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小骆驼长到一岁时,就可以自己吃草了。骆驼是三年两胎,而不是一年一胎。白狮子的存活率更为稀少,所以珍贵。卢彤景最为当心的就是白狮子的绝迹。卢彤景的心愿是将整个阿拉善地区的白狮子全部考察一遍,看看究竟还有多少白狮子。
骆驼可以很长时间不吃不喝,但最多也只能撑半个月时间。饥饿的骆驼开始时站不起来,慢慢地,腿就水肿,最后腿肿得像水桶一样,并且开始溃烂。没等到烂完,骆驼就死了。如果骆驼是夏天或春天死的,马上就会变成木乃伊。这主要是天气干燥,年降雨量不到5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4500至4700毫米。牧民只要发现骆驼站不起来,就必须要用人将它抬起来,并且马上给它加强营养,喂草喂料,以便恢复健康。
今年的阿拉善算是旧旱逢甘雨,草原有返青的趋势。目前牧民不用买草料了,但是到了冬天,现有的草是绝对不够的。因为在沙漠里,草原的生态很脆弱。只要干旱时间一长,由于草的根茎很浅,也很脆,就很容易被风刮走,连根都不剩下。现在还没有什么好的措施。虽然采取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办法,但是沙漠太大,水太少,而人又太少,所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眼看着草原上的骆驼一天天消瘦、死亡,卢彤景坐不住了。他从2000年的9月开始来北京进行呼吁,住上一、两个月,没有结果就走了。回到内蒙古后,又去了沙漠。他一趟趟往北京跑,要办"哭泣的骆驼"展览,呼吁全社会对阿拉善骆驼及生态环境的关注。至于究竟能否救骆驼,怎么救骆驼,他心里没底。
(三、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这篇报道已在报纸上发表过,但有些朋友未必注意到。尽管北方草原的情况未必都是这样,但我们希望通过阿拉善,让大家知道我国北方环境恶化已到了何等程度。
*骆驼有草吃就不会死,就这么简单!
2001年1月4日,本报报道了来自包头的环保志愿者卢彤景携"死亡边缘--沙漠化生态告急摄影展"进京寻找主办单位的事一"哭泣的骆驼"和"你看你看沙尘暴的脸"。一年后,卢彤景携带他近期拍摄的愈发告急的照片再次进京,旨在"我看到了,我要让看不到的你也看到--已绝草而亡和正处于掉毛脱皮死亡进行时的骆驼、穿着衣服的羊、灌满沙子的水井、沙进人退的村庄、向死亡军驼行军礼的政委、骆驼母子死不瞑目、在公路上清理两米高沙暴的铲车、跨过圈养铁丝网吃草的羊群、肆无忌惮的狼、孳生的毒草、国际环保人士的眼泪……
照片可长期警示,而骆驼死亡告急迫在眼前。为此,卢彤景变卖家产携2万多幅照片进京寻找主办单位--看展览救骆驼。
*娘吃不饱肚子,它还活的了
2001年3月3日,卢彤景六进阿拉善拍摄沙尘暴和生态。在没有草的草原上,卢彤景奇怪镜头里的羊群怎么都花花绿绿的?近前细看,每只羊身披颜色各异的衣服。以前,卢彤景见过个别穿衣服的羊,而这次竟全体着装。"不穿衣服不行啊"牧民告诉卢彤景:"吃毛吃得厉害",牧民解开一只羊的衣服,卢彤景看见肚皮裸露,青筋暴露,肉色分明。2001年,阿拉善滴雨未下,山羊不仅吃光了地表草,还掘草除根。断草绝粮的山羊开始羊吃羊。而这些羊是牧民的命根子,他们靠卖羊绒生存。互吃羊毛的羊等于吃掉了主人的财产。主人说,羊毛没了少了还不算大事,羊在就行。最让他们心痛的是骆驼,他家的骆驼已死了两峰,没草吃,饿死了。现在村里很多人家死了骆驼,还有刚生下就死的。
果然,卢彤景路途中不断遭遇死骆驼。他说:"隔个一二里路,就见一黄乎乎的东西。沙尘暴一来,它们马上就变成白的了,白骨。"阿拉善左旗,卢彤景观察一刚出生的小骆驼,3小时过去了,还没站起来。一般情况,出生半小时的骆驼就自由行走了。牧民沉重地摇头:"完了,站不起来了。"
卢彤景问原因,牧民说:"娘吃不饱肚子,它还活的了?"
目前,活着的骆驼在等待草,部分站不起来的更是渴望草。甘肃售草1公斤0.80元,当地玉米1公斤0.90元。牧民计算草价能接受,但运费付不起。等待草的骆驼,最终等待的是死亡。2001年6月,一牧民对卢彤景说:"再有半个月没草吃,我家的60多峰骆驼都得死。"另一家牧民不忍眼看悲剧成真,遂忍痛将家中80多峰骆驼廉价卖了,得款3万元。老两口1万,两个儿子一人万。卢彤景问他们将财产卖了,吃什么?靠什么生活?牧民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