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青岛志愿者一对一服务外籍隔离人员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该视频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诸多疑惑、讨论。5日,金家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对该事件作出回应,“入境人员实行集中隔离的政策是在3月20日晚下达的,从这之后,才开始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在此政策下达之前的返青人员都是可以居家隔离的。”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说道,因为刚开始没有集中隔离的酒店,所以实行居家隔离。当问及视频中“一对一志愿者服务”时,工作人员表示,这可能是社区提供的一种“人性化”服务。“一对一服务”具体要看其所居住的社区,政府并没有出台明确规定要求志愿者对外国人进行一对一服务。
从吃的、喝的,甚至是宠物用品,都由她来帮忙购买。“是挺忙的,尤其是到了吃饭点,我自己都顾不上吃饭,也得先把他们的饭解决了。”视频中的刘燕说道。
入境人员实行集中隔离的政策是在3月20日晚下达的,从这之后,才开始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在此政策下达之前的返青人员都是可以居家隔离的。”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说道,因为刚开始没有集中隔离的酒店,所以实行居家隔离。
当问及视频中“一对一志愿者服务”时,工作人员表示,这可能是社区提供的一种“人性化”服务。“一对一服务”具体要看其所居住的社区,政府并没有出台明确规定要求志愿者对外国人进行一对一服务。
3月26日,《南京日报》刊文《为了684个“老外”的安康》:有的老外一次只买4片面包,确保每天吃新鲜的,我们就每天送上门;老外要喝桶装纯净水,一次性购买了4大桶,我们就帮他一桶一桶从小区门口扛到楼上;有一位外国友人买了大件物品,没有电梯,我们硬是派了两个人抬上4楼、送进家里;有个小年轻酷爱淘宝,我们有一天帮他送了20多趟快递…
据我所知,目前有青岛排队检测事件,南京一天送二十趟快递事件,上海外籍女婿居家隔离。北京某外籍人士拒绝居家隔离。
这些事件中,南京,上海的事件是被当地媒体以表扬宣传的形式曝光的。在文章发表过程中,当事人和媒体都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就不会发了,对吧)。为什么网上会批判这些行为呢?我们普通国人仅仅要求平权,我们依法纳税,努力奋斗,不是为了给外籍人士特权的,所以,我们讨厌这些对外籍人士特权的人。
上海和南京青岛的基层人员是怎么想的呢?这是表扬信呀,这是我们具体工作的体现。你很难仅因为一篇报道就完全认识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也许他们对当地居民也是这样热诚服务的。我国媒体和基层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外籍人士感兴趣,基层认为帮助了外籍人士,外籍人士的表扬信也可以作为政绩。媒体认为报道这样的新闻会吸引眼球。干柴烈火,造成这样的问题就不见怪了。
首先,那个黑人说”Chinese get out”,真的是这个人的素质有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身处异国他乡,如果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很高的话,一定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但是我们中国对于外国人这种过于谨慎,害怕造成国际影响的“大国胸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留学生的嚣张气焰。
但是,一棍子打死外籍群体也肯定是错误的,歧视任何一个群体都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好处的。首先,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与西方国家甚至我国西部地区都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没有奖学金等优待政策,也会错失很多有志向有抱负的发展中国家学生,这其中很多回国之后会成为他们国家的精英。对于这些人的投资,获得的回报绝对大于奖学金的投入。

从吃的、喝的,甚至是宠物用品,都由她来帮忙购买。“是挺忙的,尤其是到了吃饭点,我自己都顾不上吃饭,也得先把他们的饭解决了。”视频中的刘燕说道。
入境人员实行集中隔离的政策是在3月20日晚下达的,从这之后,才开始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在此政策下达之前的返青人员都是可以居家隔离的。”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说道,因为刚开始没有集中隔离的酒店,所以实行居家隔离。
当问及视频中“一对一志愿者服务”时,工作人员表示,这可能是社区提供的一种“人性化”服务。“一对一服务”具体要看其所居住的社区,政府并没有出台明确规定要求志愿者对外国人进行一对一服务。
3月26日,《南京日报》刊文《为了684个“老外”的安康》:有的老外一次只买4片面包,确保每天吃新鲜的,我们就每天送上门;老外要喝桶装纯净水,一次性购买了4大桶,我们就帮他一桶一桶从小区门口扛到楼上;有一位外国友人买了大件物品,没有电梯,我们硬是派了两个人抬上4楼、送进家里;有个小年轻酷爱淘宝,我们有一天帮他送了20多趟快递…
据我所知,目前有青岛排队检测事件,南京一天送二十趟快递事件,上海外籍女婿居家隔离。北京某外籍人士拒绝居家隔离。
这些事件中,南京,上海的事件是被当地媒体以表扬宣传的形式曝光的。在文章发表过程中,当事人和媒体都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就不会发了,对吧)。为什么网上会批判这些行为呢?我们普通国人仅仅要求平权,我们依法纳税,努力奋斗,不是为了给外籍人士特权的,所以,我们讨厌这些对外籍人士特权的人。
上海和南京青岛的基层人员是怎么想的呢?这是表扬信呀,这是我们具体工作的体现。你很难仅因为一篇报道就完全认识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也许他们对当地居民也是这样热诚服务的。我国媒体和基层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外籍人士感兴趣,基层认为帮助了外籍人士,外籍人士的表扬信也可以作为政绩。媒体认为报道这样的新闻会吸引眼球。干柴烈火,造成这样的问题就不见怪了。
首先,那个黑人说”Chinese get out”,真的是这个人的素质有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身处异国他乡,如果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很高的话,一定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但是我们中国对于外国人这种过于谨慎,害怕造成国际影响的“大国胸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留学生的嚣张气焰。
但是,一棍子打死外籍群体也肯定是错误的,歧视任何一个群体都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一定程度上也是有好处的。首先,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与西方国家甚至我国西部地区都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没有奖学金等优待政策,也会错失很多有志向有抱负的发展中国家学生,这其中很多回国之后会成为他们国家的精英。对于这些人的投资,获得的回报绝对大于奖学金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