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吧 关注:35,192贴子:242,600
  • 13回复贴,共1

《人间词话》南唐!后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来惭愧,一直想看的,却一直有着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说,有的是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 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当时读书到此处,差点跳起来骂周济王八蛋。后来再一细读,才发现是我误会了。虽粗服乱头,难掩国色。倒底还不是骂人的话。不过依然让人心里不是很舒服,最后还是感觉静安兄来的忠实’)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为词人所长处。
(历史无数种可能,但只有一个事实。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后主做为一个君王他是失败的。没有谁是天生的强者,惟有在挫折中不停站起来的伟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人来吧里说了几句许是夸大,许是过激的言语。就 .....   
怒斥者有,善诱者亦有!倒不如直接对来人讲:本吧只谈风月,不问国事。来的好。)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宅男宪女们尽可放心了!)



1楼2009-11-06 15:09回复
    转帖?顶下!


    2楼2009-11-06 15:21
    回复
      2025-11-08 23:37: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直不知道 是不是我的理解是错误的
      以前在吧里 也见过 有人对于周济评后主的不满意
      不过 我倒一直觉得 所谓美妇人 自是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施连捧心都美的别是一般风景 那愈真实则愈觉夺人心魂
      所谓 “粗服乱头” 应该也是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那种
      温、韦二人 前者注重言语雕琢 后者倒相对浅白如话些
      而后主 自然白描 不刻意雕饰 至后期俨然自成一脉
      “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即使衣沾补丁 发插芦苇 可回眸那一瞥 为何不能跌落小黄花似的动人呢?
      实在觉得 周老是在夸后主~~
      


      IP属地:上海3楼2009-11-06 23:23
      回复
        分开谈。
        介存斋论词杂著
        周济若要贬斥,那是毫不留情面的。譬如“人赏东坡粗豪,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粗豪则病也。”,又如“白石词,如明七子诗,看是高格响调,不耐人细看。白石以诗法入词,门径浅狭,如孙过庭书,但便后人模仿。白石好为小序,序即是词,词仍是序,反复再观,如同嚼蜡矣。”
        这则不过说三人的风格不同,并不是要分高下。
        这周济也算因为静安的一次引用,越发的在大众中间有了名声。大概他自己也想不到吧!


        4楼2009-11-07 11:18
        回复
          本吧只谈风月,不问国事
          词源于情,情源于事。“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我近日重读后主词,但觉有一些血泪凄厉,有失蕴藉。若是平常人为此语,不免无聊,如同十几岁少年拍案疾呼“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实在让人忍俊不禁。但后主来说,就很是让人慨叹扼腕。全因为,有那经历在里面。所以我觉得,谈一谈是好的。但争胜却大可不必,争胜之心大了,求真之心也就淡了。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终究好胜。


          5楼2009-11-07 11:28
          回复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重读这一段,实在有趣。以前读静安的词话,就觉得他说的真对。因为我实在看不出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有什么样的好处来。自然就觉得第一句是别的句子比不上的。
            今天重新来看,发现整首词的格局(这词大概不确)在这里,第一句写景起兴;第二句荡开来;第三句又收回来,有了寄托;第四句余音袅袅,留足回味。安排的很妙!
            于是细着来看,按照王氏的分类,第一句当入“有我之境”,若是单着出来看,若要细着说好,我觉得西风句更好,前静后动,静的仅仅是景,西风吹起,景色动了起来,一个愁字,总括全句,没有写出来的荡漾水波犹如愁绪缠绵波动。正如静安所说的“美人迟暮”,也正如后面一句所说的“韶光”“憔悴”,景中含情。放入整首词中间,就定了全词的基调。就有点像装修里面讲的,一个屋里挂一幅画,这幅画就把整个房间的装饰风格等等定下来了。
            而细雨梦回句,单出来看(噢,下次再说吧)


            6楼2009-11-07 11:56
            回复
              我只是觉得用粗布乱头形容后主词略有不妥罢了! 自然,我们要理解成:不加雕饰,玉质天成也不无不可。有人雅喻、有人妙喻、自也有人做惊人之喻。或许是时政的原因吧!晚清时候这样的人比较多一些,有作诗咏牙签的咏痰盂咏夜壶的,竞也有咏来俊臣等酷史的。
              正如静安所语:词无高下是非。只是人们鉴赏的角度不同而已。有人唯喜婉约的花间亦有人只爱辽阔的豪迈。但更多的人是矛盾的结合体。以前喜欢后主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长恨水长东。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诸句。
              近日却独爱这‘不知梦里身是客,一晌贪欢’大有佛家偈语之意。许是胡人的缘故,我佛却做不到这般逸雅。
              今日,也不能单说是今日。只是一时感悟更深!
              读书是要有底蕴的。知道有些书是碰不得的,至少是此时碰不得的。
              头一次读到天问时‘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忍不住有拍案之感,可惜,当时是站在书架前,无案可拍。余爱灵均,却不敢翻《楚辞》。曾经读先秦诸文,往往是看过原文再翻译文,有时甚至只看译文。结果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如桐生的一番解说,就我个人而言是看不到的。
              


              7楼2009-11-08 02:21
              回复
                ……唔,漫漫看…= =、


                8楼2009-11-08 09:05
                回复
                  2025-11-08 23:3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7楼
                  粗服乱头,看着确实不觉得是什么好比喻。粗服也就罢了,乱头,若有美人应自爱惜,即使粗服也不至于蓬头而行,乱头还是比较适合狂士。静安觉得这是把它放在温韦之下,也是有它的道理,周济很是推崇温韦,写他两个的段子不少,搁后主就一“美人粗服乱头”,再就没有了。想来周氏是偏爱精致匀称的,后主词虽然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在他看来,却是“不受控捉”,或许心中略有不喜?不过作为文学欣赏来说,他仍说了公道话,“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静安说了词无高下是非?我记得他开篇第一即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高下仍是分的。大致无殊是想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分优劣”吧?
                  ‘不知梦里身是客,一晌贪欢’大有佛家偈语之意——可为我细道来? :)


                  9楼2009-11-08 09:45
                  回复
                    自我略翻过章氏炳麟的 国学概论,就不做唐以前的文章不借助注释读懂之想了。仅通小学一项,就不是我这种野路子可以用的下心的,有些事情还是非专业人士不办啊,呵呵!
                    《天问》未曾读过,想必是很有趣的一篇文章,想那春江花月夜,只一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遂成千古绝响。但因为屈平的文章实在太长,而楚辞作为楚地的地方文学,也有它不够雅的地方,这样就有点像今天的地方剧,看字幕我就懂,听就完全不懂,语音语义的差异很大。比如像那首很有名的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若是原文的越人歌,不做翻译,那是谁也听不懂的,船上的王子若没有通译也听的迷糊。所以这个高度对我来说确实是太过于高了呢。


                    10楼2009-11-08 10:03
                    回复
                      回复:9楼
                      罪过,‘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11楼2009-11-08 10:06
                      回复
                        回复:10楼
                        暂不做楚辞之想,倒是最近被钱穆的一篇文章,弄得对《论语》里面的小品很是向往,大约更没有时间去看它。只不晓得这里有没有也向往《论语》的?说起来我以前可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会去向往论语啊,哈哈,亏得钱老的文章写的太好了! :)


                        12楼2009-11-08 10:19
                        回复
                          回复:9楼
                          嗯、后主泣血之作,自然不用雕饰的。
                          若以周济之言而论:李白之句算不算是,破鞋草帽、不摆造型、风流自出呢!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人生如梦,而梦中也仅是过客。比我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何如?
                          回复:10楼
                          《天问》是屈原同志从盘古开天始一直问到他活着的时候。中间有许多的传说故事,因不知、故不解其义。
                          回复:12楼
                          钱穆先生的书还真没碰过。钱钟书的倒是翻了!
                          前些日子有读《论语》,开如还规规矩矩的读了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雍也、述而等篇,后面的都在乱翻。说个比子见南子更八卦的事,原来我们伟大的圣人先生是得天地之灵气而孕的。
                          小子拙见:我一直是不喜欢儒家学说的。让为孔孟一直都在宣扬一种奴性思想。而且还是二手奴性,不仅奴役他人亦在欺骗自己。孟子一句‘君子远苞厨也’让我感到无比的虚伪。不知为何我总会不自觉的把政治同宗教联系在一起,许是它们本就是一样的性质吧!一开始是好的,不过到了一定时候就变质了。
                          依然万宝路  
                              年少芹芹莫言愁,富贵荣华总是空
                          2楼
                          2009-11-07 20:32   回复  
                          无殊775  
                              回复:2楼
                          宝路至理,我佛无欲,唯求一空。
                          却受尽世人供奉,乃是坐享人间富贵也!
                          或许,上帝是对的。他在《圣经》的一开始就告诉亚当夏娃他们不要去吃那果子。
                          但是经不起诱惑的人类还是吃了。于是他们看到了真相,知道了羞耻。但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苦难。(无耻者无畏,无畏者无敌)
                          


                          13楼2009-11-11 13:41
                          回复
                            • 220.232.142.*
                            回复:13楼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人生如梦,而梦中也仅是过客。比我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何如?
                            你所说的是超然词外的联想。
                            “梦里不知身是客”终究需要着落在“不知”上面。和“醉乡路稳益频到,此外不堪行”所含情意相似。
                            桐


                            14楼2009-11-11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