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的创伤---作为受害者,却要加入加害者同盟
柏和心理 曲鹞奇
我有一个女性来访者告诉说:她一定要好好奋斗,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这样就能在兄弟姐妹中显得更优秀,父母就能更关注自己了。于是她夜以继日的工作、挣钱。甚至没有时间去恋爱。但后来结果却是,无论她怎么努力、工作怎么优秀。父母依然把关注力放在男孩身上。顶多会象征性的夸她一下。
我告诉她说:父母关注某个孩子可能并不是看这个孩子优秀与否,而是父母潜意识当中本能的喜好。例如在老一辈人眼中或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里,即使是再优秀乖巧的女儿,可能也抵不上一个没什么能力,甚至到处惹是生非的男孩子。你也别去和父母玩这个游戏,因为游戏规则本身就是偏见,你赢不了。与其这样,你别去无谓的讨好父母了。这是父母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你未来只需要讨好自己。
2016年,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欢乐颂》热播,不仅捧红了欢乐颂“五美”,也带火了诸多社会话题。其中,蒋欣饰演的樊胜美在网上引起热议,讨论最多的便是她的原生家庭。 樊胜美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母亲偏袒哥哥,家人对她更是无休止地索取。樊胜美从上班起的每一笔钱都寄回了家里,哥哥结婚的房子首付、贷款,甚至生孩子的钱都是她出的。哥哥闯了祸,也是由她来收拾烂摊子。
《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是个见识短浅的泼妇,几次三番阻止女儿上学,还撕碎女儿的大学通知书。房似锦在大城市工作后,母亲又编出各种名目向她要钱,不给就到公司和家里去闹。在整个过程中,出口要钱的都是母亲,同样受益的父亲、弟弟却一直保持沉默。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母亲就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她之所以嫁给苏大强,是为了能够把弟弟的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结婚后她一再拿钱补贴弟弟一家,原生家庭毁了她的一生。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凭什么要为家长潜意识中早已存在的偏见的喜好而去讨好呢?反正你表现的多优秀,也仅仅是个女孩儿,他们照样会把一个窝囊的无能的男孩儿当成家庭的希望。与其这种所谓的关注,不要也罢!
某些女性,仍然还守着一个破旧的、具有偏见的传统规则,并且为之奋斗。例如婆媳关系,这一直都是一个谜题。很多男性就会有一种疑问:都是女人,何苦要互相为难呢?但是在婆婆的眼里,自己当媳妇儿的时候,也是被婆婆这么对待的,自己好不容易熬成婆了,当然也要行使一下婆婆的权利。凭什么自己熬了半辈子,反而不能用当初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呢。其实婆婆忽略了一个问题:值得婆婆攻击的不应是自己的儿媳妇,而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还有对女性不尊重的社会风气。
在过去的社会文化中,很多家庭是重男轻女的,令人疑惑的是,反而很多女性自己也是重男轻女的。可能的原因是作为女性,她们在童年早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认可,等嫁到婆家之后地位更低。于是她们唯一能让自己获得生存的办法就是生一个男孩,当生了一个男孩之后她们会变得很骄傲。如果生的是女孩,媳妇的处境可能更糟糕。
细思极恐的是,这种婆家施加在媳妇身上的重担,没有让媳妇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是她们心安理得的把自己当作了生育机器,当自己成为了一台优秀的可以生男孩的生育机器,还让她们觉得骄傲。
说到这里,我倒觉得慈禧的一个行为反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慈禧垂帘听政以后把宫里龙在上、凤在下的雕像,都改成了“凤为上、龙为下”。慈禧在垂帘听政后已经拥有了绝对权力,她所表现的是:如果你的规则对我不公平,我就不按你的规则玩,甚至我还要为你设计一套规则。
THE END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曲鹞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柏和心理服务中心创办人、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十堰晚报》、《十堰周刊》情感心理栏目特约撰稿人
《十堰广播电台FM92.0》车城夜未央栏目心理分析嘉宾.
柏和心理 曲鹞奇
我有一个女性来访者告诉说:她一定要好好奋斗,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这样就能在兄弟姐妹中显得更优秀,父母就能更关注自己了。于是她夜以继日的工作、挣钱。甚至没有时间去恋爱。但后来结果却是,无论她怎么努力、工作怎么优秀。父母依然把关注力放在男孩身上。顶多会象征性的夸她一下。
我告诉她说:父母关注某个孩子可能并不是看这个孩子优秀与否,而是父母潜意识当中本能的喜好。例如在老一辈人眼中或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里,即使是再优秀乖巧的女儿,可能也抵不上一个没什么能力,甚至到处惹是生非的男孩子。你也别去和父母玩这个游戏,因为游戏规则本身就是偏见,你赢不了。与其这样,你别去无谓的讨好父母了。这是父母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你未来只需要讨好自己。
2016年,改编自阿耐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欢乐颂》热播,不仅捧红了欢乐颂“五美”,也带火了诸多社会话题。其中,蒋欣饰演的樊胜美在网上引起热议,讨论最多的便是她的原生家庭。 樊胜美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母亲偏袒哥哥,家人对她更是无休止地索取。樊胜美从上班起的每一笔钱都寄回了家里,哥哥结婚的房子首付、贷款,甚至生孩子的钱都是她出的。哥哥闯了祸,也是由她来收拾烂摊子。
《安家》中,房似锦的母亲是个见识短浅的泼妇,几次三番阻止女儿上学,还撕碎女儿的大学通知书。房似锦在大城市工作后,母亲又编出各种名目向她要钱,不给就到公司和家里去闹。在整个过程中,出口要钱的都是母亲,同样受益的父亲、弟弟却一直保持沉默。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母亲就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她之所以嫁给苏大强,是为了能够把弟弟的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结婚后她一再拿钱补贴弟弟一家,原生家庭毁了她的一生。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凭什么要为家长潜意识中早已存在的偏见的喜好而去讨好呢?反正你表现的多优秀,也仅仅是个女孩儿,他们照样会把一个窝囊的无能的男孩儿当成家庭的希望。与其这种所谓的关注,不要也罢!
某些女性,仍然还守着一个破旧的、具有偏见的传统规则,并且为之奋斗。例如婆媳关系,这一直都是一个谜题。很多男性就会有一种疑问:都是女人,何苦要互相为难呢?但是在婆婆的眼里,自己当媳妇儿的时候,也是被婆婆这么对待的,自己好不容易熬成婆了,当然也要行使一下婆婆的权利。凭什么自己熬了半辈子,反而不能用当初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别人呢。其实婆婆忽略了一个问题:值得婆婆攻击的不应是自己的儿媳妇,而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还有对女性不尊重的社会风气。
在过去的社会文化中,很多家庭是重男轻女的,令人疑惑的是,反而很多女性自己也是重男轻女的。可能的原因是作为女性,她们在童年早期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认可,等嫁到婆家之后地位更低。于是她们唯一能让自己获得生存的办法就是生一个男孩,当生了一个男孩之后她们会变得很骄傲。如果生的是女孩,媳妇的处境可能更糟糕。
细思极恐的是,这种婆家施加在媳妇身上的重担,没有让媳妇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是她们心安理得的把自己当作了生育机器,当自己成为了一台优秀的可以生男孩的生育机器,还让她们觉得骄傲。
说到这里,我倒觉得慈禧的一个行为反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慈禧垂帘听政以后把宫里龙在上、凤在下的雕像,都改成了“凤为上、龙为下”。慈禧在垂帘听政后已经拥有了绝对权力,她所表现的是:如果你的规则对我不公平,我就不按你的规则玩,甚至我还要为你设计一套规则。
THE END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曲鹞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柏和心理服务中心创办人、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十堰晚报》、《十堰周刊》情感心理栏目特约撰稿人
《十堰广播电台FM92.0》车城夜未央栏目心理分析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