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这么说,肯定就会有吧友这么反驳:你这个是带着若狭=浅香来找的梗,原作中反复提到的只有拉姆,若狭的声优是拉姆的声优平野文,她的发型是高桥留美子老师的发型,至于精分?人设上的巧合罢了。一个小配角怎么会是朗姆篇浓墨重彩刻画的老师的原型呢?
其实,我也觉得这里边可能有巧合的因素在,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正是想说明梗是有主观性的,是可以被作者操控的,甚至可以是由读者附会的。比如我可以这么说:正如老贼把峰不二子的两面分配给了有希子和贝姐一样,朗姆篇的巧思就在于青山老贼把拉姆这个角色一分为二平均分配给了若狭和胁田

若狭对应情绪化,胁田对应开朗活泼,共通点是他们都具有拉姆的暴脾气(time is money?)。另外,胁田的女性化特征似乎也在此找到了照应。除了拉姆以外,阿忍才是老贼在刻画若狭老师时藏在底下的一面,因此这个人物才会被伪装得看上去是朗姆,但底子里其实是浅香。
明明很扯对不对,但是竟然也莫名的有点带感和洗脑,这就是我要的效果,欢迎大家继续延伸和抛砖引玉,觉得不好也可以提

其实在我们厨朗论的拥趸看来,若狭老师假面骑士梗也颇有点这种意味。
当然我承认,M-RO大神找的梗的贴合度比我随便想出来的阿忍论还是要看上去靠谱的。这里我没有说M-RO的梗不对(相反,大神找出的很多伏笔是青山设置的关节的可能性还挺大的,飞车角行的深意等等,确实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也没有说我说的阿忍这一层青山绝对没有想到。但是,由我举的这个例子,希望大家可以明白:梗其实是具有回溯性质的一种东西,大家可以去找,可以去分享,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但是要把它拿出来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推理,别人觉得这里可能有点牵强附会,说梗的人反而觉得自己眼光精准,挖掘出了常人看不到的细节,是听者愚钝没有领会深意,这就有点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