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承担起江边救援责任的老年冬泳队,高价打捞尸体的、被视为冷血的捞尸人,陷于道德讨伐的江边渔民,声言“无能为力”的相关公职人员……未及走出对三位因救人而溺亡的大一学生的感动,舆论开始聚焦于事件背后的善与恶、冷与暖、罪与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深入事发地,带回了许多第一手的、独家的采访
本刊记者/严冬雪(发自湖北荆州)
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宝塔湾江面。一排铁钩窸窸窣窣地沉下江面,又缓缓地被拉上来。细小冰冷的钩尖挂住一位年轻人的衣服,将他拖出水面。年轻人沉在水下一个多小时,生命的气息早已消散。
这一天,多云,无风,夏暖未消。江岸上,湿透的红色上衣紧贴在年轻人的胸膛,他双目紧闭,嘴巴微张,表情安详,似在熟睡。后来人们知道,他是长江大学2009级大一新生陈及时。这天,为搭救两名落水少年,陈及时与该校另两名大一新生何东旭、方钊以相同的方式离去。
生命无可挽回,江面回复平静。事后不断泛起的纷争、喧嚣、是非,已与三个年轻人无关。
本刊记者/严冬雪(发自湖北荆州)
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宝塔湾江面。一排铁钩窸窸窣窣地沉下江面,又缓缓地被拉上来。细小冰冷的钩尖挂住一位年轻人的衣服,将他拖出水面。年轻人沉在水下一个多小时,生命的气息早已消散。
这一天,多云,无风,夏暖未消。江岸上,湿透的红色上衣紧贴在年轻人的胸膛,他双目紧闭,嘴巴微张,表情安详,似在熟睡。后来人们知道,他是长江大学2009级大一新生陈及时。这天,为搭救两名落水少年,陈及时与该校另两名大一新生何东旭、方钊以相同的方式离去。
生命无可挽回,江面回复平静。事后不断泛起的纷争、喧嚣、是非,已与三个年轻人无关。
“这就像买口香糖。你去买口香糖,是不是要出钱呢?你不能说不给钱吧?”陈波的雇主——荆州市八凌打捞服务有限公司法人兼经理夏兵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