斝这一器型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四期(公元前十六世纪), 盛行于殷商,延续到西周早期(公元前九世纪),西周中期后不见,发展存续历经七百余年,在商代流行时间最长,且多用于宗庙祭祀之礼,在商代青铜酒器中地位极高。在先秦文献中,斝多认为用于祼礼,如《周礼 ·春官· 司尊彝》:“秋尝,冬蒸,祼用斝彝黄彝。而对于礼的具体流程与意义,学者说法不一,较为通行的解释是指祭祀完毕之后以酒洒地,即 “不饮而灌于地的一种祭名”,而斝在祼礼中应当用于和酒和滤酒。《礼记·明堂位》中亦载有,“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 斝,周以黄目。”斝与其所代表的这种古老而庄严的祭祀仪式,在商代晚期就已经成为只有王和贵族才能拥有的真正的奢侈品礼器。《礼记·礼运》:“盏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用通俗的话来讲即,祭祀时都用盏斝向尸君祝酒,不符合礼制,是僭越了君王的表现,故而可见,斝在商代礼制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商晚期的安阳,世风渐趋奢华,此时作为被认为是先王贵重的酒器——斝,如果被发现为诸侯所使用,也会被认为是僭越天子的行为,由此其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可知,纣王在经历了早期的英气勃发之后行为日益离经叛道,抛弃了对先祖周祭、特祭的典俗,以至于在所出土的甲骨中几乎见不到纣王祭祀先祖的卜辞,铜斝这一类宗庙祭祀的高级酒器也就随之而锐减,最终和商文明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商文明盛大而又精彩的祭祀文化与酒文化曾经蓬勃发展的无声的见证。
中国青铜器之巅~商代时期礼器青铜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