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灵月吧 关注:32贴子:13,842

回复:红楼梦的若干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从最后一段来看,因为是红楼梦故事的收尾。所以从时间上来说,一般是最后的最后。欠泪的,泪已尽。这句应该说的是黛玉,泪尽了,命没尽啊。黛玉没死啊,有可能独身一生?哭了一辈子?或者眼睛哭瞎了(林妹妹罪过罪过,原谅我这么猜你)。那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妙目如果哭瞎了,我其实比你更难过呢。但是怎么解释泪尽呢?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也有可能林妹妹再也哭不出来了,因为她已经和凤姐一样,皆从敬,就是贾敬那个天天炼丹不问世事的老太爷。把俗事抛开,又怎会还有眼泪呢?


23楼2009-10-27 11:06
回复
    欠泪,没欠别的呀。没欠情,没欠债,没欠钱,没欠命,没欠。。。。。。
    宝玉曾经去过贾蔷和那个最像黛玉的戏子那里玩过。贾蔷和那个戏子是那样要好,就象宝玉和黛玉一样。贾蔷买鸟来逗她连宝玉都不看在眼里,最后贾蔷和那个戏子并没有在一起啊。书中有交待,那个戏子回她老家去了,从此分别。
    再说黛玉是贾母一定要接来住的,是外祖母。就算黛玉的父母都双亡。难道黛玉没有亲祖母吗?她还是有其他亲戚的。那个戏子是因为孝道和贾蔷分开回了老家。那么黛玉就不能因为孝道离开宝去,投靠亲人去吗?
    紫娟也曾经对宝玉说过,黛玉将来是要走的,难道你欺负我们小姐家没人了吗?宝玉就疯了,又是藏起船又是胡言乱语。我感觉书的最后,黛玉可能真的被她家人接走了。
    所以我感觉黛玉一定没有死吧。


    24楼2009-10-27 11:15
    回复
      2025-08-13 22:36: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十回很有意趣,因为有很多预示.
      痴人一点,贾蔷的蔷字,要是拆开来看,倒像是二十八回.这个蔷字是由小戏子龄官在花丛土地上划的,划了几千次.这个龄字不知道要怎么拆.总之,我觉得写这里的用意恐怕是要告诉世人,红楼梦未完,还有二十八回呢.因为后二十八回根本不让发表,所以才费心费力地在前八十回里暗示着写.
      曹雪芹必竟是获罪了的待罪之身,有可能是被软禁.他的红楼梦的后二十八回恐怕写完以后,根本没人敢发表过.也就是说,恐怕这书何等珍贵,能见到的人都很少.就象古代曾经有一个医生在监玉里想把自己毕生心血的医书传给玉卒,那玉卒却不敢接,最后医生愤而烧书,留下永远的遗憾.
      所以红楼梦留传至今,后二十八回的篇目一直找不到.肯定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恐怕只有一本呢.说是日本人曾经见过后二十八回,向他们要时,他们又说找不到了.草它晓日奔滴!


      25楼2009-10-28 06:46
      回复
        总之,从龄官画蔷开始,也就是用这群小戏子的人生来展示后二十八回中,大观园这些女儿们的人生轨迹.这部书本来就是假做真时真亦假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第三十六回,宝玉从梨香院回来,说了这样一段话:
        那宝玉一心裁夺盘算, 痴痴的回至怡红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袭人坐着说话儿呢. 宝玉一进来,就和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 .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袭人昨夜不过是些顽话,已经忘了,不想宝玉今又提起来,便笑道:"你可真真有些疯了."宝玉默默不对,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
        得泪者神瑛侍者,还泪者降珠仙草.如果说曹雪芹获罪以后,谁又会因思念而一直泪流满面呢?一定是林黛玉了.如果林黛玉死了,就该是宝玉哭林黛玉了.所谓还泪一说,就没根据了.所以我感觉林黛玉没死.


        26楼2009-10-28 06:57
        回复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节文字中有这么一段话: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我不知其他人怎么想的,但我看到这里真的心很酸.把黛玉听到的戏词摘出来,就变成: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这分明是林黛玉在思念宝玉时的心情啊.断井颓垣那肯定是查抄后的大观园了,林黛玉如果死了她还能看得到断井颓垣的大观园?还能知道幽闺自怜的贾宝玉?幽闺我感觉这里应该是指代于软禁.我感觉林黛玉应该是大观园被查抄之前因为有事而离开大观园去了老家扬州.后来大观园被抄林黛玉又重新回到了大观园,看到一片残破景象.而宝玉呢已经被软禁起来,她是不能够再见到宝玉了.所以是那种犹如相隔于天上人间的永远分离.
          唉~真是好惨.幸亏后二十八回没了,要不然看到惨状不知道要难过成什么样子了.


          27楼2009-10-28 07:10
          回复
            这个脂砚斋,我感觉应该是林黛玉的原型.那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里貌似好几个人在点评,我感觉应该是这些没有被软禁的大观园的女儿们或者曾经生活在大观园里的男人们的共同回忆.她们没办法和软禁中的曹雪芹有近距离的接触,只能通过这部书了.因为只有她拿到这前八十回的书以后,能够以和作者同视角的亲身经历来品评红楼.而这后二十八回红楼梦,她故意说被人借阅去就丢了.其实就是提点给大家,曹公被软禁的事实.要说这看守曹雪芹的玉卒够SB的,这个人头脑一定很简单.他估计一看到第八十一回涉及到了有关查抄的事实,就强硬地把后二十八回毁掉了.前八十回因为是花花草草,莺莺燕燕的他也没在意就在被软禁之外的曹雪芹的亲友们在世面上发表了.发表以后世上的人都开始如获至宝,造成很大的影响.引起了皇家的注意.肯定是对红楼梦一书有一次疯狂的围剿.但是书那种东西只要流传了肯定是围剿不完的,所以前八十回得以流传下来.后二十八回在世面上见不到也只能说是在那个时代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28楼2009-10-28 07:23
            回复
              后二十八回的红楼梦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薛宝琴这个人非常重要。要说她在红楼梦里我真的不明白她出来有啥用处,这种扯淡的人物还挺多的。还有一个是秦钟一个是贾瑞。
              曹雪芹,薛宝琴,芹通琴。这部书原来叫石头记,但后来改为红楼梦。我想应该和薛宝琴乞红梅有关。乞,请求。红,红楼梦。梅,没。感觉应该是薛宝琴把后二十八回文本给拿走了。当时贾母看到宝琴让众姐妹一块观看,快看啊,宝玉和宝琴拿着那束红梅,多像仇十洲的双艳图。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意思说,续书哪有原本好啊,原本更好呢。仇十洲也叫仇英,他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
              要说这段真是写得精妙极了。原本红楼梦让宝琴拿走了,世人只见美好之物。却有人提点,虽然临摹得很厉害,但假的就是假的。
              那么宝琴把这后二十八回红楼梦到底弄哪去了呢?她说过一个真真国的女孩子。
              宝琴说:“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
              这女孩还做了一首诗:
                  昨夜朱楼梦,
                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
                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
                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
                焉得不关心。
              真真国是个什么地方啊?这小女孩带着倭刀,古时说倭寇就是指日本啊。而且昨夜朱楼梦。那不就是红楼梦吗???岛国,日本就是岛国啊。曹雪芹早在红楼梦的书中就已经交等了,红楼梦的后二十八回通过宝琴之手,流传到了日本。真贱,我国至宝,不交出来!再次草它晓日奔滴!


              29楼2009-10-28 08:38
              回复
                倭寇,倭要是指日本的话,寇就是指强盗了,偷东西的人。书里指代为坠儿。
                第五十二回的回目名为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这正是紧接着宝琴走后。借平儿的虾须镯被盗,提点读者红楼梦的被盗。借晴雯病中补裘,提点读者曹雪芹先生在病中对红楼梦的增补删改。如今的前八十回红楼梦要说也真的是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被宝琴借走的红楼梦原本,前八十回恐怕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的红楼梦。真是难为曹公了。


                30楼2009-10-28 08:45
                回复
                  2025-08-13 22:30: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那小孩黄头发,不过是指海外。不是本国。要说倭寇和我国国民都是黄皮肤黑眼睛,所以不好指代。只能用倭刀来隐指日本了。


                  31楼2009-10-28 08:47
                  回复
                    西洋的人配的都不是倭刀,人家是那种击剑的。是剑,不是刀。


                    32楼2009-10-28 08:47
                    回复
                      关于这个扯淡的秦钟。这人物我没看出他对红楼梦这部书有啥建设性的推进,这娃只说了一句话,而且这句话由世人理解的宝玉来看,那也是一句相当扯淡的话。那就是,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如果由世人理解的宝玉也就是曹雪芹来看,这句话真扯淡,那样一个不通事务的人,居然在书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而且曹公还挺当回事儿地写在惜字如金的红楼梦书里。
                      秦钟的钟,我认为通的是宗,也可叫情种。书中对秦这个音的字有好多,如宝琴的琴,秦可卿的秦,曹雪芹的芹。
                      秦可卿代身的警幻仙姑,说了这样一段话,交待了为什么在宝玉梦中把宝玉引入仙境的目的:
                      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
                      又恐他不悟,又借一个与神仙有关联的秦可卿的弟弟秦钟,陪着宝玉吃喝玩耍,不好好上学,花天酒地最后死于非命的这样一个少年的形象。临死时又说出那样一句让贾宝玉烦死的话,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隐喻。前期的宝玉可能不通世物,但后来一定发愤图强。但在当时宝玉没悟出来,所以深有悔意。


                      33楼2009-10-28 09:06
                      回复
                        第五十回里宝玉有联这首诗:
                        宝玉笑道:"有了,你写吧."众人听他念道,"酒未开樽句未裁",黛玉写了,摇头笑道:"起的平平."湘云又道:"快着!"宝玉笑道:"寻春问腊到蓬莱."黛玉湘云都点头笑道:"有些意思了."宝玉又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黛玉写了,又摇头道: "凑巧而已."湘云忙催二鼓,宝玉又笑道:"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ぇ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里也说了,寻春问腊到蓬莱.蓬莱就是徐福去的日本嘛.


                        34楼2009-10-29 04:13
                        回复
                          拟贾宝玉题沁芳亭联: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里的隔岸花分一脉香.
                          还有香菱判词里,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里的根并荷花茎香.
                          还有第七回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 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别忘了秦可卿只是一个假的,虚构的人物.香菱原名叫甄英莲,甄通真.这个甄英莲肯定身世不俗.
                          因为隔岸花分一脉香和根并荷花一脉香,何其像也.根并和一脉香指的就是同谱同宗啊.再说如果周瑞家的只是说被拐卖的身世象香菱的话,这种结论根本太平常了.红楼梦里的好多丫头不都是被拐子拐来了从小被卖在府里吗?如果香菱出身不贵,为什么红楼梦开篇就开始说香菱呢?如果她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话,为什么要对她着墨那么多呢?贾家对应的就是甄家啊.香菱的身世之谜才有可能是历史史实吧.
                          如果说每个人的命运前八十回红楼梦都有预言的话,那么秦可卿的死不就预言的是甄英莲的死?


                          35楼2009-10-29 06:35
                          回复
                            再来看看香菱的判词: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根并荷花一茎香,说明什么?香菱是有根基的,而这根基应该是指皇室.是皇家血脉,皇家血统.
                            自从两地生孤木,两地,两棵孤木,孤木的下面呢,是根并的,是一茎香的.在宝玉题沁芳亭联:隔岸花分一脉香.有可能是以前没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啊.自从两地生孤木,"自从"这两个字很重要.也就是说被知道身世以后,致使香魂返故乡.
                            林黛玉为什么姓林呢?这个林就是指两地生孤木啊.
                            还有柳湘莲.如果通相连的话,也就是关联的意思.这个柳字和秦可卿的卿字,相差的恰恰就是一个木字.而此时的木却只是孤木而已.
                            后来林妹妹的林,才真正成为了二棵孤木凑成的林.
                            我认为香菱才是桂花神,因为桂花就是香味扑鼻取胜的花嘛.一脉香,那就是香菱啊.


                            36楼2009-10-29 06:48
                            回复
                              2025-08-13 22:24: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菱字,再拆开来看.和蔷字很像啊.因为拆开来看,这个菱字是二十八文啊.而这个蔷是二十八回啊.就是指后二十八回那个重要的情节啊!


                              37楼2009-10-29 06: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