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疆故事(二)来新疆要克服的第二个困难就是语言关
很多人告诉我,少数民族很野蛮,比如河边街卖羊肉串的新疆人,从来不敢靠近,但是来了新疆以后,我们变成了少数民族,我不敢断言新疆人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我可以给大家分享几件事,由大家来判断吧。
我们是进入阿克陶县农村的第一批汉族老师,也就是说,我之前的同事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汉族同事,第一次进村,村民看我们就像看动物一样,你想,一个村子来了个陌生人,还是和他们长得不一样的人,肯定全村都在议论,出于礼貌,他们看见我们就笑笑,点点头就离开了,一进去校园,那些新疆小孩子跟猴子一样,尤其小男孩一点不认生的涌到我们身边,然后笑着说,老师,你好!我们也好奇地说,你好,然后第二句就开始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爸爸叫什么名字?我们就开始纳闷这孩子真没礼貌,还问我爸爸叫什么名字!瞬间又感觉这就像我们学英语看见来了个老外,也一样是问这些,如今看来,那些好笑的行为背后还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他们第一次见到汉族老师,凭着自己学到的那点不正宗还极不标准的普通话跟我们聊天,闹出笑话很正常,新疆人的名字分两部分,比如一个孩子叫买买提·阿布杜热合曼,买买提是家人给他起的名字,维吾尔族为了表示对男人的尊重,他们都会在男人名字后面加一个江字,这是对一个男人的尊称,平时也都会叫他买买提江,库尔班江等等,黑点后面是他爸爸的名字,你会看他的身份证知道他爸爸叫阿布杜热合曼(江),将来,买买提江有了孩子,他的孩子会有自己的名字,然后黑点后面就是买买提,写出来就是新的名字•买买提,这就造成了一个维吾尔孩子知道他爸爸的名字,最多到他爷爷的名字,他爷爷的爸爸叫什么,祖宗是谁就不晓得了,在传承这方面,汉族的名字更博大精深,维吾尔族的名字也就那么多,重名的太多了,只能靠爸爸的名字去区分了,如果爸爸的名字也一样,那就只能靠脸去区分了

我们刚到新疆是2018年3月,除了老师会说国语,学生会说,农民基本不会,无法沟通,我们拿着钱去买东西,沟通不了,然后花不出去,有个同事在客运站附近想去厕所他要进门,那个维族保安国语不好但是示意不让他进,同事说上厕所,上厕所!维族保安听不懂,但是工作需要的简单国语他学会了,保安以为他要进站,赶紧说没票了,没票了!于是一个说上厕所,一个说没票了……
新疆这两年大规模的招聘内地的汉族老师主要是为了普及国语,我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中国人不能听不懂中国话,更不能不会说中国话!刚去的时候,我们隔壁幼儿园的园长是北疆来支教的汉族老师,幼儿园书记和副园长都是本地的,每次开会,书记和副园长国语费劲就直接用维语交流,然后哇哩哇哩(形容说维语听不懂的懵逼状态)说半天,他俩纷纷点头,然后扭头问那个挂职园长觉得怎样?挂职园长一脸懵逼说什么怎样?我们平时也是,我们一起吃饭,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听得懂,他们说什么我们听不懂,然后你从他们的聊天中只能听懂自己的名字,知道别人在说你,却不知道说你什么,你品,你细品……
最难的还是教学,你第一记不住班级里超长的孩子的名字,第二没办法给孩子解释课本上的内容,尤其是成语,甚至有个同事问我,麻雀是什么?于是,我们又是手机百度图片给学生看,帮助学生理解,又是比划表演,真的太不容易了,特别是遇到一年级的小孩子,什么也听不懂,他呆呆地看着你用不同的表情命令他不要乱动,不要离开座位,让后,他笑着跑出了座位
即使大一点的孩子,尤其学习差的孩子,他们也听不懂,也许是懂了装不懂,总之,2018年是我们语言退化最严重的一年,因为我们为了方便交流,会选择最简单的词语,忽略主语,忽略形容词,忽略一切能忽略的,像是对待两岁的孩子一样,于是,新疆普通话就变成了你快快地去了然后快快地回来,你好好的写一下

两年了,不知不觉中,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民开了小饭店,小卖部,有了微信支付,你在南疆的农村一样可以不带现金,他们一样刷抖音,你可以随意的买东西进行日常交流,孩子们的话学得更快了,有些聪明的孩子更着汉族老师说的普通话一点口音没有,当然,也导致一个班是什么地方的老师,这个班的孩子带什么地方的口音,因为一群学校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老师,蒙古族老师,藏族老师等等,各民族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新鲜好玩的事情特别多!
总之,我深感领导人的英明,调动大批年轻人到边疆去,从方方面面影响当地人,让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两年多的时间,成果已经显现!当地人也已经习以为常,热情开朗的维吾尔族喜欢开玩笑,喜欢主动和你打招呼,你会在新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朴实。
给大家分享几张图片,这都是我带过的孩子,非常可爱,他们会摘一朵花送给你,揣一把红枣送给你,或者是一个核桃,简单,朴实,却很打动你!



很多人告诉我,少数民族很野蛮,比如河边街卖羊肉串的新疆人,从来不敢靠近,但是来了新疆以后,我们变成了少数民族,我不敢断言新疆人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我可以给大家分享几件事,由大家来判断吧。
我们是进入阿克陶县农村的第一批汉族老师,也就是说,我之前的同事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汉族同事,第一次进村,村民看我们就像看动物一样,你想,一个村子来了个陌生人,还是和他们长得不一样的人,肯定全村都在议论,出于礼貌,他们看见我们就笑笑,点点头就离开了,一进去校园,那些新疆小孩子跟猴子一样,尤其小男孩一点不认生的涌到我们身边,然后笑着说,老师,你好!我们也好奇地说,你好,然后第二句就开始问,你叫什么名字?你的爸爸叫什么名字?我们就开始纳闷这孩子真没礼貌,还问我爸爸叫什么名字!瞬间又感觉这就像我们学英语看见来了个老外,也一样是问这些,如今看来,那些好笑的行为背后还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他们第一次见到汉族老师,凭着自己学到的那点不正宗还极不标准的普通话跟我们聊天,闹出笑话很正常,新疆人的名字分两部分,比如一个孩子叫买买提·阿布杜热合曼,买买提是家人给他起的名字,维吾尔族为了表示对男人的尊重,他们都会在男人名字后面加一个江字,这是对一个男人的尊称,平时也都会叫他买买提江,库尔班江等等,黑点后面是他爸爸的名字,你会看他的身份证知道他爸爸叫阿布杜热合曼(江),将来,买买提江有了孩子,他的孩子会有自己的名字,然后黑点后面就是买买提,写出来就是新的名字•买买提,这就造成了一个维吾尔孩子知道他爸爸的名字,最多到他爷爷的名字,他爷爷的爸爸叫什么,祖宗是谁就不晓得了,在传承这方面,汉族的名字更博大精深,维吾尔族的名字也就那么多,重名的太多了,只能靠爸爸的名字去区分了,如果爸爸的名字也一样,那就只能靠脸去区分了


我们刚到新疆是2018年3月,除了老师会说国语,学生会说,农民基本不会,无法沟通,我们拿着钱去买东西,沟通不了,然后花不出去,有个同事在客运站附近想去厕所他要进门,那个维族保安国语不好但是示意不让他进,同事说上厕所,上厕所!维族保安听不懂,但是工作需要的简单国语他学会了,保安以为他要进站,赶紧说没票了,没票了!于是一个说上厕所,一个说没票了……
新疆这两年大规模的招聘内地的汉族老师主要是为了普及国语,我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中国人不能听不懂中国话,更不能不会说中国话!刚去的时候,我们隔壁幼儿园的园长是北疆来支教的汉族老师,幼儿园书记和副园长都是本地的,每次开会,书记和副园长国语费劲就直接用维语交流,然后哇哩哇哩(形容说维语听不懂的懵逼状态)说半天,他俩纷纷点头,然后扭头问那个挂职园长觉得怎样?挂职园长一脸懵逼说什么怎样?我们平时也是,我们一起吃饭,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听得懂,他们说什么我们听不懂,然后你从他们的聊天中只能听懂自己的名字,知道别人在说你,却不知道说你什么,你品,你细品……
最难的还是教学,你第一记不住班级里超长的孩子的名字,第二没办法给孩子解释课本上的内容,尤其是成语,甚至有个同事问我,麻雀是什么?于是,我们又是手机百度图片给学生看,帮助学生理解,又是比划表演,真的太不容易了,特别是遇到一年级的小孩子,什么也听不懂,他呆呆地看着你用不同的表情命令他不要乱动,不要离开座位,让后,他笑着跑出了座位




两年了,不知不觉中,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民开了小饭店,小卖部,有了微信支付,你在南疆的农村一样可以不带现金,他们一样刷抖音,你可以随意的买东西进行日常交流,孩子们的话学得更快了,有些聪明的孩子更着汉族老师说的普通话一点口音没有,当然,也导致一个班是什么地方的老师,这个班的孩子带什么地方的口音,因为一群学校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老师,蒙古族老师,藏族老师等等,各民族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新鲜好玩的事情特别多!
总之,我深感领导人的英明,调动大批年轻人到边疆去,从方方面面影响当地人,让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两年多的时间,成果已经显现!当地人也已经习以为常,热情开朗的维吾尔族喜欢开玩笑,喜欢主动和你打招呼,你会在新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朴实。
给大家分享几张图片,这都是我带过的孩子,非常可爱,他们会摘一朵花送给你,揣一把红枣送给你,或者是一个核桃,简单,朴实,却很打动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