂得留存笔记,很遗憾。
几位汉子的共同特点是逞强、跋扈、少城府。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他们,也残害了他们。当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时,一些人总以为没人管了,自己成了老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局总是很悲惨。这样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不断重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