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忧郁吧 关注:35贴子:3,433
  • 3回复贴,共1

日本掠夺巨额黄金被披露 中国经济可能被摧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本报记者 刘峰 杨时旸

“山下黄金”的故事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一直在民间流传,在“传说”与史实之间一直没有得到学界和官方的澄清,美国作家西格雷夫夫妇用了18年的时间收集资料,追踪案件,终于获悉这批价值被认为有上万亿美元的财富的去向。

这本叫做《黄金武士》的书一出版就引起轩然大波,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目前中译本已经上市,书中披露的史实史料令人震撼。部分学者自动加入到对“黄金”的研究中。《财经时报》根据书中提供的线索,走访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并采访到该书作者及组织编译者,试图揭示出故事背后的隐秘。

一笔巨大的不可思议的财富,在二战期间被日本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掠夺,并在二战之后,从日本人手中转移给了美国政府,成为美国以某种隐秘方式限制异己势力发展的政治资本,甚至是国际金融市场无与伦比的一股搅局力量。



尽管日美两国对这笔财富一直否认,但最近一本由对外翻译出版社出版、名为《黄金武士》的书,却让它重新成为搅动整个世界的话题。

如果书中所列“传闻”或“史实”确有根据,那么这笔财富将可能达到惊人的数以万亿美元之巨,考虑到目前全球GDP总和不过40万亿美元,那么理论上讲,能够掌控和利用这笔财富,美国将可以不止一次而是十余次买下整个世界。

书中推断,二战之后,日本利用这笔财富与美国政府达成秘密协议,从而获得了美国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并为自己战后的发展赢得喘息之机。

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本已濒临破产,整个国家一贫如洗,然而不出20年,日本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神话,对于日本的这种迅速崛起是否利用了掠夺来的这笔巨额财富,已开始引发人们的种种猜测。



真相究竟是什么?这笔财富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具体数额又是多少?是否真如描述的那样像天文数字般巨大?日美之间又是如何联手利用和操控这笔财富?所有这些问题,尽管本报记者进行了大量走访、查证,但结果都仍然是令人困惑的。显然,这是一个应当动用国家力量加以探究的课题。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国内一些民间人士已开始就这笔财富向日本发起一场新的索赔运动。然而,现在的问题还不在于这场索赔运动最终能否成功,而更在于,如何阻挡某些国家利用这笔财富,通过全球金融市场,操纵全球经济及政治体系,从而达到破坏发展中国家“和平崛起”的愿望。

目前正被热炒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已让人产生种种联想,联想之余,则是通过收集证据和设立各种防范手段,以阻止某些灾难性后果的出现。




1楼2005-11-12 21:45回复
    他们发现了日本二战期间的“金百合”计划,并发现了175个日本“皇家藏宝金库”中的一个隧道的地图。西格雷夫夫妇发现的这个藏宝库地图,上面标明了这个藏宝库藏下了价值777万亿日元(按1944年汇率计,约为194万亿美元)的财宝。当然西格雷夫夫妇也表示,当时藏宝人为了迷惑世人,在相关数字后面多添或少添了两个零,这就使得具体财富数额变为更大的迷团。

    关于这笔财富具体的历史证据,便是1975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从其中一个藏宝库运出了价值约80亿美元的金砖”。

    “政府的缄默丝毫不能否认这个事实的存在!”西格雷夫夫妇告诉《财经时报》。


    3楼2005-11-12 21:47
    回复
      2025-09-04 18:37: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艰难的追查之路

      金融专家的观点,或许能给相关历史学家提供一个独特视角,那就是除了历史对证和经济索赔外,更应该警醒这笔神秘的“黑金”对当下中国经济和政治安全的潜在威胁。

      目前在美国和日本,尚没有任何媒体对这笔财富进行报道和关注。从其自身利益角度看,这或许并不奇怪,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目前国内相关机构也并没有展开对这一段史实的调查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卞修月,长期从事抗日战争人员及财产损失研究。他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还是空白,仅有浙江和广东的两名学者袁成毅、黄菊艳对浙江和广东在二战期间的财产损失做过研究。

      但是在袁成毅著的《浙江省抗战损失初步研究》和黄菊艳著的《抗战时期广东经济损失研究》两书中,并没有出现王选所期望的详细条目。另一位学者孟国祥1995年所著的《中国抗战损失调查及对日索赔史略》一书中,记录了日本从中国个别银行、矿藏等地掠夺的数据,同样缺乏对整个抗战时期日本财富掠夺活动的研究。这些著作均没有提到《黄金武士》一书中提到的“山下黄金”。

      “‘山下黄金’目前还是一个传说吗?不知道,因为没有任何的资料。但是,它有可能存在。”卞修月说,“也不是没有资料就无法研究,但研究下去的难度很大。大陆和台湾两地资料的分散,大陆档案资料的难以利用,已知资料中的复杂数据换算、单位换算、统计整合等都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5楼2005-11-12 21:47
      回复
        可恨!!!!!!!!


        6楼2005-11-12 21:48
        回复