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8,629贴子:3,472,105
  • 119回复贴,共1

飞豹应该提高机翼展弦比,增加机翼面积,提高低空低速飞行稳定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飞豹追求最大飞行速度1.7马赫完全没有必要,1.4马赫足够了,反正带反舰导弹也飞不了超音速。
90年代,由于前缘襟翼技术不成熟,飞豹可以直接提高机翼展弦比,增加机翼面积,飞行阻力增大也不要紧,最大飞行速度降低到1.4马赫,提高低空低速飞行稳定性,作为海军的掠海反舰导弹攻击机。
21世纪后,飞豹改进型再上前缘襟翼,改进飞控,进一步提高低空低速飞行稳定性,作为空军的战斗轰炸机。


IP属地:湖北1楼2020-03-29 15:24回复
    正好说反了,机翼面积稍大,或者更重要的是机翼后掠角太大,如果按照当初战斗轰炸机的原设计,40-42度的后掠角就行了,为了自卫格斗,改成了47度40分的后掠角。实际上45度后掠角还是上掀比较严重的角度,小点更好控制。
    低空高速飞行最好是翼载大一些,超过600公斤/平方米最好,空中重量没法降低的情况下,就减少机翼面积,减少主翼的面积,翼展太小了不行,起降距离就加大了,翼面积和展弦比就靠副翼来平衡,低空用前缘缝隙很好。
    如果不追求超音速,直接把后掠角降到35-37.5度更好。
    美国海军为何长期舍不得A-6,就是因为A-6低空很稳,26度的后掠角跟平直翼差不太多。


    IP属地:广东7楼2020-03-29 19:24
    收起回复
      2025-08-12 17:15: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增加前缘襟翼或者缝翼就行了。
      前缘缝翼,襟翼,这种60年代F4都能有的东西,90年代的飞机都不搞,未免过于偷懒了。
      而且90年代J7E都上了前缘机动襟翼了,说明飞豹上更简单一些的前缘缝翼应该没有技术障碍、还是偷懒的结果。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0-03-31 01:17
      收起回复
        70年代中后期,设计前线全天候轻型轰炸机,应该用美国A-6(或英国布莱克本掠夺者)的造型布局,两台不加力的斯贝作为动力,空重控制在11吨以内,最大起飞重量不低于26吨,最大外挂能力8-10吨,最大内油7吨,这种飞机最适合夜间全天候低空中远程攻击高价值目标,不过电子设备(通讯、导航、探测、攻击等)估计要靠欧美各个公司的产品解决了,趁着80年代的良好对外环境,1982年试飞,1985年装备,完全可以用30年。
        美国的A-6E是1997年退役的,中国用到2017年也没啥问题。
        轰-6其实没啥大作用,设计原始,发动机和机体寿命很短,油耗高,载弹量不大,完全可以用30-35吨级的新一代双发全天候前线轰炸机替代,轰-6I用4台民用斯贝,发动机价值250万英镑,这种双发轰炸机用两台,效能完全高于轰-6。生产轰-6只是维持70-80吨级的平台而已,坦白讲,新设计一个80-100吨级平台也行。


        IP属地:广东11楼2020-03-31 12:08
        收起回复
          和苏24狂风同代的炸比,还改啥改,还不如用到退役换歼16接班


          IP属地:宁夏13楼2020-03-31 16:41
          收起回复
            因为当时TG就这个水平能力 飞爆这么简单的飞机 首飞仪表板全震落 飞掉方向舵
            低级错误照样多的很 毕竟没有母体可仿制
            有能力改进了 也没有这个必要了
            老破小房子一样 等拆迁吧
            还装修个啥啊


            IP属地:江苏17楼2020-04-01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