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整理了一下绘画文件,发现在画水浒之前的这套三国已经绘制了90个人物。虽然原先的计划是100人,但三国题材一旦涉及到手绘,角色就变得很杂,这里发一张集合图给大家看看。
吴(东吴)几个主要也是比较知名的角色,这里只有陆逊称得上真正的三国时代人物,甘宁的卒年有待考证,不过按演义说法也是在孙权称帝之前。
魏(曹魏)阵营在整套画中比例占最大,这里随便合几张。

蜀汉(刘汉)五虎将,不多介绍,都是熟人。

https://www.zcool.com.cn/work/ZMzE3ODY3MjA=.html
其实比起水浒题材,三国真的是被游戏商给盯住了,如果说一年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或者网剧)问世,那三国题材就是一年N个游戏问世,不论大制作还是小页游。
我一直觉得“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挺可笑的,小时候不看水浒传,看了怎样?孩子的理解层面在那,给本书未必会看,更热衷的反而是卡牌和影视剧,就算是把书看了,每个人对书中角色和情节的挖掘也不相同,这才会有争论存在。
我画水浒比三国跨度大,从2011年开始的“瞎画”到如今,所谓笔下的“版本”也有三四个,但真正以原著为参考是2014年的初尝试再到现在的深入考究。
吴(东吴)几个主要也是比较知名的角色,这里只有陆逊称得上真正的三国时代人物,甘宁的卒年有待考证,不过按演义说法也是在孙权称帝之前。

魏(曹魏)阵营在整套画中比例占最大,这里随便合几张。

蜀汉(刘汉)五虎将,不多介绍,都是熟人。

https://www.zcool.com.cn/work/ZMzE3ODY3MjA=.html
其实比起水浒题材,三国真的是被游戏商给盯住了,如果说一年一部西游题材的电影(或者网剧)问世,那三国题材就是一年N个游戏问世,不论大制作还是小页游。
我一直觉得“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挺可笑的,小时候不看水浒传,看了怎样?孩子的理解层面在那,给本书未必会看,更热衷的反而是卡牌和影视剧,就算是把书看了,每个人对书中角色和情节的挖掘也不相同,这才会有争论存在。
我画水浒比三国跨度大,从2011年开始的“瞎画”到如今,所谓笔下的“版本”也有三四个,但真正以原著为参考是2014年的初尝试再到现在的深入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