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星机器人吧 关注:22贴子:227
  • 0回复贴,共1

百星机器人:谁能想到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这么多领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参与研发了新型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
而如今该系统就在首期临床试验中实现对受试者的有效采样且采样力度均匀,取得阶段性进展。
钟南山12日表示,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第一个目的是保护采样人;第二个目的,机器人基本上是用统一规范的采样方法,能增加取样真实性。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还在疑惑什么叫做“咽拭子采样”,钟南山院士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个机器人系统?
钟南山院士曾强调,检测、确诊新冠病毒最主要方法还是核酸检测,因此核酸检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核酸检测的主要采样方法就是咽拭子采样。
那咽拭子采样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每当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要做检查时,医护人员都需要将压舌板伸进其口腔压住舌头,并嘱咐患者咳嗽一下,然后就能迅速用消毒棉签从其咽部成功采样。
这样就完成了采样过程。
而今疫情肆虐,咽拭子采集员每天要重复采集动作70余次,最高峰时甚至超过百次!
每一次采集,咽拭子采集员都要直接面对患者气道,需要将棉签近距离伸进患者咽喉,并擦拭咽后壁或扁桃体。
每一个采集,患者会对采集员哈气,这就意味着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
每一次采集,如果棉签擦拭咽喉不适就会引起患者干呕、咳嗽,产生带病毒的高速气流飞沫。因此,每一次采集就无疑对近距离采集的医护人员产生极高的风险。
“患者咳一咳,医生抖三抖”,这是大家对咽拭子采集高风险的评价。
既然确诊新冠肺炎和确定感染者是否达到痊愈标准,都离不开核酸检测,因此咽拭子采集是核酸检测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步骤。
而咽拭子采集,被认为是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之一。也因其风险性高,咽拭子采集员也被称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钟南山院士介绍说:采样本身就是一个传染途径。既然人为采集的风险如此之高,那么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的研发也势在必行。
这套由钟南山院士团队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智能化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系统主要由蛇形机械臂、双目内窥镜、无线传输设备、人机交互终端四部分构成。
蛇形机械臂具备灵巧精确的作业能力,并具备与咽部组织接触力感知能力;双目内窥镜提供高清的3D解剖场景;WIA-FA工业无线网络保障控制指令的实时可靠传输;反馈的人机交互终端提供操作沉浸感。
最终机器人以远程人机协作的方式,可以轻柔、快速地完成咽部组织采样任务,这样也就变相的保护了采样人。
至于钟老所说的“增加取样真实性”主要还是因为在采集咽拭子过程中,因医务人员水平的差异、咽拭子采集操作的不规范,导致拭子质量会有差异,容易出现假阴性。 简单的说可能会导致“误诊”。
而这套机器人系统通过精密的逻辑和操作,统一规范了采样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假阴性出现的概率。也可以说是更“专业”了。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以及应用的成熟,叠加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高速宽带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在此次应对疫情的攻坚战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世界。
希望在AI、机器人等技术的帮助下,更多机械的白衣战士能够冲在一线,帮助医务人员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风险。


IP属地:北京1楼2020-03-24 20: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