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噪音吧 关注:23,853贴子:573,019
  • 16回复贴,共1

噪音受害者:为什么我生病了,却说我是矫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受伤的人拼命遮掩伤口
无知的人却在撕开伤口
大家好,我是Frank / 专注邻里噪音研究 / 推动家庭噪音治理 / 构建居家安静观念
楼上噪音受害者关注:邻里噪音联盟
-01-
自从开始关注邻里噪音,不止一次有人问我,楼上噪音导致抑郁症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吗?真的很抱歉,我深知被噪音折磨的痛苦,但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也是噪音受害者,噪音对健康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目前医学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楼上噪音是否可以认定是抑郁症罪魁祸首,尚未可知。
本文将从心理学科普角度分析噪音是如何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的,只提供参考,不作为医学鉴定标准。另外,邻里噪音问题与房屋风水、个人运势这些玄学没任何关系,我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人们对噪音危及身心健康感到的恐惧,源于我们对人体运作机能的陌生,生病不可怕,可怕是对病症的无知。

实际上,平时的我们,就和大多数人一样,爱笑、阳光、温柔、洒脱,可是明知自己不快乐,在人前却用一百二分的努力假装冷静,以此证明自己没有异常。夜幕降临,一个人躲在车里,卸下笑容,歇斯底里的情绪翻涌而上,镜子前的自己早已成了陌生人。
噪音困扰下的我们已经很久没真正快乐了,但是我们不被人理解,常有人说“住高层都这样”、“你太斤斤计较了”、“我家楼上也吵但我没放心上”、“你就是太矫情了”......没错,每次找人诉苦,却总被人误认为是矫情,对方投来了异样的眼神,无法理解我们的真实处境,这才是我们感到无奈无助的根本原因。

-02-
噪音心理学的研究属于边缘学科,大众的关注度很低,因此我们成了大家眼里的“少数者”,但是受邻里噪音影响的人绝不是少数。根据全国物业协会的数据显示,邻里噪音的投诉量占比超40%,也就是说全国约有40%的居民对邻里发出的噪音不满,这么高的比例,至少能给我们一点勇气直面噪音问题。
噪音常使人产生烦扰,妨碍注意力,干扰休息睡眠,破坏安静的环境氛围。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噪音环境噪音卫生标准租调查发现,居民区白天的环境噪音达到55分贝时就会引起个别人产生明显的烦扰,但夜间超过45分贝就会影响人休息。楼上小孩晚上的蹦跳的瞬时噪音常能达到60分贝,因此影响楼下睡眠是十分正常的,这与我们矫不矫情无关!

噪音是一种能分散注意力的刺激,这种刺激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噪音刺激的意义和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感觉系统接受的信息比神经中枢能分析的信息更多。为了筛除无用的噪音,需要“精神过滤”来识别,但是这种过滤有局限性,当个体处于警觉、紧张、疲劳、焦虑时,过滤功能受阻,导致忽略噪音的能力下降,而从事脑力工作和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者,噪音忽略能力越差。如作家、医生、律师、会计师、软件工程师等。
-03-
人听到声音时,会立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特点,同时会感觉到这个声音的方向、远近和熟悉度,并由此产生情绪变化、联想和回忆。研究表明,固定时间且持续的声音更容易被适应,而突发性、间断的、不定时的声音,易对听者造成不适感,如打扰到正常的交谈,影响休息,引起烦躁、敏感反应。
噪音敏感,是在噪音刺激下产生的过激反应,赫尔辛基大学和奥尔胡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对噪音敏感度较高的人群,其大脑颞区灰质的比例较高,海马区与右脑岛也有相似的特征。这些皮质与亚皮质区是大脑负责声音感受的网络组成部分,是大脑感受外界信息并将之与内心状态进行匹配的地方。也就是说,对噪音敏感的人往往是由于更容易因噪音产生内心活动而导致的。这些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活动,是不受个人意志转移的,因此噪音敏感是无法自控的,这与鬼神邪祟无关,只有通过科学认知才能解开困惑。

全世界大约20%的人属于噪音敏感者,一旦对噪音敏感,注意力更容易被噪音吸引,休息睡眠易被噪音干扰,因而会表现出烦躁的情绪。邻里噪音属于噪音范畴内的特殊分支,相比交通噪音、机器噪音、建筑施工噪音,邻里噪音与个人情感关联更高,如果楼上住的是自己的家人,噪音敏感度就会降低,而素不相识的邻居,个人素质、生活习惯、家庭教育、文化水平各不相同,楼上的噪音使楼下住户产生憎恨情绪,极易触发心理过激反应,继而引发易怒、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
建议有明显神经衰弱症状的朋友暂时换个生活环境生活,在新环境中生活需要暗示自己:生活中的噪音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是在别墅或农村自建房,邻居庭院内的狗、半夜叫春的猫、农村起早的公鸡、聒噪的村妇都会成为噪音制造者,而你应该学会去调整心理的过激反应,调低对安静的标准度,有助于脱敏。

-04-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历史上著名的反噪音斗士,他认为,那些对噪音不敏感的人,也就是才华水平非常低的人,他们同时也是对哲学、诗歌、思维、艺术等均不敏感的人。他们为什么对噪音不敏感呢?叔本华说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组织十分粗劣”。
叔本华提出:一个人越是需要噪音,说明其没有能力享受平静,说明其才华处于低级的水平;一个人越是对噪音敏感,这个人的才华就必定相应较高。也就是说,一个人对噪音的敏感度,是与这个人的才华成正比关系的。

噪音敏感不是病,所以不必惊慌,敏感是可以通过方法脱敏的,我就正在脱敏的过程中,已有了较好的效果,对一些不影响到我休息噪音,已经可以忽略。但是长久的敏感会引发的过激心理反应,导致了心理疾病,诸如神经衰弱、焦虑、恐惧、抑郁症,轻微的心理疾病,需要重视观察,及时就医,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性格、家庭处境、经历事件、心态等因素有综合关系,楼上噪音与抑郁没有直接关系,但噪音是诱因。
对于所有邻里噪音受害者来说,我们都是优秀善良的,因为我们对安静有着更高的标准,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至少我们不是组织粗劣的大脑。只因我们的生活的这个时代,个体之间差异太大,我们无法去要求别人在家保持安静,但是我们正在努力,去呼吁社会关注邻里噪音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一定会有更多人关注重视邻里噪音,更多的人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才会促进噪音治理,让大众养成安静的居家习惯。
本文参考文献:
【1】白木、子荫《噪音影响心理健康》.《劳动世界》2002.7:P24
【2】苏晓婷、毛静馥、王永权《论噪音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8.2:P143
【3】辛鑫《听觉过敏的临床特征及评估方法》郑州大学.2014.3
【4】陈燕芳《声敏感的临床特征及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5


IP属地:江苏1楼2020-04-29 19:56回复
    如果能把噪音敏感的人住在一栋楼上,不敏感的集中到另外一栋楼上,这样最好,因为噪音敏感的人一般比较安静,不怕噪音的人,生活一般吵吵闹闹,动作比较快,也激烈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4-30 06:40
    收起回复
      2025-08-15 21:17: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下用震楼神器,才是噪音问题上最大的悲哀,害人害己,本身就有问题用了更疑神疑鬼,本吧建议封掉,社会风气日下的祸源!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0-04-30 12:35
      收起回复
        干它!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5-02 0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